羅滿春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理念要求下,小學語文作為重點教學改革之一,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xù),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充分發(fā)掘學生的興趣點,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nèi)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xiàn)實效。
【關鍵詞】新課程體系;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思考
如何讓我們的教師充分解讀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教學有效性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xiàn)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
一、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更新教學理念
在新課程體系下,面對改革,小學語文教師首先需要更新教學理念,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小學生的年齡一般都是6至12歲,其思維能力與智力并未成熟,還需拓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教師不僅需要把語文教材中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還需要根據(jù)小學生的思維特點與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不斷改善語文課堂教學手段或方式,以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綜合素質(zhì)以教學目標,在進行語文知識教學過程中,合理融入一定的漢語文化、歷史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等,實現(xiàn)學生整體素質(zhì)教育的目標。同時,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正確認識到學生的差異性與主體性,注重激發(fā)其學習語文知識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有利于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開展與執(zhí)行。另外,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學習和探究新的語文知識,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教學潛力,幫助小學生全面健康成長與發(fā)展。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的策略
(一)改變教學觀念,提高課堂有效性
首先,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正確認識自己在教學中的角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開展語文課堂教學。其次,教師應加強專業(yè)知識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最后,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加強對學生的人本主義關懷。例如,在日常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應當注重自身的進修、學習外,還應當對時下熱點文化進行必要的關注,以將其作為新時期語文教學備用資源,促進小學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豐富化。教師在教授學生必要的語文知識的同時,還應當關注學生人文、品行、能力的培養(yǎng),以使其語文綜合能力水平得以提升。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微信、微博賬號的開通與學生之間建立起一個新的溝通橋梁,以此來促進師生和諧關系的建立。
(二)師生互動,共同參與,充分享受和諧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需要活躍的課堂狀態(tài),教師要善于根據(jù)具體教學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成為學生創(chuàng)造潛能的開發(fā)者,精心設計調(diào)動學生課堂學習主動性的方法。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教師要重視課堂民主平等氛圍的營造,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獨立思考、自由表達、愉快合作,讓學生在心理上處于興奮和抑制的最佳狀態(tài),讓學生充滿求知的愉悅感,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致,充分享受和諧高效的語文課堂這一過程。
(三)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導向、調(diào)控功能,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堂
首先我們可以在口頭語言的評價上機智多變,靈活地采用激勵式言語評價、導學式言語評價、明理式言語評價、幽默式言語評價等。最好能廣泛收集,加強積累,使評價用語定期更換、常用常新、層出不窮,時時給學生以因時因景因文因人而異的新鮮評價或富有情趣的評價語 ,讓學生聽而不厭,學而不倦。其二,我們可以將口頭語言的評價和體態(tài)語的評價相結合,愛撫地摸頭、親切地握手、深情地擁抱、由衷的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誠的贊語,如此聲情并茂,更能傳播一種情緒,交流一種感情,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堂。
(四)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加強合作教學
在新課堂體系改革下,小學語文教學需要重視對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加強綜合性學習,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加強與其他學科教師彼此之間的合作關系,共同研究和探討教育學生法,幫助小學生健康學習和成長。由于小學語文教師很難獨立完成對學生的教育工作,需要各科教師的共同努力。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要多加了解其他學科的教學情況,諸如數(shù)學、英語、音樂和思想品德等,與其他學科的教師加強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培養(yǎng)小學生,讓學生在各科學習上都能夠取得進步。同時,小學語文教師還需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科學合理的融入其他學科的知識或思想,以此來幫助學生全面成長,符合新課程的改革理念和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語文活動要立足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組織開展,才能行之有效。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xù),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充分發(fā)掘學生的興趣點,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nèi)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xiàn)實效。
參考文獻:
[1]劉晶鑫.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探討[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5,04:141-142.
[2]董艷紅.淺談小學語文教師應具備的素質(zhì)[J].中國校外教育,2016,01:25.
[3]王秋實.淺談新課程下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5,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