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婭
【摘要】在新媒體日益壯大的媒介環(huán)境下,媒體的應用與普及不僅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方式,同時對大學生群體價值觀的建立與塑造也產生了沖擊與影響。對大學生價值觀的正確引導與培養(yǎng),直接關系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的建設與中國夢的實現(xiàn)。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價值觀;引導
在新媒體時代,高校教師可以借助新媒體的力量與手段,了解大學生的思維方式與情感體驗,幫助大學生識別負面信息,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認知方式,使其在大學生群體價值觀教育方面發(fā)揮巨大的作用。
一、新媒體時代下高職院校大學生群體價值觀的表現(xiàn)與影響
(一)對社會或學校的負面情緒增多
由于我國正處于改革發(fā)展期,存在一些長期積累而引發(fā)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在媒體的肆意渲染下迅速擴散、發(fā)酵、夸大傳播,從而被擅長捕捉和接收新信息的大學生知曉,這些負面信息對大學生群體的價值觀造成了一定的沖擊。
(二)沉迷網(wǎng)絡,對現(xiàn)實生活的人際關系冷漠
新媒體時代,網(wǎng)絡的虛擬性和交往的開放性使得大學生在網(wǎng)絡里的行為受到的約束較小,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部分同學由于在網(wǎng)絡游戲中收獲了所謂的成功,獲得虛擬好友的認可與推崇,越發(fā)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由于對虛擬世界過于依賴,部分學生面對面溝通交流的能力日益弱化,在處理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時顯得力不從心。
(三)功利化輿論沖擊著大學生群體的主流思想
由于自身經驗不足等,學生并不能從新媒體網(wǎng)絡眾多的信息中辨別真假,從而對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的認知出現(xiàn)了偏差,不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以偏概全、夸大事件的效應行為頻頻出現(xiàn)。一些功利化的言論,將人們的注意力轉移到金錢萬能這個關注點上,這不僅對當代大學生群體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建立產生不好的影響,更是違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新媒體時代下高職院校大學生群體價值觀的引導與培育途徑
(一)建設“線上線下”雙重教育模式
進入以網(wǎng)絡為主體的新媒體時代后,單單只是進行線下課堂教育與引導的傳統(tǒng)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教學需要,需要“借勢”轉變教育觀念,依托新媒體,建設“線上線下”雙重教育模式,開通綜合素質教育課堂。但是,由于大學生群體價值觀還未形成,尚處于缺乏理性思考和正確判斷的階段,通常會選擇隨波逐流,加上受到多元化思想影響,很容易迷失自我,因此,“線上”教育推行更需要謹慎。可以考慮利用新媒體廣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價值觀的認識與理解,用先進并具有時代感的思想武裝自己,提高大學生群體的媒體素養(yǎng)與信息辨別的能力,從而引導其培育正確的價值觀。
(二)加強情感管理
在現(xiàn)代學生管理上,一味的強制性管理只會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情感管理有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緩和師生之間的矛盾,加之針對性進行個性化的心理疏導,避免“一刀切”,了解不同學生不同的心理情緒并對癥下藥,同時,在溝通的過程中可以傳遞更多積極健康的信息,鼓勵他們實現(xiàn)自我心態(tài)的調節(jié)與情緒控制,讓他們在良好的氛圍中建立自尊自信、積極向上的生活心態(tài)。
(三)強化監(jiān)管,凈化網(wǎng)絡環(huán)境
目前,各高校順應時代的潮流,紛紛建立起了自己的官方溝通交流平臺,比如:官方微信平臺、官方貼吧、官方微博等,用平等交流的形式深入貼近大學生生活,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但由于現(xiàn)階段網(wǎng)絡平臺具有高效的信息傳遞性與隱蔽性,導致高職院校在管控信息輿論方面具有一定限制,這時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強化對主流新媒體的監(jiān)督與監(jiān)管,建立完善的新媒體預警與保障機制,凈化網(wǎng)絡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大學氛圍。
(四)集合學校、家庭與社會系統(tǒng)資源
大學生群體價值觀的引導與培育是一項長期工作,而新媒體傳播的高效性與自由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培育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的難度。因此,在新媒體網(wǎng)絡時代下,高職院校大學生群體價值觀的引導與培育不僅僅是各大高校的任務,同樣也是家庭、社會等方面的責任。高校建立以新媒體為主的陣地,營造適合當代大學生認同的新媒體教育氛圍;相關部門對過度功利化、片面化、消極極端的新聞或節(jié)目進行過濾并監(jiān)督,維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流思想;家長們要進行積極引導與介入傳播正能量,集合各方力量與系統(tǒng)資源,共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劉錚.新媒體對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的
影響及其引導研究(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8).
[2]楊蔚.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引
導與培育探析(J).思想工作政治研究,2014(12).
(作者單位: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