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
摘 要: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全面開展以及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語文教學的教學重點已不再僅僅限于語文理論知識和相關做題能力的培養(yǎng),而是更加注重學生語文綜合素質(zhì)和語文學習發(fā)展能力的鍛煉,美育則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從目前初中語文教學中美育存在的問題展開,探討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對學生的審美教育。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美育;問題;措施
美育既是審美教育,包括對受教育者自然美、藝術美以及人性美等方面的教育和培養(yǎng)。在初中教學中,美育培養(yǎng)的是學生對于美的正確認識,是發(fā)現(xiàn)美、辨別美、鑒賞美的能力,以及學生對美的創(chuàng)作和創(chuàng)新能力。初中語文教學涵蓋了多種類型的內(nèi)容、古典詩歌、現(xiàn)代詩歌、散文等眾多素材中都包含著豐富的審美價值,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有效途徑。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審美教育,不僅有利于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語文綜合素質(zhì)和語文學習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高水平的審美能力,對學生思想道德品質(zhì)以及價值取向方面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 目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存在的問題
雖然在素質(zhì)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下,教師和學校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都更加重視對學生語文綜合素質(zhì)和語文學習發(fā)展能力的鍛煉和培養(yǎng),但是對于學生審美教育的重視力度卻不夠,或者說是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忽視了美育這一方面。在通常的觀念中,審美教育與語文這一學科好像并沒有什么關聯(lián),而是與初中的美術課,甚至是音樂課的聯(lián)系較為密切。但是事實上,初中語文中的美育對于學生來講十分重要,學生閱讀品味的培養(yǎng)、作文能力的提高,乃至語文學習興趣的激發(fā)都與對學生審美就教育有著緊密的關聯(lián)。
這種對初中語文教學中美育的忽視,也就造成了教師并不具備足夠的審美教育能力。在實際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對于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活動的安排,只是以讓學生學習和掌握課本的內(nèi)容和語文基本知識為中心,并沒有相關的審美教育意義。并且,即使教師有意識的在自己的教學中融入審美教育的內(nèi)容,由于教師和學校對審美教育的忽視,教師往往并不會也沒有足夠的機會去了解和學習最新的審美教育理念和相關的最先進的教學技巧,也就會導致在實際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相關教學活動的單調(diào)和僵化,也就達不到理想的美育教學效果,對于學生的審美教育并沒有什么幫助。
二、 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美育的有效措施
(一) 加強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重視
這其實也是一個教學理念轉變的問題,應試教育的陰影猶在,而教師和學校也不得不面對考試這實際問題的挑戰(zhàn),但是教師和學校應該明確一點,學生語文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尤其是審美相關方面能力的提高,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是有著十分重要的正面影響的。并且,教師和學校也應該具備長遠的、全局性的眼光,學生審美意識的建立以及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以后高中、大學的語文學習以及其步入社會后的生活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加強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教育的重視,這是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美育的措施順利開展的基礎和前提。
(二) 充分挖掘初中語文教材中蘊含的審美價值
初中語文教學中美育的融入,可以通過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審美價值來實現(xiàn)。初中語文教材中涵蓋了多種方面的內(nèi)容,不論是自然美、藝術美、文學美還是人性美都可以在其中找到。
例如,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中老舍先生的散文《濟南的冬天》一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對于散文語言美的闡釋,這種散文語言的審美價值可以通過對一些修辭手法的講解來教授,比如文中比喻、擬人等手法的運用,例如“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一句就是生動運用擬人手法的典型,將濟南老城當做人,“曬太陽”、“睡著”、“等待喚醒”等一系列人才有的動作不僅表現(xiàn)出濟南老城冬景的安逸和人們閑適的生活,也間接表達了老舍先生對濟南的贊美以及懷念熱愛之情。通過這些講解,使學生了解到《濟南的冬天》這篇散文語言所蘊含的審美價值。再比如《理想和信念》以及《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這兩篇課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著重挖掘其中蘊含的人性之美,比如居里夫人在《理想和信念》中表達的對科學執(zhí)著的探索和堅持,再如李大釗先生在文章中傳達的深刻的愛國之情,這些偉人的偉大品質(zhì)和精神的傳達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向學生進行初步的展示和引導,讓學生有機會去感受,去自己理解這種人性之美。
(三) 重視教師自身的審美素養(yǎng)和能力,引導學生審美素養(yǎng)和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初中語文教學美育融入的過程中,教師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其自身是否具備足夠的審美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是初中語文教學審美教育能否達到其應有效果的關鍵之一。教師只有具備了高水平的審美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能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指導,使學生建立其正確且高水平的審美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
提高教師自身審美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閱讀相關書籍、參加專業(yè)餓培訓課程,教師之間的經(jīng)驗交流也非常重要,此外學校也應該為教師提供足夠的學習機會,以提高學校教師的整體審美教學水平,促進學習語文教學中審美教學的效率和質(zhì)量。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起到引導、指導,以及榜樣作用,應該以身作則,對學生言傳身教。例如,在講授《天凈沙·秋思》這首詩時,教師首先應該對詩歌有一個全面充分的了解,在講授時注意表達自己對詩歌中所營造的凄涼哀傷氣氛以及詩人深切思鄉(xiāng)之情的理解和感受,并利用多媒體技術等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適合的詩歌教學情景,用自己的情緒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如,在魯迅先生文章《社戲》 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首先自己對魯迅先生的生平背景、寫作風格等有透徹的了解,并且有能力去鑒賞先生的文章,比如魯迅先生簡練而又深刻的文風、犀利又不失婉轉的語言等,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引導學生去學習。
三、 結束語
在目前的教育體系中,審美教育并沒有固定的課程和規(guī)定的教材,這也是本文題目中“融入”一詞的意義所在,也就是說,教師應該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潛移默化并且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審美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 彭青青.以人教版為例分析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J].新課程:中學,2012,(07).
[2] 黎布澤.探究將美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主要應對措施[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38).
[3] 牛小紅.淺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審美教育[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23).
[4] 杜彩虹.試論怎樣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融入美育[J].東方文化周刊,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