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龍
摘 要 分布式認知理論認為,認知水平的提高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不僅取決于個體努力,還受到群體的協作水平、人工制品的利用程度等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試圖在分布式認知理論指導下,利用新媒體技術構建廉潔教育虛擬學習環(huán)境,實現廉潔教育的智慧學習,實現廉潔教育方式上的創(chuàng)新,促進廉潔教育的發(fā)展。
關鍵詞 分布式認知理論;廉潔教育;虛擬學習環(huán)境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7)18-0073-03
Under Theory of Distributed Cognition of Integrity Education Research//ZHU Yunlong
Abstract Distributed cognition theory, cognitive level is decided by many factors, not only depends on individual effort, also by group collaboration level, artificial products utilization degree of influence of many factors such as joint. This paper under the guidance of dis-tributed cognition theory, using new media technology to build inte-grity education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realize the wisdom of the honesty education study, implement clean way of education innovatio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onesty education.
Key words distributed cognition theory; integrity education;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
1 分布式認知的理論內涵
分布式認知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1879年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的建立,此后約翰·杜威(John Dewey)、威廉·馮特(Wilhelm Wundt)、雨果·明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詹姆斯·吉布森(James Jerome Gibson)等心理學家的著作中均閃現著分布式認知的思想,但都未曾有清晰的術語加以定義[1]。20世紀80年代,赫欽斯(Edwin Hutchins)明確提出分布式認知概念。他認為認知的本性是分布式的,強調人是在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通過與環(huán)境、與他人的交互作用來建構自己的知識[2]。
分布式認知理論認為,認知分布于個體、群體和人工制品之中,在分享和交互中共同建構知識。人工制品可以理解為技術和工具,如計算機、數據庫、軟件、虛擬展廳、人工智能等,它們在認知的交互和協作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本文擬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引入分布式認知理論,對個體努力、教師指導、學習伙伴協作、人工制品利用等多種認知因素作系統(tǒng)思考,增強大學生廉潔教育效果。
2 分布式認知理論在廉潔教育中的應用價值
廉潔教育內涵 廉潔教育是指以廉潔、廉政知識和思想理論為主要內容,以提升學習者廉潔自律意識和構筑拒腐防變思想防線為目的的社會實踐活動?;谛旅襟w環(huán)境和分布式認知理論,在高校開展廉潔教育,可以通過構建虛擬學習環(huán)境,來實現教師、學生、網友、技術工具之間的深度交流協作,產生不同于傳統(tǒng)教育教學的新的學習方式和認知屬性。這表明:
