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玲
摘 要:要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就必須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在朗讀過程中,學生各方面的感官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生通過朗讀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與作者產生思想共鳴,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朗讀教學,給予學生適當的朗讀技巧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文朗讀中有所感悟,有所收獲。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
有效的朗讀教學,能夠使學生與課文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fā),提升小學生語文朗讀的能力,促進小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要分析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有效的途徑;加強指導;引導思考;深入品讀,全面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
1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朗讀作為我國語文教育教學方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上朗讀十分常見。可是,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朗讀的作用并沒有完全發(fā)揮出來,教師對于朗讀的教學一般就是帶領學生將課文朗讀一篇,教會學生留意一些生詞生字,就直接開始進行如語文知識的講解部分,朗讀成為了語文教學講解的一種過度,完全被形式化。這樣的朗讀是機械的,沒有感情的,給學生留下的影響是“朗讀就是枯燥的大聲讀課文而已,沒有一點美感”。這樣的朗讀無法觸動學生的內心,缺乏情感交流,學生因此無法對朗讀產生興趣,如此朗讀教學的效率自然就得不到提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對此引起重視,改變朗讀教學現(xiàn)在的局面,努力將朗讀教學有效地運用到語文課堂教學中,從而達到提高朗讀教學的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目的。
2小學語文如何提升課堂朗讀教學效率
2.1加強指導,讓小學生初次朗讀時能夠對課文形成整體性的感知
只有經過反復地朗讀我們才能對一篇文章有更加深入的體會,知道作者想表達的意圖與思想感情,這個過程中初步朗讀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初讀一篇課文時,教師必須指導學生從整體上對課文進行感知,在閱讀課文時讓學生認識其中的重點字與重點詞語,并可以對文章的大體內容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初讀一篇文章時要求學生必須做到發(fā)音準確,并能夠正確地理解其中每一個詞語的含義。教師更要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掌握整篇文章的脈絡,讓學生能夠對文章的大體內容進行準確把握。課堂上,教師可先根據文章當中的主要內容給學生布置問題,讓學生在朗讀當中帶著問題,邊進行課文的朗讀,邊對問題的正確答案進行思考。由于小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而且他們的理解能力、認知水平等方面都是非常有限,所以在朗讀時學生必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教師必須根據學生朗讀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使小學生可以在自主閱讀時把自己疑惑和不懂的知識用筆圈出來作上標記,再請教教師這些難點。
2.2教師提前預讀,幫助學生提高語文閱讀水平
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閱讀教學前,應先對課文進行預讀,在預讀的過程中抓住閱讀的重點,段落是喜是悲,合理地運用自己的情感將文章朗讀出來,文字在表達喜悅時閱讀的表情也應將喜悅之情溢于言表,而悲傷的段落則語速放緩,通過控制自己的語速與語氣將悲傷的情感表達出來。提前預讀在課堂上才能對學生朗讀進行指導,在學生朗讀時有不恰當之處才能進行指正,指導學生如何運用自己的感情進行朗讀,吐字要清晰、音量的大小要根據文章內容的情感有高低之分,就是閱讀時常用的抑揚頓挫,如此才能提高小學生的朗讀水平。
2.3根據訓練目標確定朗讀形式
朗讀的方式有很多種。按照音量的大小,可以分為朗讀、輕聲讀、默讀等形式;按照讀的速度可以分為略讀、精讀;按照學生的思維活動方式可以分為自由讀、帶著問題讀等;按照參與度可以分為個別讀、小組讀和全體齊讀等;按照表現(xiàn)形式可以分為分角色朗讀、表演朗讀和教師范讀領讀等。教師不能濫用朗讀方式,要根據教材內容的安排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恰當的朗讀形式。在具體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以下兩點:第一,教師不能籠統(tǒng)地提出“朗讀課文”的要求,需要根據課文內容和訓練意圖,提出有針對性的朗讀要求,每次都要有所側重;第二,不同的朗讀形式有不同的功能和適用范圍,教師要有的放矢地進行理性的選擇。雖然朗讀的形式很多,但是教師要時刻保持一雙洞察一切的慧眼,指導學生有效朗讀,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2.4深入品讀后,讓學生學會欣賞課文
深入品讀課文的作用在于讓學生可以通過多次朗讀,深入地體會作者文章當中想表達的思想感情,讓學生與作者之間形成心靈的對話,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形成心與心的交流與溝通,使小學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華,陶冶小學生的情感。深入品讀課文,教師必須指導學生運用個性化的情感交流,因為只靠對課文當中的語言和文字進行欣賞,學生很難形成直觀的感悟。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根據文章當中所描述的內容進行聯(lián)想與想象,把枯燥、乏味且單調的文字,轉變?yōu)閯討B(tài)的意境畫面,更深層地體會作者寫作時的思想感情。
3總結
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是向學生傳授知識、促進學生智力發(fā)展與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一再被提倡,教師更應該要注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通過有效的朗讀去理解語文知識,感受作者寫作時的情感,從而達到提高讀、聽、說、寫的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秦桂花.如何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升[J].學周刊,2017,(28):79-80.
[2]李耀軍.如何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7,(03):116-117.
[3]劉艷琴.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5,(12):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