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保江+徐鵬達+崔中奇
【摘 要】 文章通過對鐵路運輸企業(yè)內部單位(機務段)建立本量利分析數據模型,研究收支平衡情況下,工作量、單價對清算收入的影響程度,以及相關指標變化趨勢的敏感性。在鐵路運輸企業(yè)收支兩條線的經營模式下,以數據的敏感性分析,找出影響清算收入指標的關鍵因素,通過采取管控措施,有效降低總成本,保證收支平衡管控要求,為鐵路運輸企業(yè)的機務、車輛、工務、通信、信號等設備維護單位提供有效管理建議。
【關鍵詞】 收支平衡; 本量利; 敏感分析; 成本管控
【中圖分類號】 F27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7)21-0115-06
一、概要
鐵路運輸企業(yè)在國民經濟中具有基礎性地位,承載著長距離、大運量的主要運輸任務。隨著鐵路運輸企業(yè)向市場化、現(xiàn)代化物流轉型發(fā)展,為積極響應“降成本、補短板”的政策走向,鐵路運輸企業(yè)對于成本控制的模式創(chuàng)新度越來越高。
鐵路運輸企業(yè)一直以來實行的是收支兩條線經營模式[1]。內部收入單位(車務站段)的客、貨運收入全部匯總上繳鐵路總公司,鐵路總公司根據多年建立的運營模式與各鐵路局以清算的方式確認相關的收入。鐵路運輸企業(yè)實行全面預算管理,由鐵路總公司以運輸總支出預算的方式下達各鐵路局或公司,支出分層、分級次以運輸支出總預算及調整預算下達至各站段,進行多次重新分配。以大秦鐵路股份公司為例,按其在鐵路運輸服務中承擔的任務不同,分為機務、供電、工務、車輛、電務、信號、車務等系統(tǒng),下含不同的運輸站段(簡稱“基層站段”)。不同的內部系統(tǒng)有不同的特征,聯(lián)動協(xié)調完成鐵路運輸任務。
在鐵路運輸企業(yè)現(xiàn)有管理及運營模式下,基層站段(設備單位)是鐵路運輸企業(yè)的成本費用中心,其收入為內部清算收入。內部清算收入與運輸總成本的合理匹配,是對基層站段經營業(yè)績評價、考核的重要依據。內部清算收入的主要依據為上級下達的財務清算辦法,內部清算單價(定額)是決定基層經營業(yè)績考核的重要指標,也是基層站段費用支出及成本控制的主要依據。以收定支、收支平衡是基層站段經營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
影響基層站段內部清算收入的要素很多,包括以工作量為基礎的指標清算部分,也有根據實際發(fā)生清算的間接費、管理費等。雖然工作量、定額會影響清算收入,但影響的程度并不一致。因此,找到影響清算收入的關鍵因素,并對其實行有效管控,是基層站段實現(xiàn)收支平衡目標的關鍵。盡管機務、車輛、供電等基層站段影響清算收入的因素不盡相同,但因其清算辦法具有一致性,故同一模型在鐵路運輸行業(yè)成本支出單位內部具有廣泛的實際參考價值及推廣意義。本案例的基層站段為機務段,主要以提供牽引動力的運用、維護為主體。
二、基于收支平衡的機務段本量利敏感分析的應用
本量利分析一般用于生產企業(yè)內部的成本、工作量、利潤之間的相互關系分析[2]。
基于收支平衡的機務段本量利敏感分析的應用,在符合成本性態(tài)分類假設等條件下,提出并通過對鐵路運輸企業(yè)基層站段之機務段建立數據模型,研究收支平衡情況下工作量變動、單價變動對清算收入的影響。掌握有關因素變動對經營目標的影響,從而精準確定成本控制關鍵點,有效管控成本,為經營決策提供科學有力的依據。
作為鐵路運輸企業(yè)的機務段,其收入主要為上級對本單位的內部清算收入。依照清算辦法的內部清算收入與成本預算的費用是否基本匹配,取決于工作量預算與實際的偏差。當工作量變動較大時,在給定的清算單價下,如何通過內部挖潛降低成本費用,找尋保證鐵路運輸安全前提下的成本控制模式,管理的科學化尤為重要。
成本費用預算是以工作量、定額(清算單價)結合上級下達工資計劃、折舊、大修、費用類預算等的綜合體系。現(xiàn)時的財務收入清算辦法分為按規(guī)定工作量指標清算部分、按實際清算部分、預算清算部分、預算外清算部分及其他未包含在上述清算范圍內的允許清算部分。
