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積明
【摘 要】本文從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與學生思維品質培養(yǎng)的關系入手,論述加強生物科學思維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合理利用反思性教學手法等三種策略,以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生物 思維品質 培養(yǎng)途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9B-0146-02
高中生物是高中階段的必修課程之一,學習生物有助于引導學生探索自然界生命的奧秘,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生物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生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從整體來看,現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現狀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也發(fā)生了轉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式逐漸被摒棄,微課、多媒體、自主探究學習、小組學習等各種現代教育教學方式不斷被引入課堂,不僅有效促進了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品質,還對學生生物素養(yǎng)和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也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將傳統(tǒng)的偏重理論學習的教學目標,轉為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及綜合素質,就必須要加強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促進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改革目標順利達成。
一、思維品質的內涵
思維是智力與能力的核心,智力是個性心理特征,其與能力是分層的,思維水平體現了個體智力與能力的層次,智力品質又叫思維品質,它是個體智力活動中尤其是思維活動中智力與能力的表現。從根本上說,思維品質是人的思維的本質特征,它由敏捷性、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等組成。智力與能力是可以促進或培養(yǎng)的,如果要發(fā)展學生的智力與能力,就必須將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作為重要的突破口。
對于學生來說,其智能的個體差異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從智能發(fā)展水平差異來看,正常智能者為大多數,超?;虻统5臑樯贁担粡恼J知風格差異來看,認知風格會受到經常采用的、個人偏愛的和習慣化的態(tài)度和風格的影響。在眾多的認知風格中,美國心理學家威特金(H.A.Witkin)提出的場獨立性和場依存性比較具有代表性。所謂“場”,即個性。場獨立性和場依存性是兩個極端,它們從不同的維度,分別表現了個體在其認知和行為中是注重主體性的傾向還是依賴外在的參照標志;從學科能力構成差異來看,智能的差異表現在學習與非學習領域,思維品質的差異會使學生在做學問與非學問上表現出不同的能力來。
鑒于此,為了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水平,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徹底轉變教學理念,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不斷修正教學設計和教學環(huán)節(jié),運用實驗或探究等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和記憶,著重培養(yǎng)學生思維和能力。無論是教學手段的選擇還是教學目標的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改革能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并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與質量,促進整體課程教學目標順利實現。
二、促進學生思維品質提升的途徑
(一)加強生物學科思維的訓練
思維品質主要包括敏捷性、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五大方面,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當自始至終將學生的生物學科思維訓練放在首位。
在具體實踐中,可從如下三個層面進行:一是抓概括能力的訓練。從思維的特點來說,思維的基礎是概括,概括是將不同事物本質或非本質的屬性加以抽象后,將其進行整合,從而形成一個概念。學生在學習生物學的過程中,只有對既有學習經驗進行概括,才能獲得一般原理,做到“舉一反三”“聞一而知十”。高中生物教師加強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將能幫助學生將知識結構轉化成認知結構,形成知識智能化。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十分重要。二是結合生物學科的特點,加強思維品質深刻性、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的訓練。三是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思維品質是區(qū)分一個人思維乃至智力層次、水平高低的指標,也是智力活動中特別是思維活動中智力特點的個體表現,體現了學生個體的思維水平、智力與能力的不同。緊抓學生的思維品質訓練,可以做到因材施教,訓練時間越長,效果越明顯。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元認知能力
元認知是指學生對自我認識的一種整合與完善過程,其強調的是一種學習目標的構建和學習方法的掌握。在生物教學中,一般采用實驗或探究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元認知知識的灌輸,并著重突出環(huán)境影響的作用。生物課堂教學改革是在不斷的修正與調整中,優(yōu)化教學情境和教學環(huán)節(jié),完善教學策略與過程,這也是一種元認知概念在生物教學中的體現。培養(yǎng)學生元認知能力,絕非只是提高生物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而是要在課程教學中傳播這種主體性教學思維和終身學習理念。元認知能力培養(yǎng)強調提升學生階段學習效果,從多角度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fā)展,這也契合了當前生物課程教學的基本改革趨勢。高中生物教學是一種生命教育,不僅涉及基本的生物理論知識,也緊密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元認知理論在生物學習中的拓展。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元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還需要構建適當的課堂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教學反饋也是學生元認知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過程,關系到生物教學的教學結果,以及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培養(yǎng)。通過教學反饋,教師可以找準教學過程的重難點,并對學生元認知的形成過程進行有效監(jiān)控,從而有效保證生物課程的整體教學質量。
(三)合理利用反思性教學手法
反思性教學是反思文化發(fā)展的產物,是適合當前素質教育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其實質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借助行動研究,再度審視已完成的教學行為并發(fā)現存在的問題,矯正和補充教學的不足,從而進一步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實踐中,應用反思性教學方法,能促進教學改革實效,培養(yǎng)學生的探研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與自我發(fā)展能力。反思性教學具有創(chuàng)新實踐特點,是一種可重復實驗的操作反思,教師以探究和解決教學問題為基本出發(fā)點,反思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堂教學設計、學習指導等,并據此對教學工作做出及時調整。反思性教學的反思是通過創(chuàng)造性思考,探尋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思路。
反思性教學強調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在信息反饋與糾正的過程中,進一步激勵教師不斷改革和改進教學,實現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框架、教學觀念、考核評價的最優(yōu)化,有利于培養(yǎng)教師的責任感和職業(yè)道德感。同時,也會在更高層次上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意志、情感、品質,以及運用生物學知識創(chuàng)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反思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不斷反思該教學設計是否科學合理,是否存在不足之處,以及如何進行完善與改進。在此基礎上,基于興趣的導引,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與方法,吸引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生物課堂教學中,使學生能夠在適宜的教學程序下完成反思性學習。對于特別難理解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借助微課、PPT 等方式,進行分散講解,化繁為簡。
例如,在教授“生物的變異”這一內容時,針對單倍體育種及多倍體育種的相似性和區(qū)別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單倍體植株在培育和改良新品種的捷徑”討論,細分問題進行步步探究和知識拓展,增強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系統(tǒng)性、條理性、科學性,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隨著反思性教學在全球范圍內的興起,反思性教學的價值已經得到更多認可,并越來越被認為是優(yōu)秀教學的標志。
綜上所述,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改革與學生思維品質培養(yǎng)之間,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生物教學改革有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而提升學生思維品質也能促進教師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在教學實踐中,高中生物教師應堅持以生為本,在素質教育目標下,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以更好地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品質和生物素養(yǎng),達到“教師輕松教、學生輕松學”的理想效果。
【參考文獻】
[1]肖安慶,顏培輝.高中生物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與培養(yǎng)策略[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6)
[2]李韶卿.高中生物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5)
[3]王 寧,王雪松.互動性教學反思對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影響效果的研究[J].基礎教育,2016(1)
(責編 韋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