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佳+馬子鳳
摘 要:大學階段是大學生個人人生發(fā)展的關鍵轉折點,這一時期同樣也是心理問題較突出而自身又缺乏獨立解決能力的特殊時期。學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的主渠道。課題以上海旅游高等??茖W校2015年至2016年新生心理普測分析和需要關注對象的約談情況為研究基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進行研究與探索。經過兩年課程實踐,通過課程滿意度調研,梳理問題,總結經驗,不斷完善課程內容和教學形式,提升授課質量,有效發(fā)揮心理課程課堂主渠道的積極作用。構建以符合學校學生心理特點,適應學生專業(yè)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有效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科學化建設。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實踐探析
隨著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的迅速發(fā)展、學生人數的日益增加、社會轉型的深入變化,高職高專學生面對來自社會和生活競爭的壓力,個體心理負荷加重,心理矛盾沖突增多,心理疾患呈明顯的上升趨勢。近年來,高職高專院校的大學生心理問題日益突出,危機個案頻發(fā),引起了學校、家庭和社會的重視與關注。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特質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素質之一,提升高職高專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僅是學生在大學學習生活的現實需求,也是未來步入社會后個體發(fā)展的需要。滬教委德[2005]24號《關于進一步加強上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堅持心理健康教育與高校學生德育工作相結合。要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建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課堂教學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教思政廳[2011]5號《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以下簡稱《基本要求》)指出:建設和完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開設必修課或必選課,給予相應學分,制定科學、系統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組織實施教育教學活動,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課堂教育。
學校歷來重視學生心理健康,從2003年開始探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拓展資源,充分實踐,打造了以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為優(yōu)勢的品牌活動,是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的實踐主渠道。2014年,通過各方資源的積極整合,《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正式納入學生教學計劃和培養(yǎng)方案,計入總學分,作為公共必修課,進入學生的課程體系中。在新生第一學期利用第一課堂集中授課,幫助新生逐步適應新環(huán)境,學會接納、互助成長,提升健心能力,塑造健康積極的心理品質。本課程以《基本要求》為依據,以新生心理健康普測研究分析數據為基礎,制定符合學校學生心理特征和現實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實施課程滿意度調研,進一步提升授課質量,有效發(fā)揮心理健康課堂教育主渠道的關鍵作用,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整體水平,促進學生和諧成長。
一、 課程建設的內容概述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fā)〔2004〕16號)、《教育部 衛(wèi)生部 共青團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教社政〔2005〕1號)、《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fā)〈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的通知》(教思政廳〔2011〕1號)(以下簡稱《建設標準》)等文件精神,結合《基本要求》,根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需要,特制定《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方案》,為開展課程提供基本依據與制度保障。
課程旨在使學生明確心理健康的標準及意義,增強自我心理保健意識和心理危機預防意識,掌握并應用心理健康知識,培養(yǎng)自我認知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自我調節(jié)能力,切實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通過課程教學,使學生在知識、技能和自我認知三個層面達到以下目標。
知識層面:通過課程教學,使學生了解心理學的有關理論和基本概念,明確心理健康的標準及意義,了解大學階段人的心理發(fā)展特征及異常表現,掌握自我調適的基本知識。
技能層面:通過課程教學,使學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調適技能及心理發(fā)展技能。如學習發(fā)展技能、環(huán)境適應技能、壓力管理技能、溝通技能、問題解決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際交往技能等。
自我認知層面:通過課程教學,使學生樹立心理健康發(fā)展的自主意識,了解自身的心理特點和性格特征,能夠對自己的身體條件、心理狀況、行為能力等進行客觀評價,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在遇到心理問題時能夠進行自我調適或尋求幫助,積極探索適合自己并適應社會的生活狀態(tài)。[1]
在第一課堂中,面向全校學生在一年級第一學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為了針對共性問題進行以發(fā)展和預防為主的教育,提高在校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