1)新的學習關系構成生態(tài)性的系統(tǒng)環(huán)境,各認知元素(學習者、技術工具)相互協調,形成共同目標和協作效應,提高接受廉潔教育的興趣,更好地掌握廉潔、廉政知識和思想理論,更穩(wěn)固地樹立廉潔意識;
2)在分布式學習環(huán)境中不僅增強廉潔教育內容的認知效果,還將在學習過程中由學習者生成更多新的知識內容,輻射更廣闊人群,進一步推進廉潔文化的普及和發(fā)展。
當前廉潔教育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教育部、各省教育廳下發(fā)一系列關于開展廉潔教育的相關文件,為高校廉潔教育營造了良好氛圍并取得積極成效,但是從廉潔教育實際工作來看,現階段仍然面臨種種瓶頸和困難。
1)高校對廉潔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表現在單獨開設課程少,廉潔教育難以系統(tǒng)化和常態(tài)化。教師和學生對廉潔教育缺乏興趣和關注度,教育活動存在“走過場”的現象。
2)廉潔教育內容貧乏、方式單調,課堂往往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缺少有效的思維和認知互動,教育效果難以入腦入心。
3)網上網下廉潔教育學習資源和平臺建設不足,難以實現遠程教育和協作學習。
分布式認知理論對廉潔教育的促進
1)改進學習方式。在分布式模式中,發(fā)揮新媒體的傳播特性,凝聚志同道合的愛“廉”人士,將極大促進學習主體走向社群化,在交流和協作中實現廉潔文化的分享和創(chuàng)造。
2)內容更有新意。在分布式模式中,學習群體都有機會參與內容創(chuàng)作,如以眾包為代表的互聯網協作模式,以直播為代表的互聯網互動教學等,激發(fā)廉潔教育的學習和創(chuàng)作熱情,讓教育更有新意、更適合當下需求。
3)互換角色。分布式模式使得廉潔教育由傳統(tǒng)自上而下的層級結構轉變?yōu)榻换ァ⒆杂?、平等的網狀結構,教與學的角色不再固定,內容來源更為廣泛,既可以來自教師和校方,又可以來自廣大學生、網民。
4)構成生態(tài)學習系統(tǒng)。在分布式模式中,社群共享資源、相互浸染,群體主導內容走向,如百度貼吧之廉潔吧endprint
等;個體、群體、人工制品彼此協作、深度學習,形成互動
的、活的學習系統(tǒng),如在互聯網社區(qū)中開展廉潔教育,所有廉潔資源的生成、評論、分享、分類、排序都由成員產生和決定,大眾的力量、多數人的判斷和數字的智慧會構建互動協作的學習環(huán)境。
3 構建廉潔教育分布式虛擬學習環(huán)境
從系統(tǒng)論觀點出發(fā),學習環(huán)境的改善對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能力將起到促進作用。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Robert
Mills Gagne)指出,學習的內外部條件由物理學習環(huán)境、技術學習環(huán)境以及情感學習環(huán)境共同構成[3]。在分布式認知系統(tǒng)中,教師、學生和人工制品彼此之間分享資源、交流協作,實現深度學習,構成虛擬學習環(huán)境。下面從物理學習環(huán)境、技術學習環(huán)境、情感學習環(huán)境三個維度來闡述廉潔教育虛擬學習環(huán)境的構建路徑。
物理學習環(huán)境構建 物理學習環(huán)境構建主要是指構建分布式認知系統(tǒng)的整體環(huán)境,包括學習時間和地點的安排,各種設備(網絡、數據庫、計算機、軟件等)的開發(fā)、布局、安裝調試,優(yōu)化學習環(huán)境的運行邏輯等。
1)建設開放式學習園地。
一是建設開放式案例庫,進一步擴容優(yōu)質廉潔教育網絡共享資源。加大數據庫的上傳信息量,并做好欄目設置和標簽添加,便于搜索和查找,如中紀委網站的宣傳教育內容分為勤廉楷模、以案警示、廉史鏡鑒、海外觀察、網上展館等欄目。
二是加強媒介建設,加強網站、微博、微信、APP、手機報建設,搭建網絡課堂,建設多元化、開放式學習園地。
三是加強渠道建設,在校園實現隨時隨地學習和互動。
四是向校外輻射教育資源,通過社交網站延伸到校外其他網絡平臺,向全社會擴散推廣廉潔文化。
2)優(yōu)化分布式系統(tǒng)的運行邏輯。
