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湖北
摘要: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閱讀是其不可替代的部分,通過閱讀能夠實現小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促進作用。然而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必須充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的合理性與有效性。本文的研究就以此為論題進行展開,進行了相關內容的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合理性;有效性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閱讀教學重結果輕過程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往往會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任課教師關注的焦點通常是教學的結果,但這也容易導致對學生的課堂的學習感受忽略的,從而造成“一言堂”“一刀切”。在許多語文課堂上,任課教師就是一臺活人復讀機,將教案及板書上的內容完整的復述給學生,造成了課堂教學的內容灌輸,而并沒有考慮到學生是能夠對教學內容做到充分的理解,學生僅僅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死記硬背,這就完成了常規(guī)的教學任務,在課堂教學并沒有應用任何方法。這就造成了課堂教學缺乏樂趣,影響學生學習的合理性與有效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任課教師與學生都將分數作為評判的標準,也導致語文閱讀教學僅僅在乎分數結果,而忽略了閱讀的過程。這造成了任課學生與任課教師每天都很忙碌,然而其語文教學的效率很低,無法達到讓人滿意的結果。在全新的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過程與方法,然而仍然存在重視教學結果,而忽視教學過程的情況。
2.閱讀教學模式單一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它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十分深重,造成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過于俗套,任課教師往往重復著字詞學習——背景介紹——重點句解析——中心思想的刻板教學模式。無論是對于敘事類的文章,還是景色撰寫、散文、詩歌等,任課教師都會選擇這種刻板的教學模式,課堂上都是死板、機械的氛圍。學生在語文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并沒有得到重視,而在課堂上很難融到其中,而單純作為一個聽眾而出現,任課教師主宰了整個語文閱讀的課堂,將學生限制在自己的課堂當中。在整個課堂上都是被動的接受,無法充分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與疑惑,這就造成了學生缺乏了自我探索精神,更無法探究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鍛煉。
3. 閱讀教學過分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
伴隨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被日趨凸顯,也使得任課教師對自身的閱讀教學模式有所反思。然而這也造成了教學實踐中出現了另外一個問題,即任課教師過度的強調學生在課堂的主體性,給與了學生過度的自由,造成了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內容的毫無頭緒,無法掌控方向和重點。任課教師也逐步削弱了自己對于課堂的控制,過分的包容了學生。任課教師為了凸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將一切有助于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方式與手段都進行生搬硬套,如小組探究討論、背景搜索等,但是這也造成了任課教師的指導缺失??此瓶茖W的課堂,學生并沒有深入領悟文章的內涵,對學生素養(yǎng)的提升造成了極大的阻礙。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合理性與有效性評價
1. 語文閱讀教學學生學習合理性與有效性評價
在閱讀效果的教學評價中,需要一個客觀、科學的評價準則,在這一準則當中需要涵括來自各個不同來源的意見,這些評價主要來源于學生、教師。在語文閱讀當中,任課教師將起到一定的主導作用,這也使得在有關合理性和有效性的評價過程中起到了主導性作用,這主要是由于任課教師能夠全方面的掌握學生的閱讀理解與學習情況。一方面這在考驗學生日常的識字積累以及考驗學生的閱讀效率,另一方面學生對于閱讀文章的領悟能力以及課堂表達完整程度,任課教師都能夠通過評價測驗等手段給與客觀的評價,從而實現對一個學生全面的了解。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其存在認識的局限性,因此其評價存在不完整性與片面性,這從側面體現了任課教師評價的主體作用。盡管學生存在一定的弊端,任課教師仍然要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這由于任課教師走進學生的內心,傾聽他們真實的心聲。對于任課教師而言,他們要善于挖掘學生的潛力,在課堂閱讀教學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能力。最后,任課教師也應該積極傾聽來自小學生家長的意見,學生與其家長的評價角度存在天然的差別,從而形成更加立體的評價。這對于語文閱讀教學合理性與有效性的評價更具有指導性意義。
2. 根據教師的教學時間投入進行語文閱讀教學合理性與有效性評價
俗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小學生語文的閱讀教學實踐當中,一部分任課教師積極講授知識,而另一部分任課教師則推崇方法。對于熱衷于講授知識的教師而言,他們的課堂教學更傾向于填鴨式,當學生被知識所填滿的時候,任課教師的目標也就達成了。然而在這種教學模式當中,對于小學生而言,盡管他們了解一個知識點,但是他也無法實現這些知識的引用,更不用談舉一反三,僅僅通過單純的生記硬背來完成對知識點的記憶。而推崇方法的教師則不同,他們更傾向于將小學生視為獨立的個體,讓學生更多的去體會閱讀的方法以及學習的步驟,這樣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實現知識的靈活學習與利用。這種教學能夠讓學生在未來的獲得更多的益處?;谙嗤慕虒W環(huán)境與任課教師水平下理想環(huán)境下,方法教學能夠在小學語文閱讀獲得更好的收效。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慈母情深》中,往往會出現如下的授課方式:
老師:這一部分屬于外貌描寫……,這一部分則是神態(tài)描寫。
老師:對于你們而言,這是何種母親?
學生:這是偉大的母親。
老師:你們說的非常正確,這就是偉大的母親。
基于以上的分析,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其有效性一方面會影響小學語文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另一方面也會對學生未來的成長造成極大的影響。通過對學生的語文閱讀進行引導有助于幫助學生養(yǎng)成受益一生的習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讓學生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當中,其合理性與有效性的提升需要依靠任課教師觀念的轉變,通過引入更豐富的閱讀素材,通過對學生的訴求以特點的掌握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使得越來樂于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更好的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杰. 期待視野下的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研究 [D]. 重慶: 西南大學, 2015.
[2]俞紅娟. 個性化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思考 [D]. 長春: 東北師范大學, 2008.
[3]傅靜. 小學語文高年級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現狀研究 [D]. 重慶: 西南大學, 2011.
[4]鄒敏. 試論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 [D]. 湖南: 湖南師范大學,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