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磊
在高校體育課上應用“分層升降”教學法的研究
羅 磊
“分層升降”教學法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是在分層教學的基礎上,根據(jù)具體的教學情況將層次動態(tài)調(diào)整,從而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而在高校體育課上因為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運動技能等存在較為明顯的個體差異性,與其它課程相比對“分層升降”教學模式的需求顯得更為迫切。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闡明“分層升降”教學法在高校體育課上的實施程序,分析高校體育課上應用“分層升降”教學法的意義及注意事項。
“分層升降”教學法 體育課 高校 應用
“分層升降”教學法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是在分層教學的基礎上,根據(jù)具體的教學情況將層次動態(tài)調(diào)整,從而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而在高校體育課上因為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運動技能、自我需求等存在較為明顯的個體差異性,與其它課程相比對“分層升降”教學模式的需求顯得更為迫切。在高校體育課上應用“分層升降”教學法進行教學,更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更有利于教學相長,使體育教學能更好的為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服務。
“分層升降”教學法首先將學生進行初始分層,然后對每個層次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階段教學,根據(jù)教學和學習效果,通過教學中的評估和考核再將初始分層進行升、降或不變形式的多次分層。其基礎還是分層教學法,其創(chuàng)新點是“升降”即分層的調(diào)整。
(一)初始分層
在應用“分層升降”教學法時,首先要將學生進行初始分層。初始分層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了解,包括運動技術、技能、身體素質(zhì)、對運動項目的興趣和理解程度等。根據(jù)了解的情況,結(jié)合對學生的測試結(jié)果,適當考慮學生的自愿要求,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后,實現(xiàn)較為科學的初始分層,確定每個學生在初始分層時所處的層次。例如在乒乓球課上進行初始分層是,先通過常規(guī)考核測試學生的基本技術、身體素質(zhì),將學生大體分層;再比賽來測試學生對乒乓球技術的理解和運用,教師通過觀察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指向、穩(wěn)定度預估,學習能力強、興趣高、基礎差點的可以由低層次調(diào)入高層次,基礎好、學習能力差、興趣不夠的可以由高調(diào)低;如果觀察不出來或不好評估的可以問學生自己的意見后確定分層。
(二)組織教學
在初始分層確定后,就要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層次進行不同的教學。首先要確定每個層次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應該根據(jù)每個層次學生的發(fā)展水平來制定,要注意以下方面的問題:1、目標的描述應明確具體,使每個學生對目標有清楚的認識。2、每個層次的目標應有區(qū)別,使學生的練習更有積極性。3、各層次目標的差別不宜太大,要使學生能經(jīng)過努力達到高一層次。
其次要根據(jù)教學目標組織教學。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選用適當?shù)慕M織方法和教法,使部分學生能經(jīng)過努力達到高一層次的標準,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教材和教學進度要一致,不能造成“快慢班”的局面,否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2、知識的寬度和深度要有區(qū)別。在教材固定的情況下,各層次之間的教學區(qū)分就是靠教學內(nèi)容的寬度和深度來實現(xiàn)。3、合理處理分與合的關系。一般情況來說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開指導,但所以層次都應注意的共性問題應集中指導。
(三)層次的調(diào)整
分層升降教學法中的另一個重要之處就是個層次間的調(diào)整,即教師根據(jù)體育課上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的學習情況和主觀意愿等因素來綜合評價決定是否將學生的層次進行調(diào)整,主要有三種:升入高一層次、降入低一層次、不調(diào)整層次。層次的調(diào)整可以是在某個周期以后集中調(diào)整,也可以是在某次課上個別調(diào)整,但應該注意各層次的人數(shù)要相對維持穩(wěn)定。這樣不僅能保證每個學生在體育課上始終處于符合自己情況的層次中,也能保證各層次的學生相對平衡,為了升入高層或不降到低層而努力學習,互相競爭,提高教學效果。
(四)學習評價