一是加強熱節(jié)點建設。筆者認為,分布式系統(tǒng)中連接數量多、強度高的稱為熱節(jié)點,達到平均水平的稱為普通節(jié)點,低于平均水平的稱為冷節(jié)點。讓優(yōu)質廉潔教育資源、教師成為熱節(jié)點,或吸納學生中的意見領袖,保證系統(tǒng)擁有足夠的關注熱度和吸引力。
二是形成“蜂群效應”。在分布式系統(tǒng)的節(jié)點數要盡可能多,參與者越多,號召力越大,對個體的影響越深。通過生產(或轉發(fā))好的內容,形成網絡學習群落。
三是在互動中進化。內容資源在分布式系統(tǒng)里經過聊天、評論、分享、轉發(fā)、贊、編輯等交互過程,不斷被添加和修改,通過協作推出新內容,使學習環(huán)境成為活的可進化的系統(tǒng)。
技術學習環(huán)境構建 人工制品在人的認知活動中發(fā)揮多方面的作用:一是降低認知負荷,提高認知能力和效率;二是產生認知留存,將人工制品的輔助內化為人的自覺行動。
1)降低認知負荷,提高廉潔教育的易用性。廉潔教育運用人工制品來轉換信息呈現方式,構成以形象或視覺為中心的視覺文化符號傳播系統(tǒng),注重可視化和易用性[4]。
一是從廉政漫畫、影視、舞臺劇、音頻、logo設計、書畫攝影、藝術品、墻體藝術等形式中表現廉潔文化,將抽象思維可視化。
二是參觀互動體驗式廉政教育基地,通過觀看、聆聽、對話、觸摸等多方位感受,讓廉潔教育更加深入人心。如吳忠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的三棱銅鏡再現了清官、貪官、庸官三種不同的人生狀態(tài),雙面硅膠人呈現監(jiān)獄內外兩種人生,深刻地震撼著人心。通過觀看貪官違法違紀案例視頻和懺悔錄,以及親人探監(jiān)等場景,更加直觀深刻地感受貪官的蝕骨之痛。
2)產生認知留存,固化廉潔意識。所謂認知留存,是將人工制品對認知能力的輔助和支持,內化為人的自覺行動,在脫離人工制品時也能有效地支持高級思維活動。
①通過計算機軟件來實現寓教于樂。比如廉政手游《為官三十年》,通過點擊、篩選“來訪者”造成升職和犯錯兩種結果。
②通過游戲來提高對腐敗和不正之風的鑒別力。如滎陽警示教育基地的虛擬廉政象棋,用走步運作虛擬棋子,以“廉”為帥,以“清正勤儉慎真”為士相馬車炮兵,與腐方對弈,體驗象棋故里走廉步。
構建情感學習環(huán)境 構建情感學習環(huán)境重在強化學生與教師、學習伙伴的互動協作,構建學習共同體,打造支持知識互動和創(chuàng)新的人文環(huán)境。對構建廉潔教育情感學習環(huán)境的設想:增強交流感和合作度,通過學習環(huán)境的改善,促進學習者學習動機和能力的提升。
1)利用技術工具增強互動協作。
一是開發(fā)廉潔直播課。搜狐CEO張朝陽認為,直播將從“顏值模式”走向價值直播,與教育結合,實現虛擬課堂實時互動??梢宰凕c播為直播,用直播平臺實時講解和互動,增強“聽課感”,營造課程氛圍,以窗口聊天方式增強情感氛圍,用彈幕為回放營造“實時互動”的感覺。還可以在微信群聊模式下,以語音進行片段式直播,聽眾隨時提問和交流,完成高度的交互。
二是增強人機互動。長沙廉政警示教育基地開發(fā)穿戴式智能腕表,記錄參觀者在參觀過程中的情緒變化,還可將其情緒波動曲線打印成明信片,帶走留念,隨時警醒自己。參觀者還可以將自己的掌印留在電子地圖上,增強參與感,寓意廉政建設需要人人參與,伸出自己的手去努力。
2)在協作中創(chuàng)建知識。在廉潔教育虛擬學習社區(qū)中,因技術工具所提供的評分、評論、提問、分享、推薦等功能,產生互動協作關系,伴隨內容生產而形成學習共同體。如在網絡社區(qū)中就有關廉潔主題進行問答、創(chuàng)建知識條目,形成學習群落,在交互討論中對廉潔文化資源進行分類、篩選、評分、排序、推薦等,形成獨特的內容生成機制,在協作中創(chuàng)建知識。
4 結語
分布式認知是學習環(huán)境設計的理論之一,將其引入廉潔教育,使之更好地與廉潔教育工作結合,可以促進學習者之間、學習者與人工制品之間的交互協作,使廉潔教育更好地入腦入心,弘揚、創(chuàng)新廉潔文化。
參考文獻
[1]翁凡亞,何雪利.分布式認知及其對學習環(huán)境設計的影響[J].現代教育技術,2007(10):14-17.
[2]門海龍.分布式認知視角下的虛擬學習社區(qū)[J].軟件導刊,2013(1):192-193.
[3]翁凡亞,何雪利.分布式認知及其對學習環(huán)境設計的影響[J].現代教育技術,2007(10):14-17.
[4]胡堅,閆肅,顧紅建.大學生廉政教育的漫畫及視覺表現實踐[J].現代裝飾:理論,2016(1):203-2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