(一)機務單位本量利分析模型的建立
機務單位清算收入包括按指標結算部分、工資結算部分、固定資產折舊結算部分、直接管理費用結算(按預算結算部分、已批預算外部分)、間接管理費用結算(按預算結算部分,含間接費、管理費、財務費;已批預算外部分)、安全生產費用、營業(yè)外收支結算(按預算結算部分、已批預算外部分)、大修結算等部分。
總的支出(成本費用支出),分為固定成本(按預算結算部分)和變動成本(按工作量、給定單價(定額)清算部分及預算外部分),以數學模型表示:
Q為工作量;P為(給定單價)定額;R為除按指標清算之外的工資、折舊等固定成本(按預算結算部分);TR為總的清算收入;FC為固定成本;V為單位變動成本;VC為總的變動成本,包括預算外清算部分、營業(yè)外收支等;β為營業(yè)外收支凈額;TC為總成本,則:
FC+VC=TC=TR-β
∑TR=∑Q×P+R
當TC=TR的時候,則總成本與清算收入相等。
(二)清算收入的敏感分析
機務單位清算收入是一個多單價、多工作量的指標清算部分(含機車檢修成本、機車整備費、機車運行燃料費等)、已批準預算外部分、安全生產費、大修費等因素組合,各因素的變化都會引起清算收入的變化。但是,有的因素可能會造成清算收入變化較大,有的因素對清算收入的變化影響并不明顯。問題在于清算收入對不同指標因素的敏感性不一樣,在分析過程中,用敏感系數來衡量不同因素對清算收入變化的敏感程度。敏感系數越大,說明該指標影響清算收入變動的程度越大;敏感系數越小,說明該指標影響清算收入變動的程度越?。煌ㄟ^敏感系數的確定,可以從影響清算收入的諸多因素中找出哪些是主要影響因素,哪些是次要影響因素,便于管理者及時采取措施,確保經營目標的實現(xiàn)。
由于清算收入中工資、折舊、燃料根據實際發(fā)生情況進行清算,直接費、間接費預算清算部分基層站段沒有權力變動,預算外部分根據實際工作及上級批復進行,營業(yè)外收支、安全生產費、大修等均根據實際發(fā)生情況清算,故主要影響清算收入變動的為按指標結算的部分。endprint
(三)清算收入敏感分析的具體運用
根據上市公司財務數據披露相關規(guī)定,將具體工作量及定額數據(指單價)分別用A1、A2…Ai,B1、B2…Bi表示隱藏的實際數值,并據實際數值進行相關計算。以2015年相關數值為基數,對2016年工作量及定額數據單一變動、綜合實際變動分別進行分析。
在定額不變的條件下,對工作量進行單一增加變動,詳見表1;在定額不變的條件下,對工作量進行單一減少變動,詳見表2。
當定額不變時,工作量分別增減變動10%,可以看出:電力機車維修(含機車互換配件)、電力機車中修、電力機車整備敏感系數最大,增加變動分別為2.105、1.46、0.5;減少變動分別為-0.19、-0.13、-0.05。將相關指標通過折線圖1表示。
從圖1可以看出,除去內燃機車運行用燃料因上級據實清算,不予考慮外,敏感系數最大的是電力機車維修(含機車互換配件)、電力機車中修、電力機車整備。
工作量保持不變,而定額進行變動,觀察敏感系數的變動情況,詳見表3、表4。
當工作量不變時,定額分別增、減變動10%。從表中仍然可以得出結論:電力機車維修(含機車互換配件)、電力機車中修、電力機車整備敏感系數最大。
再取工作量、定額同時增加10%,詳見表5。
當工作量、定額同時增加10%時,仍然可以得出結論:除不影響節(jié)超指標的因素外,電力機車維修(含機車互換配件)、電力機車中修、電力機車整備敏感系數最大,增加變動分別為2.32、1.61、0.55。將相關指標通過折線圖2直觀反映。
可以看出,除去據實清算的成本因素外,敏感系數最大的是依然電力機車維修(含機車互換配件)、電力機車中修、電力機車整備。
依據2015、2016年實際數據情況,分析其敏感系數的變化,詳見表6。
由于運量下降,2016年工作量較2015年減少。根據實際工作量、定額的變動可以看出,工作量敏感系數最大的是電力機車維修(含機車互換配件)、機車整備(電力)、電力機車中修,分別為0.08、0.02、-0.57;定額敏感系數最大的是電力機車維修(含機車互換配件)、電力機車中修、機車整備(電力),分別為-0.31、-0.24、-0.04。建立定額、工作量根據實際變動折線圖3。
