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玲玉
簡述民國時期女童軍的課程及訓練
蔡玲玉
民國時期,童子軍運動正式傳入中國,1919年中國女童軍建立。在長達三十年的時間里,其發(fā)展規(guī)模不斷壯大,訓練課程及訓練方式不斷完善,值得關注。對其進行研究,可以加深人們對女童軍的認知。
民國時期 女童軍 訓練課程
童子軍是一種世界青少年組織。女孩在家長的同意下可以加入女童軍組織,成為一名女童軍。1919年中國女童軍正式建立,女童軍就像男童軍一樣,進行遠足,露營等戶外活動,可以借著學習技能并通過測試,達到強健體魄、獲取技能的目的。
1907年,英國貝登堡將軍在英國南部白浪島建立了第一支旨在培養(yǎng)公民道德、勇敢精神以及訓練各種野外生存技能的童子軍。次年英國女童軍也正式建立了。隨著女童軍制度的不斷成熟,最終于1910年春天正式獨立于男童軍形成自己的組織機構。
隨后,童子軍熱潮在全球掀起,各國相繼建立童子軍。1912年,湖北武昌文華學校校長嚴家麟組織60個學生,建立“童子軍義勇隊”,這是中國第一支童子軍,標志著該組織在中國正式建立。民國女童軍的建立則是在1916年,上海明智女校組織建立女童軍,遺憾的是該校女童軍并沒有進行實質性的訓練。直到1919年,留美的張邵楠女士回國,積極倡導女童軍教育,才開始受到各界的重視,全國紛紛建立女童軍。
1926年,國民黨教育部經過考察,認為童子軍制度對學校教育十分有益。于是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在廣州舉行第二屆第十次中央常會時,決議成立全國性的領導機構,輔導男、女童軍各類活動。遺憾的是直到解放戰(zhàn)爭勝利,國民黨兵敗撤退臺灣,女童軍都沒有獨立于男童軍。
英國貝登堡將軍當初建立童子軍的目標之一是為了訓練兒童野外生存能力,因此設置了露營、結繩、偵察、生火、測量等課程。童子軍傳入民國后,大部分的訓練課程還是效仿英國進行編排的,女童軍的課程與男童軍相差不大,分為初、中、高三個等級。初級課程主要學習童軍史略、誓詞規(guī)律、結繩、操法、記號、徽章、衛(wèi)生等;中級課程主要學習防衛(wèi)、軍步、旗語、偵察、生火、儲蓄等;高級課程主要學習訊號、自然、烹飪、測量、制圖、露營、工程等。此外針對男女性別的差異,女性的體力弱于男性等因素,為女童軍設置了看護、家政、健身運動、遠足、音樂、縫織、保姆等課程。相較于男童軍來說,女童軍的課程設置更加突出女性自身的特點。
女童軍課程的訓練有三個基本原則,一是要使學者對于學習發(fā)生興趣;二是要鼓起學者的自發(fā)活動,使學習的動力出自學者,而非由教者外力所致;三是要使學者能實用,一種學習,學者明了以后,要教她們會實用。與基本原則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有八種,分別是:講演、背默、觀察、實驗、表演、游戲、比賽、閱書?!杜榆姵跫壐髡n程教學事例》上所顯示的那樣,根據(jù)不同群體的能力,不同的課程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同的教學方式可以免于呆板,使受教者不拘泥于課堂,寓教于樂。像總理史略、童軍史略這類課程可以通過講演、表演、閱書方式來進行教學。結繩、衛(wèi)生這類課程可以通過比賽、觀察等教學方式來進行訓練。
女童軍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女童軍的訓練不再是封閉性的,而是更加開放,時常進行一些野外露營活動,將教室的范圍擴大到整個大自然。學校中的露營訓練只是教最基本的技能,當?shù)揭巴饴稜I時就會很快發(fā)現(xiàn)日常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實踐中解決問題。
女童軍教育是一種實用教育。1936年舉辦了全國童子軍大賽,在女童軍比賽方面,六十團揚州女中的女童軍在救護比賽中獲得了冠軍,并以總成績第一獲得團體比賽冠軍。1931年全國連續(xù)降雨造成洪澇災害,各界紛紛加入救災隊伍,女童軍也積極響應號召,加入救災隊伍,搶救災員,同時通過向居民叫賣物品來募捐財物,用于災后重建工作。當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女童軍們積極加入戰(zhàn)斗,為最終取得抗戰(zhàn)勝利貢獻一份力量。這一時期,一部分救護能力較強的女童軍加入了前線救護行列,為救護傷者提供必要幫助。另外,大部分女童軍則加入了戰(zhàn)后服務的團隊,為難民煮飯,照顧他們的日常生活。因為女童軍受過相關訓練,才能夠立即投入救災、抗戰(zhàn)的救護及后勤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民國是婦女解放思想的高潮時期,在這個環(huán)境下建立的女童軍,目標是培養(yǎng)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優(yōu)秀人才。除了教學課本知識外,還注重培養(yǎng)日常生活中所需的技能,為日后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女童軍的教育多注重滿足女童自身發(fā)展的需要,以游戲、比賽等方式使女童在生活中培養(yǎng)吃苦耐勞、獨立自主的品質,使其不再成為依附于男人生存的女子,而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個體。
雖然當時倡導女性解放,但仍有無法避免的時代局限性,家政、縫織、保姆等課程的設置可以看出人們對于家庭分工的固有看法,認為女性更應該注重家庭。聯(lián)想到女童軍建立三十余年也沒有完全的獨立于男童軍的客觀事實,可見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是其原因之一。
[1]劉玉蘭.貝登堡“生活的準備教育”思想與童子軍的建立和發(fā)展[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7.
[2]傅麗純.美國童子軍的課程與教學[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6.
[3]束婷婷.民國時期安徽童子軍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6.
[4]程禮東.論戴季陶的童子軍教育思想[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8.
(作者單位:揚州大學社會發(fā)展學院)
蔡玲玉(1993-),女,漢族,碩士研究生在讀,揚州大學,研究方向:中國近現(xiàn)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