二、 新生心理普測分析
大學生心理健康普測能夠及時了解學生心理健康動態(tài)、掌握新生入學后的各方面適應情況。2011年學校對新生進行心理普測活動,并實施心理健康狀況排摸,逐步完善篩查、干預、跟蹤的系統化工作機制,建立了學生心理健康約談工作制度及特殊心理健康問題學生檔案。為全面了解學生心理健康實際狀況,在心理健康普測中運用較為廣泛的測量工具有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表(簡稱UPI)和卡特爾16種個性因素測驗(簡稱16PF)兩個測量量表。通過整體取樣的方法,使用網絡版心理測評系統進行團體施測,可信度較高,目前很多高校在進行新生心理普測時多使用這兩種量表。
2015級學生參加測試的有1258人,實測有效人數為1258人,2016級學生參加測試的有1243人,實測有效人數為1243人。根據UPI的篩選標準,結果顯示,在2015和2016年實測有效的2501名學生中,篩選出需要“重點關注”的學生,即可能存在嚴重心理困擾的人數共71名,占學生總人數的2.84%;需要“一般關注”的學生,即可能存在一般心理問題的學生人數共218人,占學生總人數的8.72%;其余心理健康狀況較為良好的學生人數為2213人,占學生總人數的88.44%。根據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篩選結果,與需要關注對象進行一對一約談,對學生個人家庭背景、在校適應情況、學業(yè)發(fā)展狀況、人際關系與交往問題和戀愛情感等各方面進一步了解,對需要關注的學生情況匯總梳理,并對其心理問題的表現進行系統整理,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度、自我探索與心理調適、個人學業(yè)發(fā)展、情緒控制與壓力管理、人際關系與交往能力等問題。
根據以往新生心理普測的分析數據為研究基礎,重點結合2015至2016年心理普測需要關注對象的約談梳理結果,考查近年來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影響因素,分析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主要特征,遵循大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明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性質、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等,豐富課程教學方法,增加互動體驗活動,設計《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方案》。根據課程實施的實際課時,基本確定教學內容主題涉及心理健康導論、新生適應問題、人格發(fā)展、自我意識與探索、人際交往與溝通、情緒管理、戀愛與性、生命教育與心理危機應對等教學內容。
三、 課程滿意度調研分析
本調研對象是《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授課群體即2015至2016年入校學生,2015級學生抽樣的樣本數量為577人,占2015級學生總數的45.87%(2015級學生總人數為1258人),2016級學生抽樣的樣本數量為972人,占2016級學生總數的78.20%(2016級學生總人數為1243人)?!洞髮W生心理健康》課程滿意度調研安排在集中授課完成后,隨機抽取人數進行,數據較為客觀與科學。
調研問卷采用自編問卷,共包含18道選擇題和2道問答題,第一題至第三題內容涉及新生進校前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況以及對心理課重要性的認識程度;第四題至第十八題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普及授課的滿意情況,以及新生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了解和對心理咨詢的認識與接納度,入校后的心理健康狀況的基本情況調研;第十九題和第二十題為簡答題,針對課程各方面的其他建議進行簡要敘述,以及針對課程的教學內容,學生目前自身最需要解決和幫助的重點版塊,如學習習慣適應、人際關系問題等。
問卷2015級一共回收577份問卷,其中男女生人數分別為148人和429人,2016級一共回收972份問卷,其中男女生人數分別為282人和690人。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的人數2015級為336人和241人,分別占總人數的58.23%和41.77%,2016級為519人和453人,53.4%和46.6%,可以看出參加滿意度調研的獨生子女相對較多些。2016級學校機構改革,成立二級學院,參與調研的學生中酒店與烹飪學院學生占35.49%、旅游與休閑學院學生占23.97%、旅游與外語學院學生占23.66%、會展與經濟管理學院學生占16.87%。學校13個專業(yè)中,參與調研學生專業(yè)人數分布前六位的是酒店管理專業(yè)占20.88%、旅游管理專業(yè)占14.51%、旅游英語專業(yè)占10.08%、旅游會計專業(yè)占9.47%、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yè)占7.41%、旅游日語專業(yè)占6.79%。
本次課程滿意度調研報告表明,2015年至2016年入校學生普遍認為在大學期間十分有必要在第一課堂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在新生第一學期集中授課得到了2015和2016級學生的認可,滿意度較高。進入大學后,學生對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意識較高,對于調整自身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重視程度較高,在課堂的參與度方面表現較為積極。在課程改善建議方面,提出提高自身對課程的興趣度,增加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等意見??傮w而言,在完善課程建設方面,需要積極拓展資源,整合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手段,如增加案例分析、情景模擬、視頻分享、團訓游戲、心理測試等互動活動,提升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度,幫助學生在體驗中更好地理解課程教學內容,在師生互動交流中逐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充分利用第一課堂主動向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升學生維護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自覺意識,提高自我健心能力和朋輩互助技巧,真正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意識的形成和良好品質的塑造,發(fā)揮課堂教育主渠道的有效作用。
