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梅
摘要:本文從低年級學段兒童的感性好奇的思維特點出發(fā),把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方法與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手段相結合,把抽象的識字、寫字方法,形象化,具體化,趣味化,形成具有藝術色彩、適合兒童認知規(guī)律的教學課件,建立多媒體——討論——教師精點——答疑——結課的教學模式的識字、寫字教學模式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小學生 低年級 識字、寫字教學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學生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識字是寫字、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寫字是一項很重要的語文基本功,也是鞏固識字的重要手段。為此,識字、寫字教學必須把握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從低年級學段兒童的感性思維特點、好奇的興趣出發(fā),把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方法與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手段相結合,把抽象的識字、寫字方法形象化,具體化,趣味化,形成具有獨特的藝術色彩,適合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的教學課件,建立多媒體——課堂討論——教師精點——答疑——結課的教學模式。這樣勢必會激發(fā)兒童識字、寫字的興趣,使他們在多媒體的欣賞中掌握漢字構字依據(jù)和規(guī)律,學習寫字的姿勢、執(zhí)筆、運筆、收筆的技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使學生漢字讀音準確,識字量達標,書寫規(guī)范,組詞正確,為學生閱讀和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把握低年級小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識字、寫字的興趣
低年級小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具有較強的好奇心理。他們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很難適應干枯無味、結構復雜的漢字,識字、寫字的教學課堂。這就要求教師須從漢字的結構特點入手,深入挖掘提煉漢字自身蘊藏的樂趣。通過多媒體的藝術加工,制成具有漢字意義的實物、聲像、動畫來陪襯漢字演變過程的教學課件,調動學生對漢字的學習興趣。如:一年級漢字家園,播放教師制作成的山、石、田、水、火的多媒體課件,讓兒童在欣賞中領悟一幅幅視頻美景,進而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學會山、石、田、水、火讀音,結構,書寫筆順,感悟到先人構思造字的聰明才智,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一種探究漢字真諦的心理。在學生中間產(chǎn)生一股學習識字、寫字的熱潮,為識字、寫字教學打開良好的開端。
二、利用字理識字法與多媒體教學手段融合,提升學生識字的教學效果
字理識字教學法是遵循漢字結構規(guī)律,運用漢字形、音、義的關系,通過直觀,聯(lián)想等手段記憶字形,使學生掌握漢字形、音、義之間的關系。達到讀準字音,解析字理,記憶字形的教學手段。為此,把傳統(tǒng)的字理識字教學法與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相融合,形成具有藝術色彩的聲像視頻課件,即能適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又能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 如:單體字 “刀”加一點成為指事字“刃”;兩個單體字“木”加一起成為會意字“林”;如母體字“青”衍生的合體字“請”、“清”、“情”、“晴”等。通過這種漢字到拼音的動態(tài)實景及聲像視頻效果, 使學生在欣賞中學習識字,掌握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品味視頻中的執(zhí)筆,運筆,收筆,筆順的示范。同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返回,暫停,重復的功能,強化教學重點。這樣,即減輕了教師的重復勞動,也為課堂討論留有充足的時間。形成多媒體---課堂討論---教師精點答疑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識字的能力。
三、抓住漢字的結構依據(jù)和組成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書寫能力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學生認識民族文化的過程,是增強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對中華文化的理解,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奠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一)教師的寫字水平是影響學生寫字質量的重要因素。教師具有學生寫字“活字帖”之稱,教師的寫字示范、課堂運行中的板書都為學生學習寫字提供了良好的模仿機會,甚至作業(yè)批語也是學生課間議論評價的話題。為此,教師的寫字水平對學生的熏陶是不可低估的,“打鐵必須自身硬”,要學生寫好字,語文教師必須有一手寫好字的硬功夫,對學生掌握好寫字基本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漢字的結構復雜,筆畫繁多個異,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教師必須在導課中構思新穎并充滿樂趣的話題,引發(fā)學生寫字、練字的熱情。比如以錯別字故事拉開寫字教學的序幕:一個學生在描述教師形象的短文中寫道:“我們老師爪子臉,濃眉大眼,和藹可親——”,句子中學生錯誤地把“瓜”字寫成了“爪”子。一筆之差,離題千里,引起學生哄堂大笑,頓時,學習氣氛一下子也活躍起來。以此為契機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教育學生寫字態(tài)度要認真,練字要刻苦,才能寫出規(guī)范完美的漢字,才能不出筆誤,從而把學生引入嚴肅認真,刻苦練字的學習狀態(tài)。
(三)低年級學生寫字教學是學生寫字基本功的奠基,養(yǎng)成的寫字姿勢、寫字水平可能影響學生的終生。由于漢字的結構復雜,單體字“脫節(jié)”、合體字“分家”是小學生寫字常見的問題,也是導致學生厭煩寫字的根源。教師在教學生寫字的課堂上要眼觀全局,不留死角。要做到腿勤、嘴勤、手勤,發(fā)現(xiàn)學生寫字中出現(xiàn)的寫字姿勢、執(zhí)筆、運筆、收筆方法的錯誤要及時糾正,耐心輔導,百問不厭,引導學生走出寫字難的“低谷”。建立寫出一手流利、正確、規(guī)范,完美的漢字的信心。同時,要抓住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開展爭奪寫字優(yōu)秀紅花大賽,不僅會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而且會激發(fā)學生學習寫字的興趣,形成多練字,練好字,爭紅花的拼比氛圍,逐步提高學生的寫字水平。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應該遵循以兒童的認識規(guī)律,把握漢字的構字依據(jù)和組成規(guī)律為主線,去認真研究教材。科學構思制定適合兒童心理、字理識字特點的教學方案,使學生在識字教學中逐步掌握以漢字結構依據(jù)和規(guī)律的識字方法,同時在寫字教學中強化學生的識字能力。增加閱讀量,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達到漢字讀音標準,理解字義、組詞準確,用詞得當。寫字姿勢端正,書寫流利,字體規(guī)范,為學生打下學習語文知識的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韓國才.小學寫字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02).
[2]王曉平.小學語文形近字的記憶方法的實踐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08).
[3]孫英杰.小學多媒體教學的幾點思考[J].科學中國人,2016,(33).
(作者單位:公主嶺市第二實驗小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