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路
【摘要】與成年人相比,青少年對于英語的敏感度與接受度會更高,此階段也是學習外語的黃金期。由于青少年正處于感性認知的成長階段,為此,他們對于英語的學習習慣、態(tài)度以及興趣均是影響其教學質量的基本因素?;诖?,老師需要針對學生的認知方式以及心理特征展開英語教學,幫助學生掌握正常的英語語感,最終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職學生 英語詞匯 語感 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5-0122-01
語感的創(chuàng)造性與整體性特點要求教師在展開中職學生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培養(yǎng)他們具備對英語語言的敏感性,學生在學習期間,如果對語言具有越強的敏感性,那么,在使用英語語言時也會更好的將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特點發(fā)揮出來。我們的母語并非英語,盡管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留意一切有關英語的事物,也無法獲得真實的經(jīng)驗,所以,這也要求中職英語教師給予學生創(chuàng)造語言體驗的機會。課堂時間是十分有限的,老師也無法做到讓每一位學生對所學習的詞匯有靈敏有感覺,這時,教師可以通過選詞來加深學生的印象。下面主要分析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感。
一、選擇具有特殊文化含義的詞匯
無論哪種語篇均是社會環(huán)境背景下產(chǎn)出的,為此,它們都有其自身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均有不同的文化,又因文化的不同,作者所表達出來的思想方式也有所不同,同一個英語單詞在特定的文化中也可表示出不同的意義。比如“moon”一詞,對于這些單詞我們并不陌生,早在兒童英語教材中就有所涉及,它本身的意義為“月亮”,月亮在中文當中通常與其它詞聯(lián)合使用可表示好的含義,比如把圓月、滿月當作親人相聚的象征,而美國人則會從自然科學的視角來看“fullmoon。在滿月時,由于地心引力作用,人常常較為激動,為此,一些作家在對故事進行敘述時,會把滿月當作背景暗示即將出現(xiàn)一些不好的事故(比如瘋子、殺人等)。當“moon”當動詞時主要表示為“呆看”、“出神”。在美俚中“moonhead”所表達的意義是“笨蛋”、“傻瓜”。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如果不講明moon的特殊含義,學生也將無法真正的感知作者的中心思想。所以,教師需要為中職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獲得真實體驗而搭橋。對這類詞名展開教學,幫助學生激發(fā)對它們的主動聯(lián)想。
二、選擇恰當?shù)挠⒄Z詞匯
可以選擇一些體現(xiàn)語域的詞匯進行教學,話語分析的語域理論主要是指日常所寫以及說的語言會隨著情景語境的語場、語式以及語旨變化而產(chǎn)生變化。其主要目的在于通過加深學生對此類詞匯的感受,讓他們懂得在哪種場合該說哪種話語。比如在學到《A miserable merry christmass》一文時,“miserable”與“merry”兩個單詞從其整體就可將文章的語域展現(xiàn)出來,作者的寫作語氣以及態(tài)度,兩詞前后次序描寫了小主人公Lennie的Christmas先是miserable,之后變?yōu)閙erry,文章中將“cry”、“indignant”、“worry”、“broke into tears”、“wept”、“merry”、“happy”等詞匯串聯(lián)起來,使得文章的語域中的主旨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也體現(xiàn)了Lennie的心路歷程,從broken-heart misery至bursting happiness,尤其值得一說的是“l(fā)imp”、“ worried”、“ impatience”這幾個單詞,這些詞匯盡管是分別描述襪子與父親當時的情況,但是也從側面展現(xiàn)出了文章的語旨。由于不同的文章、作者寫作的態(tài)度、口氣、口語體以及正式程度等均有所差別,所以,在選詞時也要將這些差異性考慮進來,老師在展開操作時,可以先將情境點明,讓學生對交流的內容加以預測,再留出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將文章中展現(xiàn)出主題的詞匯鏈找出來,這在提升學生語境能力上是有幫助的。
結束語
英語在全球都是通用語言,此門語言與我國的語言對比有較大差異,它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于生活習慣、思維方式以及文化背景上,具體體現(xiàn)于對每個單詞釋義、短語以及句子意義上的表達與理解上,也就是我們所講的語感,這些差異問題也為中職學生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如果真正克服并掌握它,將能使學生的英語語言的運用能力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高志鵬.中職學生的英語詞匯學習與語感的培養(yǎng)[J].甘肅科技,2010,2615:191-192.
[2]吳文力.母語思維對中職學生學習英語的障礙及其對策[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3,1402:99-101.
[3]姚景明.中職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狀況調查分析與教學策略[J].廣東職業(yè)技術教育與研究,2013,03:83-8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