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穎
【摘要】英語學習是語言的學習,學習語言需了解語言背后所蘊含的歷史、文化、習俗。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在當前英語教學中顯的更為重要。教師應把英語文化知識滲透導入到英語教學中,使學生能夠正確掌握了解所學語言的文化內(nèi)涵,從而達到英語教學的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技能及交際能力。幫助學生拓展視野和開發(fā)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文化知識和文化修養(yǎng)。為此,英語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注重文化知識對學生的影響,并且充分利用語言文化知識來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關鍵詞】語言 英語教學 文化知識 滲透
一、新課程標準對英語語言文化學習的要求
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之一是: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們現(xiàn)在所用的新版PEP小學英語教材非常強調文化的重要性,舊版教材在每個單元的C部分都用一個獨立板塊來介紹中西文化。2013年新改編的教材編者更是在每個單元精心設計中西語言文化的知識,而不用獨立板塊呈現(xiàn),達到語言文化教育滲透在詞匯、對話、篇章、歌曲、故事等中無痕教育,教師可以靈活支配,在英語教學中同時進行文化教學,而不是將語言與文化割裂開來學習。
二、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知識滲透的途徑
1.在詞匯教學中滲透文化知識。詞匯是語言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所謂無詞不成句,因此在平時教學中應注意介紹英語詞匯所蘊含文化意義。
人教版PEP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Dinners ready中學習英語國家飲食和餐具的詞匯,bread, milk, beef等常常是他們餐桌上的主食,而noodles, rice, chicken等是我們常接觸的主食,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差異,通過在課堂教學詞匯中滲透文化知識,增加學生對詞匯的認識,從而更好地合理地運用詞匯。在餐具上,英語國家常用的是fork, knife,而我們常用的是chopsticks, spoon,其中文化差異也是非常明顯的。又如,字母I的含義和用法,獨立字母成詞,I是唯一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在任何情況下都大寫的單詞或字母,這無不體現(xiàn)了西方語言背后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甚至文化傳承。如此之多的文化滲透,學生在學習英語語言的過程中也了解了其國家文化,為實現(xiàn)語言交際能力奠定基礎。
2.在對話教學中滲透文化知識。對話具有一定的完整性。通過對話的學習我們可以較為具體地看到中西方迥然不同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以及處事態(tài)度。
漢語中詢問他人年齡:How old are you?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若了解了西方英語國家文化的差異:注重個人隱私,認為詢問他人年齡特別是女士會被視為一種不禮貌的行為,會讓我們減少在語言交際中出現(xiàn)不文明禮貌行為,達到得體規(guī)范用語目的。
再有人教版PEP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Weather, Mark和Sarah在電話中交流紐約和北京的天氣,其中Mark說:26 degrees! Thats cold!而Sarah則說:No, its not. Its warm!其中學生必會困惑,為什么Mark說的26度,很冷,中國學生肯定會贊同Sarah說的:不,是暖和的。因為中國用的是攝氏度來表示天氣溫度,而美國則是用華氏度來表示天氣溫度,給學生介紹這一文化差異,學生便恍然大悟,清楚地理解Mark 和Sarah 之間的對話。
3.在歌曲教學中滲透文化知識。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有許多曲調活潑、稚氣橫生、節(jié)奏鮮明的歌曲都蘊含了當?shù)赜嘘P的風土人情和歷史地理的人文背景。因此,適當?shù)匮a充歌曲背后的人文背景會對幫助學生了解英語國家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人教版PEP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Meet my family中的歌曲“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我們在教學歌曲的時候,同時可以講解西方的圣誕節(jié),孩子對這個也是熟悉不過的,可以對比中國的農(nóng)歷新年一起講解,了解中西方節(jié)日的習俗,拓展視野,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又如三年級下冊的第五單元 Do you like pears?中“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歌曲中蘊含的西方飲食健康知識,也是值得我們了解的。
4.在課外活動中滲透文化知識。在英語語言文化學習的過程中,除了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隱性的融入和體驗外,還可以在課外活動中滲透語言文化的知識。如:在節(jié)日中滲透語言文化知識,遇萬圣節(jié)、圣誕節(jié)、感恩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當天,給學生介紹英語國家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或者課外與伙伴、家人體驗外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樂趣,不僅能擴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習興趣、豐富語言文化知識;而且提高學生辯證認識中西方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的意識,不崇洋媚外,弘揚愛國主義傳統(tǒng)精神。又如在講My family 時,主情景圖由復活節(jié)引入,正好可以給學生介紹復活節(jié),學生對制作復活節(jié)彩蛋都很感興趣。過后,也確實如此,孩子們做的復活節(jié)彩蛋都活靈活現(xiàn),通過自己動手制作對節(jié)日感受也會比較深刻。再比如開展課外主題活動,感受文化魅力。如布置文化園地,組織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收集有關異國文化的各種資料在集體中相互介紹,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
英語文化知識的導入對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真正學習一門語言,不僅僅只是語言上的學習,更是對該結合語言實際的教學,并滲透于英語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能夠正確掌握了解所學語言的文化內(nèi)涵,將英語學習得更加規(guī)范更加地道。
參考文獻:
[1]杜春英.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199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