學習評價是體育課的周期性的最后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習評價給予學生體育課分數(shù)。而在體育課上采用“分層升降”教學法,最后的學習評價肯定要與傳統(tǒng)的、“一刀切”的評價方式有所不同。體育教師要根據(jù)每個層次的學生情況制訂有區(qū)別的評價方案,在保證評價內(nèi)容一致的情況下,層次之間的評價的方法和標準要有所區(qū)分,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得到較為公平、公正的評價。同時評價體系應突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遵循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因材施教原則就是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承認個體差異性并有針對性的進行有差異的教學,盡量使每個學生獲得最佳發(fā)展。在體育課的教學中,在一個教學班里面,學生的水平的差異性較為明顯。傳統(tǒng)的同一教學要求和目標的模式雖說能提升學生水平,但忽略了學生的個體發(fā)展?!胺謱由怠苯虒W法能通過合理的分層,制訂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實施符合學生層次的教學,使教學過程滿足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學生的才能也達到充分的發(fā)揮。
(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分層升降”教學法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層次有區(qū)別的提出教學目標,實施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能保證每個學生的目標更具指向性,并且目標的完成都必須經(jīng)過努力才能完成,兼顧到每個層次的學生,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法中基礎差的學生“吃撐了”而基礎好的學生“吃不飽”的狀況。這樣整個學習過程的激勵因素明顯,不論是基礎好的學生還是基礎差的學生都能從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快感,增強了自信心,也就更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教學中。
(三)發(fā)展了學生的競爭和合作意識
在“分層升降”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學生的層次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體育教師在初始分層隨時或定期的根據(jù)學生的課上表現(xiàn)和學習情況老調(diào)整學生的所處層次。這樣層次的區(qū)分就是動態(tài)的,努力的學生就能取代學習態(tài)度差的學生進入高一層次,更有效的激發(fā)了學生的競爭意識。而同一層次的學生由于水平的相當,互相之間的共同點較多,溝通起來更容易;不同層次之間也可以對水平的差異有更直觀的了解,更容易找出自己的不足并有針對性的向高一層次請教,這樣學生的合作性更強。
(一)提高教師自身水平
“分層升降”教學法因為要在教學中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所以對教師的水平有很高的要求。主要體現(xiàn)在技術水平、教學方法、糾錯能力等方面,具體來說就是在備課時要仔細研究教材的寬度和深度,合理將教材分層;在課上要有針對性的方法,使學生的水平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提高;在課后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合理的評價。
(二)全面掌握學生情況
“分層升降”教學法切實以學生為主體,初始分層、教學指導、分層調(diào)整都是以學生的具體情況為依據(jù),所以一定要全面掌握學生的情況以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評價及有針對性的教學。教學指導一定要因材施教,兼顧全局,不能只專注于某一層次而忽略另外層次的指導,特別是對低層次的教學一定要有耐心。
(三)需進行科學的引導
“分層升降”教學法應為所有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和發(fā)展環(huán)境,因其較強的競爭性所以教師在課上更要注意科學的引導。如不要過分關注某一層次的學生而引起其它層次學生的反感,帶來消極的影響;引導學生加強對各層次的認識;引導不同層次之間的交流與幫助。盡量避免因分層而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
體育課上應用“分層升降”教學法應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教學效果不可能通過一兩次體育課就得到實現(xiàn),如果沒有長期堅持的準備,中途改換其它教學法的話就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教學帶來負面效果。因此體育教師在應用“分層升降”教學法時要注意教學的延續(xù)性,從而獲得好的教學效果。
[1]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吳海濱.對分層升降法在體育院校籃球?qū)_x課教學中應用的研究[D].山東:山東體育學院,2009.
[3]邱龍潛.高校公共體育籃球課中運用“分層升降教學”實驗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7.
[4]萬正平.“分層升降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湖南科技大學,2014.
[5]譚軍輝,黃正喜,等.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中“分層升降”教學模式的實施問題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4(4):6.
(作者單位:湖北商貿(mào)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