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蘭
后進生通常是指那些在品行或學習等方面暫時落后的學生。他們在一個班里為數(shù)不多,但因經(jīng)常犯錯誤或學習落后,給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不少麻煩,尤其是一些品德和學習都很差的學生,他們能量不小,有一定的破壞性,若不轉化好他們,不僅會給他們本人、班級造成不良影響,還會給社會帶來不良的后果。因此,轉化后進生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勢在必行。那么該如何開展后進生轉化工作呢?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經(jīng)歷,我認為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全面了解,因材施教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如果教育家希望從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須首先從一切方面去了解人。”教師要教育學生,就得先了解學生,只有了解和熟悉學生的情況,才能從實際出發(fā)采取有效地教育措施對學生進行教育,對待后進生更應如此。教師要特別注意了解他們產(chǎn)生問題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做好他們的思想轉化工作。教師可通過家訪、談心和平時對他們言談舉止的觀察,摸清學生的生活及學習的真實情況,了解他們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從而有的放矢地開展教育工作。一般來說,后進生都有較重的自卑心理,還有很強的自尊心,對老師的批評或指責,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和厭煩情緒,學習方面都是缺乏毅力和自制力,他們在存在共性的同時也有各自的特性,對他們了解后要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深入細致的教育工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如針對學困生安排座位時,我給他們搭配優(yōu)等生,發(fā)揮優(yōu)等生的帶頭作用,讓學優(yōu)生幫助后進生;課堂提問,我激勵后進生踴躍發(fā)言,使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到課中,更少時間思想開小差;班級活動,我不忘留給他們一展身手,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對父母離異或留守學生,我經(jīng)常與他們交談,解開他們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帶給孩子的心理障礙盡量化解,多呵護他們,鼓勵他們努力前行。針對經(jīng)常犯錯誤、自卑心強的學生,教師要從情感上接近他們,給他們以關懷和愛護,從而使他們感到老師可愛可親,愿意接近老師和接受老師的幫助。
二、關愛賞識,激勵上進
轉變后進生不是靠嚴打痛罵,而是靠一把金鑰匙——“愛”和“賞識”。愛是人的天性,人的需要。教師對后進生就應該像他們的父母對待他們一樣,把愛的情懷拋向孩子、拋向學生。用自己的愛去撥動學生的心弦,使他們對愛產(chǎn)生共鳴,同時還要善于挖掘他們的閃光點,用愛和賞識的力量推動他們前行。
三、循循善誘,耐心轉化
后進生的轉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前進的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反復,這就要我們用最大的耐心,冷靜地幫助他們分析原因,鼓勵他們繼續(xù)進步。每當后進生出現(xiàn)反復時,教師一定要有滿腔的熱情,必須遵循教育規(guī)律,循循善誘,“反復抓,抓反復”,因勢利導,使后進生保持不斷前進的勢頭。如果沒有一個長期、耐心教育轉化后進生的心理準備,教師很容易喪失對他們的信心,甚至認為他們“無可救藥,沒有希望了”。對于后進生在轉化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反復或倒退,教師要正確引導,允許學生犯錯誤,讓他們在失敗中崛起,在曲折中走向成熟。教師應既要看到后進生的進步,也要正確看待后進生的反復現(xiàn)象,不斷給他們敲響警鐘,不斷鼓舞他們進行自我競爭、自我挑戰(zhàn),在反反復復的過程之中把后進生引上前進之路。
四、榜樣引領,樹立自信
后進生學習、生活在集體環(huán)境里,他們必須融進班集體之中,同班集體一起前進。一個團結友愛、奮發(fā)向上的班集體,既是后進生矯正不良道德品質的熔爐,又是后進生實現(xiàn)轉化、走向進步的搖籃。教師在教育和轉化后進生中起主導作用,但一個人的能量總是有限的,必須運用良好的班風以及優(yōu)秀生的模范行為感染和影響后進學生,發(fā)揮集體的力量,使后進生身處一個團結友愛、融洽和諧、上進的環(huán)境和氛圍之中。
五、家校溝通,協(xié)助進步
在后進生轉化過程中,我們既要充分發(fā)揮學校主導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對他們的積極影響,尤其要重視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后進生家長的工作,取得家長的配合和幫助,達到共同教育的目的。為此,我經(jīng)常利用電話、短信等方式和后進生家長溝通,了解后進生各方面的情況,教給家長有效的教育方法,推薦其閱讀一些教育刊物,力求糾正其不正確的教育方法,與其達成教育共識,與學校步調一致,協(xié)調地促使孩子發(fā)展,并及時反映后進生的點滴進步,提高其家長參與教育的積極性。
責任編輯 黃博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