影響工作量、定額變動的因素,除據實清算的因素之外,最大的為電力機車維修、電力機車中修、電力機車整備三大費用。應用數據分析結果,采取了“機車單臺核算”“一件一檔管理”“關鍵部件支出大項分析”等手段,精準找出大項支出費用因素,為技術部門提供質量攻關的財務依據。通過綜合治理、關鍵配件的質量攻關,找出實質性的配件質量缺陷等,圍繞缺陷進行專項治理,通過提高配件可靠性,達到成本控制目的。圍繞機車維修的特點,重點制定調動員工積極性的激勵政策,積極開展修舊利廢,從“換配件”到“修部件”,以少量的人工、技術攻關投入換取機車檢修成本的有效節(jié)支。定期開展成本寫實,對定額指標進行定期修正,保證指標的有效性,從而使該應用的實踐效果得到有效體現(xiàn)。在因工作量減少導致的內部清算收入減少的實際情況下,通過控制大項成本達到收支平衡的動態(tài)核算要求。
上述分析可適用于機務、車輛、工務、供電、通信等鐵路運輸企業(yè)設備支出單位的清算收入敏感性分析。由于現(xiàn)行鐵路運輸企業(yè)運營清算實行“收支兩條線”的清算模式,機務、車輛、工務、供電、通信等均屬于設備管理維護單位,不存在主營業(yè)務收入,只發(fā)生支出,在鐵路運輸企業(yè)內部的同一清算模式下,清算收入的敏感分析具有廣泛適用意義。
1.通過清算收入要素的敏感分析,可以科學確定關鍵因素。通過建立敏感分析模型,對影響清算收入要素進行不同變動,可以科學、準確地確定影響清算收入的關鍵因素,為企業(yè)制定管理決策指明方向。
2.敏感程度高的變動因素是收支平衡中管控總成本的要素。內燃機車運行用燃料的敏感性最高,影響清算收入的程度最大。該因素由鐵路運輸調度減少空車運行,以及通過降低使用機車燃油標號減少機車燃油成本控制。故而機務單位電力機車維修(含機車互換配件)、電力機車中修、電力機車整備的敏感指標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3.通過“一件一檔”“單臺核算”“支出部件大項分析”等措施,有效管控關鍵支出。通過敏感分析中確定的關鍵因素,采取制定管理措施、調動員工積極性、開展修舊利廢、進行技術攻關等措施,有效降低檢修成本費用,從而管控大項支出,實現(xiàn)有效節(jié)支。
清算單價在一年之內固定,但工作量隨著生產任務的變化不斷波動。在單價給定的情況下,如何預測清算收入隨工作量變動趨勢,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則預測成本變動趨勢,找出成本控制的要點、關鍵、影響總成本的關鍵因素,制定相應的辦法、措施并加以有效控制,使得清算收入與預算成本的偏差不大,總成本控制在上級預算指標之內,并達到上級的節(jié)支目標,是研究因素敏感性的意義所在。
三、本量利敏感分析應用的具體指導
通過以基層站段機務段為例,對多單價、多工作量的指標清算系統(tǒng)進行本量利敏感分析,依據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則,將本量利敏感分析用于鐵路運輸企業(yè)或其內部單位的管理應用,對鐵路運輸企業(yè)的設備支出單位成本分析及控制有著積極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一)可以建立完整的因素敏感性分析數據模型
基于收支平衡的鐵路運輸企業(yè)內部單位清算收入敏感分析運用的實踐,可以明確看出相關因素變動對與總清算收入的整體影響程度,有助于尋找成本控制的重點,進一步提高管理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并且在機務、車輛、供電、工務、通信等鐵路運輸企業(yè)成本費用中心,清算模式具有同一性,鐵路運輸企業(yè)不同生產站段可以通過對相關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科學確認影響總成本的關鍵指標,對癥下藥,減少生產經營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同時,可以在本量利敏感分析模型動態(tài)分析基礎上建立整個成本科目的動態(tài)分析模型,豐富財務分析數據體系,拓展指標聯(lián)系,準確反映企業(yè)經營狀況與財務成果。endprint
