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坤??
摘 要: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冼星海。音樂從起源到現(xiàn)在,經過不斷的發(fā)展,已成為現(xiàn)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樂經常被人們認為是減壓的最好方式之一,另外音樂還有勵志、抒發(fā)情感等作用。由此可見音樂作用之廣泛。 中小學時期是人生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與成長規(guī)律,他們不僅需要學習廣泛的基礎科學知識,還需要從心靈上去提升情感的升華,正確的審美觀就是在這個時期初步形成的。而音樂教育正是一門審美課程教育,音樂教育的最大特點是能從小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通過美感教育來啟發(fā)小學生的道德情操,這是其他各門學科所不及的。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感、身心健康等,具有重大作用。特別在農村,留守兒童居多,更應該關注音樂教育。從而讓每一個學生感受學習過程的快樂, 從而真正地搞好當前所說的素質教育。
關鍵詞:學校;音樂教育;音樂教師;留守兒童
全國教育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城鎮(zhèn)教育,二是農村教育。相對來說,城鎮(zhèn)音樂教育開展得比較先進,農村教育還是比較落后,特別是農村音樂教育。我們的農村專業(yè)教師匱乏,條件落后,學生接受音樂教育的機會少之又少,留守兒童占很多的比例,很多留守兒童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如何搞好農村音樂教育勢在必行! 法國大作家雨果曾這樣說,“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笨梢娨魳方逃淖饔貌豢傻凸馈?/p>
一、 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xiàn)狀
在農村,人們對音樂的理解很片面,地位很低。在學校,首先教學設備落后,專業(yè)教師匱乏,教材單一,教師更多的重視文化課的學習。根本上忽視了音樂課的教育。而當今社會,信息化傳播很迅速,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很高。特別在農村,留守兒童基本占90%,憂郁孤獨充實了他們全部的生活,心理大部分都出現(xiàn)了偏差??v觀這幾年,經常出現(xiàn)留守兒童犯罪、自殺等等不良現(xiàn)象。從而搞好音樂教育,提高素質教育是當下的教育大課題。根據翻閱資料和考查農村音樂教育開展具有以下幾點問題:
1. 師資隊伍匱乏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嚴重缺乏,據調查音樂專業(yè)畢業(yè)生無法滿足農村學校對音樂教師的渴望。而且培養(yǎng)一名音樂教師費用比較高,一般大學音樂專業(yè)畢業(yè)生都不愿意選擇去農村任教,特別是音樂教師。
所以音樂教師嚴重缺乏,制約著農村音樂教育的發(fā)展。很多學校,特別是中心小學,連一名專業(yè)的音樂教師都沒有,農村小學本身師資力量就比較薄弱,再加上教師隊伍嚴重老齡化,使農村小學不得不將年輕教師全部用于藝體以外的語、數、英三大學科的教學,音樂課都是非專業(yè)教師兼任,更談不上專業(yè)與不專業(yè),能否達到啟迪學生的心靈的作用。
2. 教師專業(yè)素質不強
為解決目前音樂教師緊缺問題,很多音樂教師都是趕鴨子上架,理論水平低,綜合技能差,對音樂的理解非常片面,以為音樂課無非就是唱歌,千篇一律都是把音樂課上成唱歌課,更談不上音樂帶給人的美感與快樂。再其次就是農村學校關于音樂方面的培訓少之又少,搞一些活動也是應付了事,基本能舉行“六一兒童節(jié)”“慶元旦”活動,那都是很奢侈的事情。包括很多老師都是抵觸的態(tài)度,認為搞這些活動既耽誤了文化課的學習,也增加了教師工作量,更覺得對學生成長也沒有實質性的作用。只有少數老師愿意積極參與。
3. 觀念陳舊、意識淡薄
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對農村中小學的音樂教育沒有提出明確的要求,教學目的不明確,檢查力度不夠強。政府、學校、家長對音樂教育的重視不夠,認為可上可不上,音樂教師待遇差,在評職晉級、績效結算等方面不及主科教師,嚴重挫傷了音樂教師的積極性,阻礙了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事業(yè)的向前發(fā)展。開展的教研活動,基本把音樂學科排除在外,就算組織什么講課比賽,也是臨時通知,安排人講講,聽聽課,就算完成了任務。有的學校雖然課表上有音樂課這一欄,但是基本是應付上級檢查用的,都被其他學科語、數、外所替代。雖然有的學校開設了音樂課,但名存實亡,一學期沒有上過幾堂音樂課。除非確實要搞活動的時候,基本就是音樂老師一個人的事,其他老師基本都很難積極配合。偶爾重視那也是一陣風,等上面檢查過關,音樂教育基本是一句空話。這完全與國家提倡的素質教育方針相背離。
4. 教學設備簡陋,經費投入太少
根據初步調查,學校對于音樂器材設備投入經費很少,現(xiàn)有的設備一般都是落后破舊的,很多器材因為沒有落實使用,成為一堆擺設。而需要更新的器材經費無法保證,專項管理人員缺乏,很多學校連基本的音樂教學音箱都無法配備,更說不上多媒體教學。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是美育的基礎,所以改變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落后狀態(tài)是當前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質量,縮小城鄉(xiāng)差距的當務之急。
二、 改變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xiàn)狀的措施及對策
(一) 提高認識,加強管理
音樂是人類的精神食糧,它能夠陶冶情操、給人以慰藉, 在音樂的引導下,人心向善的那一面會不斷擴展。從嬰兒開始,音樂一直伴隨著人的成長,因此音樂具有十分強大的作用,尤其是在重塑性格、傳遞真善美等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科學合理的音樂教育可以引導一些誤入歧途的學生迷途知返,讓封閉的學生變得開朗活潑,讓自私狹隘的學生變得寬容,學校和各界應該加強對音樂教育的重視,加大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關注。從根本上講,學校要不斷完善管理機制,如音樂教師的考核,晉升等,對音樂器材妥善保管、充分利用。利用家長會,學校開放日,做好音樂教育重要性的宣傳工作。
(二) 加大對音樂教育的投入,加強師訓工作。
音樂教學設施是實現(xiàn)課程標準的保證。各級政府、學校要加大對音樂教育的投入,保證學校音樂教育教學的正常進行。同時也要加大音樂器材的投入,條件較好的學校可配備高檔樂器和教具,條件差的學校也要配備必要的樂器和教具,促使音樂教育的健康發(fā)展。增加音樂教師培訓的項目,采用多渠道培養(yǎng)方式,壯大音樂教師隊伍,提高音樂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每學期能開展至少五次。
(三) 更新觀念,發(fā)揮音樂教育的實效性
音樂教育是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從根源上,要改變教師、家長對音樂教育的偏見,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讓音樂課堂生動、愉悅。利用學生課外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結合音樂教育的多形式,滲透到對學生的道德情操教育,真正的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 。改變應試教育的弊端,更加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讓素質教育不是一句空話,總之,目前我國的中小學音樂教育在發(fā)展,但與此同時也面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我相信只要全社會都關注進來,農村的音樂教育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