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鋒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大好背景下,要想跟上時代改革的步伐,就要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效性,這就對我們高中語文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本文就在文言教學如何打造高效的語文文言教學課堂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高效課堂 文言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0-0059-01
一、優(yōu)化預習,提高課堂的相關性和有效性
就目前現(xiàn)狀而言,大多數(shù)老師和學生忽視了課前預習,對于文言文的預習,一般要求學生依據(jù)課文內容下面的注釋和工具書來了解作家信息、文體特征等文化常識,并且正音,閱讀課文,自主翻譯,了解文章大意為主,缺乏指導,缺乏目標,顯得更虛擬。如果我們精心準備了“指導案例”,并將其作為預覽材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學生可以用它來清除障礙,熟悉文字,甚至理解大意,為進一步了解,欣賞文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以這種方式進入課堂上,學生不僅在聽課時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帶著疑問聽課,精神專于重、難點知識上,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繼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發(fā)現(xiàn)、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引導學生多誦讀文言文
“誦讀”是語文文言文教學的最根本的方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高中語文新理念中明確指出:“要求學生誦讀文言文,了解詞句的含義,多誦讀古典名著”。高中語文教學應更加倡導,重視文言文的閱讀,通過多閱讀才能理解詞句的意義,把握意識形態(tài)和情感,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語言感覺和情感意識,我們應該知道,誦讀并不是死記硬背,這樣的效果會使得學生難以理解文章句子,而我們所說的誦讀,就是要做到眼觀其義、口讀其聲、耳聽其言、腦思其義,綜合利用起眼、口、耳、腦等感知器官,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教《阿房宮賦》時,我讓學生先自由誦讀,提前熟悉字音、明確節(jié)奏;然后又讓他們進行分組誦讀,大致了解文中的字詞義;接著加上音樂背景進行朗誦,讓他們體驗課文的真情實感,感悟文本的中心思想。通過這一舉措使學生在誦讀中實現(xiàn)了知識的轉化,不斷領悟了文本的內涵,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理論聯(lián)系實際,深化學生的印象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迅猛發(fā)展以及互聯(lián)網(wǎng)的應運而生,更加拓寬了高中生的認知視野。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個性學習,對課文內容理解已經有了自己的觀點。為了吸引學生的目光,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就應該將教學內容貼近于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內心形成古為今用的思想,提高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教師可以借助一些現(xiàn)代語言,流行語來活躍課堂氛圍,以便學生更易于理解文言文的內容。例如,在學習張岱的《湖心亭看雪》一文中,為了更方便于學生的理解,教師可以將“出生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介紹張岱的語句,向學生解釋為“官二代、富二代”。再有在學習《燭之武退秦師》一課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通過精讀課文,發(fā)表自己對燭之武的看法,以及說一說,燭之武的行為對我們有什么積極的影響。假如燭之武處在當下,什么樣的行業(yè)又最適合于他?為什么?運用現(xiàn)代的意識,讓學生進行分析思考,更加深了學生的理解。
四、要積極實施三維目標,實現(xiàn)“言文并舉”
在進行文言文的教學過程中,以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文化去感染,培養(yǎng)學生,拓展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心靈,增強學生的個性,愉悅學生的身心,培養(yǎng)學生的氣質,在制定文言文的教學目標時,我們不能忽略文章的思想和藝術手法的分析,更不能缺乏學生情感價值的培養(yǎng)。教師要抓住重點,比如特殊詞法和句法,像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倒裝、賓語前置等,集中材料將知識類化,歸納、發(fā)散知識點,以實現(xiàn)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正確遷移,切忌逐字逐句翻譯。在教學文時,教師要對作者的意識及表現(xiàn)手法做細致的分析,穿插文章的寫作背景,以求學生運用作者的寫作手法為文,寫出漂亮的文章,駢文的浮詞,八股的嚴形是要不得,但是在否定其缺點時,也要發(fā)現(xiàn)其閃光點。
五、指導學生對話文字,為積累寫作材料奠定基礎
中華文化傳統(tǒng)歷史源遠流長,內容極為豐富。這些豐富的內容,在文言文中有很好的體現(xiàn)。如:《寡人之于國也》傳遞著“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五人墓碑記》表達著“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齊桓晉文之事》體現(xiàn)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傳統(tǒng)美德……了解中華文化傳統(tǒng),對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和道德素養(yǎng)和對他們汲取民族智慧、弘揚民族精神、形成健全人格也有極大地影響。在文言文教學中,我們應重點指導學生與文本及背景進行對話,用“知人論世”的視角來審視文本,為積累寫作素材奠定基礎。
結束語:文言文的教學是每一位語文教學工作者面臨的新的挑戰(zhàn),只要我們不斷努力探究,不斷優(yōu)化文言文教學的各個方面,就能夠更好的將文化傳承發(fā)揚,實現(xiàn)有效和高效,為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鵬偉.語文教育世紀之交的嬗變語文教育的傳統(tǒng)與走向,2011(6).
[2]陳加華.高中語文如何進行文言文教學的問題和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