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宇+劉小菲
摘 要: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各院校不斷加強對計算機課程的重視程度,尤其是一些高職院校,更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另外,很多院校為了響應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的號召,對計算機課程進行創(chuàng)新與變革,如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進行分層教學法等。為了對教學效果進行分析,很多院校還會借助一些統(tǒng)計軟件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本篇文章就應用SPSS分析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分層教學效果研究進行簡單的論述,并提出了一些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關鍵詞:SPSS;分層教學;計算機應用;教學效果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具有明顯的靈活性、多樣性和創(chuàng)造性,要想讓學生充分的吸收相關知識,就需要老師能夠制定出合理的教學方案,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關注。但是一些院校在開展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時候,依舊將傳統(tǒng)死板的教學方法應用其中,使得學生降低了聽課興趣,而分層教學法的出現(xiàn)卻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質量。為了進一步研究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分層教學法的效果,文章將通過SPEE法來進行相應的統(tǒng)計分析。
1 研究原則
設計研究項目時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從設計最基本的教學項目入手,由學生來分析、完善、實施、完成。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學習興趣。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將總目標細化為若干個項目,每一個項目的實施體現(xiàn)總的學習目標。設計項目時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給學生以自由發(fā)揮的空間。例如,“制作產品策劃書”項目的設計,學生對產品設計的主題比較感興趣,那么,在項目設計中,教師引導學生設計項目的主體、文字的內容以及版面的設計等,學生可以自由發(fā)揮各自的創(chuàng)造性,添加一些感興趣的主題圖片等,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在設計教學項目時,每一個教學項目都應覆蓋多項技能或知識點,能夠全面覆蓋課程標準中所要求掌握的知識與技能。比如“制作產品發(fā)布會通知”教學項目,通過該項目的教學,學生可掌握新建、保存文檔、頁面設置、文本編輯、設置文本格式、設置文本項目符號和編號等技能;“制作產品的宣傳海報”教學項目的實施,使學生可以掌握頁面設置、填充、形狀、剪貼畫、圖片、藝術字、文本框的插入與設置等技能。全部項目完成后,學生即掌握了Word2010文字處理應用的主要操作技能,實現(xiàn)課程的教學目標。
2 研究方法
本文將以某高職院校中的200名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并將這些學生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是實驗組,另一組是參照組,每組都有100名學生。分好組后,老師會對參照組的100名學生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講解,而對實驗組的100名學生則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講解。
在對實驗組的學生開展實驗性教學之前,老師需要先對學生們進行測試,測試的題目主要來自于計算機期末考題。當測試結束后,老師們會根據他們的成績將他們分成三個小組,且定成A組、B組和C組。當實驗性教學進入正軌的時候,老師會對著三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并給予他們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要求。同時,老師在確定教學內容的時候,還會根據每組學生的整體情況選擇所教授的課程板塊,這樣才會為后續(xù)的研究效果提供可參考的依據。
因為實驗組的同學被分成了三個小組,所以對于測試成績較好的一組,老師會采用采用詢問式教學的方法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講解,更多的時間則是留給學生,讓他們通過對計算機的實際操作,掌握課程板塊內容。同時,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不會將課程的全部內容講給學生,而是通過課堂練習的方式讓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摸索,從而提升學生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知識的掌握度,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又能讓老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另外,對于測試成績較差的小組,老師則會采用案例教學的方法進行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講解。在進行實驗性教學的時候,老師會先對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概念進行細致的講解,讓學生對課程內容有所認知后,在進行進一步的課程板塊教學。最后,當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性學習之后,老師會對參照組和實驗組的200名學生再次進行測試,而且測試的題目與分組前的測試題目相同。當測試結束后,會通過SPSS法來對兩組學生的成績進行統(tǒng)計分析,來研究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分層教學效果。
3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如表1所示
4 研究討論
項目教學是有效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ǎng)的教學方法。在高職教育教學中,應該在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項目教學情境基礎上,設計針對性較強的項目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使項目教學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教材是項目教學有效實施的重要保證。項目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要求,目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項目化教材較多,但質量陳差不齊,部分教材對項目的設計缺乏科學的依據,有的套用項目化模式,實質上仍然是知識體系為框架,不能有效實施項目化教學,因此,開發(fā)符合《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目標要求,緊貼崗位能力要求的項目化教材具有重要意義。項目教學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提高學生動手能力,通過項目的設計、分析、完成以及評價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實踐,使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不僅實踐技能得到提高,同時加強學生合作與溝通能力。項目教學法更適用于操作性強的教學內容。如 Word、Excel、Powerpoint等,學習過程成為完成一系列項目的過程。不適用于理論教學、原理性教學內容,如計算機基礎教學中信息原理等部分。
結束語
從文章上述內容可以了解到,研究團隊通過SPSS法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分層教學進行了效果分析,得出了兩個結論。一是,將分層教學法投入到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能夠將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進行剔除,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二是,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解決因材施教而產生的矛盾。但是,一些院校在開展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時候,還是不能合理的使用分層教學法,導致教學方向出現(xiàn)了偏離。因此,老師們在授課過程中,還是要多多積累經驗,抓住分層教學法的精髓部分,這樣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授課效果才能得以提升,學生們也能將知識更好的吸收。
參考文獻
[1]宋蘭霞,張翠翠,王堯堯.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網站前臺設計[J].信息記錄材料,2017(05).
[2]胡同花.“互聯(lián)網+”時代下的微課教學有效性探索——以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J].電子世界,2017(15).
[3]馮愛國,陳政,李春艷.大學生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