(二)分析的實施運用需要多方面配合完成
分析的應用需要部門的協(xié)調配合,需要相關成本支出部門的有力支持,還需要主要牽頭部門的堅持。在成本支出有關部門的積極配合下,才能得到準確、詳實的生產支出數據,借助分析方法及工具,做出準確判斷,從而服務于生產決策。利用指標變動轉變管理策略,提升決策依據標準,進一步提高科學化決策水平。同時,在實際應用中,數據僅僅能提供所謂的決策依據,實際改進與工作變化取決于各部門的協(xié)調與生產部門的實施,需要管理層大力度進行統(tǒng)籌規(guī)劃。
(三)分析的結果應為管理服務,管理的手段在于制度的實施。
針對清算收入的不同要素,通過分析得出關鍵因素后,要針對各因素的管理實際,制定不同的考核管理辦法,出臺、建立長效機制,精準掌握成本運用過程中費用的實際支出情況,并根據月度、季度周期分別予以分析、考核,建立完善考核管理體系,完善制度實施流程,從制度上落實成本管控點,提高管理效率。
四、本量利敏感分析應用的思考及建議
(一)結合行業(yè)特點,科學管理措施
本分析模型對鐵路運輸企業(yè)成本支出單位具有廣泛的推廣意義。根據成本支出關鍵因素,通過“一件一檔”“單臺核算”“支出部件大項分析”等方式,制定職工開展修舊利廢的長效激勵機制,明確各個車間、班組應履行的成本預算責任與享有的權利,將成本預算的獎懲與費用支出科目的節(jié)超掛鉤,與員工的獎金高低掛鉤,按照分層進行考核。積極調動人員控制成本的主動性、積極性,有效落實各項成本控制制度。從“換配件”到“修部件”,以少量的人工、技術攻關投入換取大項成本支出的有效節(jié)支。
(二)為制定內部清算單價提供依據
通過分析內部清算單價變動對清算收入的影響,掌握變動影響經營目標的規(guī)律,在運輸市場發(fā)生變化,貨運量大幅下滑的情況下,進一步分析、研究,為上級部門科學、合理地制定內部清算單價及相關工作量指標提供管理建議。
綜上所述,在鐵路運輸企業(yè)整體向現(xiàn)代物流企業(yè)轉型發(fā)展的過程中,對于成本管控精細化、管理措施科學化的要求越來越高。通過基于本量利的鐵路運輸企業(yè)清算收入敏感性分析,建立科學分析模型,精準卡控成本支出大項科目,且模型對鐵路運輸企業(yè)成本中心同一清算模式具有廣泛適用性,除機務站段外,工務、電務、供電、通信等其他設備運營站段也可將該模型應用于本系統(tǒng)的清算收入敏感性分析,并建立相應的財務清算分析體系,提供更有力的決策參考依據。
此外,在互聯(lián)網+時代,充分應用大數據分析并與現(xiàn)代信息化管理手段結合,在財務會計管理系統(tǒng)中建立相關模型,在月末、季末時通過系統(tǒng)自動進行分析、匯總,及時提供預警信息,提高管理決策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1] 張信,賈志偉,宋米莎.國有鐵路運輸業(yè)突破收支兩條線管理體制的研究[J].鐵道運輸與經濟,2002(11):4-5.
[2] 袁曉峰.動車組高級修檢修業(yè)務本量利模型分析與研究[J].金融經濟·理論版,2014(1):167-169.
[3] 李笑林.推行設備設施“一件一檔”管理全面提升企業(yè)經營管理水平——大秦鐵路股份有限公司榆次站的實踐經驗[J].經濟師,2015(9):294-295.
[4] 潘廣偉.成本粘性對傳統(tǒng)管理會計工具的影響[J].會計之友,2016(9):54-56.
[5] 溫素彬,張自東.管理會計工具及應用案例——本量利分析模型的決策指標及應用[J].會計之友,2016(6):130-1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