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琪
【摘要】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無論在教學內容上還是教學方法上已經越來越無法滿足學生對未來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大學英語的作為一種外語教學手段的使命已經完成。學術英語(EAP)以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兼顧提高學術語言能力為目標,已經成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新浪潮。本文通過梳理我國外語教學大綱的變遷,從語言能力的視角提出了學術英語是大學英語教學轉型的必經之路。
【關鍵詞】學術英語 語言能力 轉型
通用英語教學的弊端
傳統(tǒng)的通用英語注重生活用語,通常的話題圍繞買東西、聽音樂、看電影、做運動等簡單的話題。一個學生從初中一年級開始學習英語(實際情況遠遠更早)到了大學一年級已經學習了6年的英語,大學英語如果還是停留在這些簡單的日常用語顯然已經無法提供給學生更前沿的知識。況且,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事實上也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趙雯等(2014)梳理了我國外語教學大綱對語言交際能力的描述的變遷,從60年代只強調語言知識的掌握和重點發(fā)展技能,到80年代初期將大學英語教學分為兩個階段,即基礎英語教學階段和專業(yè)閱讀教學階段。80年代末《大學英語教學大綱(高等學校理工科本科用) 》強調了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兩個分類以及其培養(yǎng)的重點。1999年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
本) 》,強調了基于兩階段六個級別的交際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對語言知識的描述維度,首次涵蓋了語言能力、社會語言能力和語用能力三個方面;2007年《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則對語言技能的描述則依照了聽、說、讀、寫、譯的順序,體現了在全面提高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的同時,更為注重提高學習者的互動交際能力。從教學大綱的變化中可以看出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已經從上個世紀只注重日常生活到現在注重全面語用能力。由此可見傳統(tǒng)通用英語即無法滿足學生的興趣(interest),也無法滿足學生未來進一步深造的需求(need)。
語言能力的評價標準
語言能力是通過語言測試可以檢測的,根據《歐洲語言教學與評估框架性共同標準》(CEFR)要求和英國劍橋大學考試中的各項考試進行了匹配。提出了CEFR和劍橋商務英語及雅思考試的能力量表的匹配,指出了CEFR 對我國大學英語能力框架制定的指導性意義。
CEFR共分為三個等級:基礎水平、獨立運用水平以及熟練運用水平。其中基礎水平又分為起步級和初級,獨立運用水平分為入門級和良好級。熟練運用水平又分為流利級和精通級。每個級別分別用字母加數字表示,例如起步級用A1。每個水平對應一個字母,如熟練運用水平對應字母C。劍橋雅思考試中心的商務英語和雅思考試屬于國際通行的英語水平認證考試。跟CEFR相匹配可以很清楚地知道這兩項考試的得分對應CEFR的哪個水平哪一級別。目前留學英國澳洲等國家所要求的國際英語水平的雅思考試(IELTS)一般申請研究生要求6.5-7分,本科生要求5.5-6分對應CEFR的B2-C1,以及B1-B2的水平。語言框架和語言測試的出現標志著我國大學英語水平已經得到顯著的提高。
學術英語的涌現
學術英語(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根據維基百科英文版的解釋“entails training students,usually in a higher education setting,to use language appropriately for study.”學術英語分為通用學術英語(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和專業(yè)學術英語(English for Special Academic Purpose)兩種。通用學術英語旨在培養(yǎng)學生能夠聽懂英文學術講座,看懂一般性的科普文章,為學術交流和撰寫學術論文提供智力支持。專業(yè)學術英語主要指某一專業(yè)學科的特定的英語如(銀行、醫(yī)學、工程、計算機等)。我們認為學術英語課堂設計可以采用聽說和讀寫分開設計的方法。聽力課可以采用TED演講或者英文的慕課作為聽的素材。然后在讀寫課上可以讓學生就說聽到的聽力素材撰寫英文摘要或英文提綱?;蛘咄庹Z老師+專業(yè)教師的方式進行。由專業(yè)教師提供難易度適合的英文的專業(yè)文章,再有外語教師在課堂上引領學生閱讀,可以介紹閱讀技巧。這樣學生既提高了語言能力也學習到了專業(yè)知識,改進了學習的效果。同時翻轉課堂、分組教學、基于慕課和微課的模塊化學術英語課程也成為教學模式的主流。
PBL和CLIL也成為展開學術英語教學的有效手段。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是依托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由一位同學在課堂上提出項目的題目背景等,由其他同學在課堂上做Presentation.基于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ity Learning)的課程可以在第一、二學期先選擇通用的學術文本如生物海洋知識、科學探索、全球溫室效應等。等到第三、四學期選擇跟專業(yè)相關的內容如法律、金融、管理、計算機等。我國已經成立學術英語教學研究會(CEAPA)學術英語研討不僅有了專家指導也有了很多一線教師的親身參與。舉辦的學術英語課程設計大賽正如火如荼的進心中,越來越多的教師參與到學術英語的研討中,學術英語正以著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大學校園迅猛發(fā)展。
學術英語的課堂設計還可以采用“語步”的設計方法。它是指學生在了解了學術論文后,為研究項目進行的邏輯推理練習。在進行文獻綜述和分析引言是提出了很多語步和分語步例如:語步一:查找一個研究領域。語步二:發(fā)現一個研究的空白。語步三:填補這個研究空白。教師還可以和學生分享自己的論文,幫助學生提高對學術論文的理解能力,從而提升學術素養(yǎng)。
結語
隨著“國際一流大學”“雙一流大學”等目標口號的出現,大學英語作為服務專業(yè)建設的重要課程,轉型已經成為必要的發(fā)展趨勢。學術英語已經成為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的必修課程,專業(yè)教師的轉型以及優(yōu)秀的學術英語教材建設仍然是擺在大學教師和高校管理者面前的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趙雯,王海嘯,余渭深.大學英語“語言能力”框架的建構[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4,(01):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