四、 對實施校本課程建設的思考
2011年2月和5月,教育部頒布了《建設標準》和《基本要求》進一步明確了新時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設標準和工作重點,強調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該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近年來,各地方相繼出臺了適合地方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設標準和心理課程建設方案,高職高專院校也不例外。上海旅專以往沒有在第一課堂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主要以專題心理普及講座和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動月為主的第二課堂來向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體系還不夠完善。綜合兩年課堂教學的實踐經驗,針對課程滿意度調研等課程教學有效性評價數據,結合近幾年新生心理普測和需要關注對象的約談分析結果,對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進行相應探索,構建以符合學校學生心理特點和適應學生專業(yè)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科學化建設。
(一)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力度,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資源,提升學校全體師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度,營造良好積極的校園環(huán)境。
國家和地方出臺的各類意見和實施標準為學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政策保障,在第一課堂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當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干預的最有效的形式之一。隨著社會對高職高專學生的整體素質要求的日益提高,整體就業(yè)競爭壓力不斷擴大,學校對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不僅僅只立足于學生的職業(yè)技能,更多的是要有效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關注學生的成長性問題,如自我評價、人格發(fā)展、情緒管理、人際交往、婚戀態(tài)度、潛能開發(fā)、社會適應等課題。[2]我們需要全體教師提升意識,共同來關注學生,關照學生,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營造良好的校園和諧氛圍。
(二)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的系統性,適當增加學時數,完善課程建設管理辦法,推進課程實施的保障機制的建立。
《基本要求》中指出“要把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教學計劃和培養(yǎng)方案,主干教育課程作為公共必修課設置2學分,32~36個學時?!蹦壳?,學校心理健康課程在有效管理方面,雖然制定了較為規(guī)范的教學計劃和課程教學大綱,但并未單獨設置2學分,授課時間也只有半學期,18個學時,課程教學進度較緊張,很難達到課程的教學目標和預期效果。目前授課采用的是自編講義,沒有相對固定的試用教材,由于資源問題,也還尚未進行自編校本教材的開發(fā)。
(三)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授課教師團隊的系統培訓,不斷優(yōu)化課程師資隊伍,提高教師專業(yè)化水平,有效提升課程教學質量。
目前學校課程授課團隊共13人,其中有心理專業(yè)背景的共3人,其他為學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教師,大多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而獲得相關資質證書后承擔課程授課任務,但因為是半路出家,對心理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yè)知識掌握的不系統,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質和作用等方面的認識還不深刻。學校需要結合工作實際,積極引進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yè)教師,同時加強課程師資隊伍內部的系統培訓,優(yōu)化教師的專業(yè)能力與授課水平,在實踐中不斷提升校本課程的教學效果。
(四) 完善課程教學內容,有效針對學生未來職業(yè)的實際需求,強化與專業(yè)實際相結合的課程建設理念,增強課程教學的實踐性。
心理健康課程設計,要根據學生未來的職業(yè)需求,以職業(yè)為導向,將“熱愛職業(yè),提高心理適應能力”等教學理念融入課程的整體設計。根據學校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課程模塊設置情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因業(yè)而設,構建適應學校學生專業(yè)特點的教學內容,把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yè)崗位的心理素質教育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立足現實,積極樂觀地面對未來職業(yè)。[4]如針對我校酒店管理專業(yè)等旅游相關專業(yè),要考慮酒店服務行業(yè)工作條件的艱苦性和環(huán)境的復雜性,教學要充分體現酒店管理專業(yè)的職業(yè)心理特點,有效提升課程教學的實踐性內涵。
參考文獻:
[1]教思政廳[2011]5號《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
[2]陽艷美.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成人教育,2013,(1).P105-106.
[3]張鵬超,葉星.引入項目教學 建好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J].中國高等教育,2013,(12).P54-56.
[4]朱小根,劉鵬飛,蒙劍芳.高職高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探析[J].柳州師專學報,2013,(5).P10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