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峰
摘 要 微課進入中學美術教學中,以一種全新教學模式為課堂教學注入活力。介紹微課的概念、特點,闡述微課對于提高美術教學效率的重要意義,提出運用微課進行教學的策略,希望微課以更完善的姿態(tài)服務于中學美術教學。
關鍵詞 微課;美術教學;網絡平臺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7)17-0064-02
1 引言
中學美術教學中有很多教學內容和形式與社會發(fā)展存在一定的差距,當中學時期教出的學生服務于社會時,他們所學到的技能卻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這是因為美術教學具有滯后性[1]。美術教師可以運用微課教學方式,把最新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讓學生接受與生活更為接近的美術知識與技術。微課教學是一種新模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有很大的區(qū)別,它的產生促進了中學美術教育的發(fā)展,并對教師的理念更新也起到促進作用,微課也因此受到教師與學生的喜愛。
2 微課的概念
微課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微課視頻的時間一般為10~15分鐘,把微視頻應用于課堂教學的開始導入或者任何一個部分,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微課使教學目標更為明確,教學內容少而精,教學形式也非常靈活。通過這種微課方式在教學中的應用,使教學日益完善,越來越受到師生的喜愛。由于這種教學模式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選擇學習內容,并根據學習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進度,激發(fā)出強烈的學習興趣[2]。
3 微課的特點
精細度高 微課從字面上就知道其主要特點是“微”,也可稱為小課,比傳統(tǒng)教學時間45分鐘短很多,一般控制在10~15分鐘[3],時間雖然短,但具有內容精簡、重點突出的特點。傳統(tǒng)的美術課,教師往往對一幅作品進行大量時間的講解,而微課教學內容精簡,一般是針對一個小的知識點進行講述,剩余的幾分鐘是對本微課視頻的補充教學。這種特點使微課教學內容更為具體深刻,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情境性強 微課的情境創(chuàng)設都是置于所制作的視頻之內。為了體現視頻的趣味性,教師十分注重視頻的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對視頻學習感覺不會枯燥。教學情境會根據教學內容而定,趣味性貫穿于視頻的始終,語言趣味性最為直接,還有器材的設計、場景的設置等,把學生帶入一定的教學情境中,激起學習積極性。比如在教學素描時,教師先用快速的動畫把素描從一開始到最后的涂色在幾秒鐘內完成,本來幾天才能完成的一幅作品,通過微視頻的快放幾秒鐘便完成,那熟練的手法與優(yōu)美的畫面吸引著學生,激起學生作畫的欲望,他們就會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十分投入。
互動性強 微課視頻是固定的,但是微課教學過程卻是活的,以網絡為紐帶進行遠程教學或者本地教學,為學生提供更為靈活而廣闊的學習空間。有了信息技術的參與,授課地點可以靈活選擇,可以是家里,也可以是課堂;時間上既能由教師在課堂上定,也可以由學生定在家里的任何時間,只要學生有方便的移動終端這一設備條件,就可以方便地進行視頻學習。視頻內容的多樣化讓學生的學習進度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由制定,在完成教師布置的必做作業(yè)之余,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與愛好學習其他的視頻知識。在課堂上,學生就自己學習視頻時的一些問題與教師進行交流,也可以與同學一起進行探究。當然,學生還可以把疑問放在網絡討論平臺尋求其他人幫助解決,也可以解答別人提出的問題。
4 微課在中學美術教學的作用
提高美術教師的教學能力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較為單一,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授課。微課教學除了在課堂上教學以外,還要求教師定時制作視頻,并把視頻上傳到互聯(lián)網,在全國范圍內展示自己的教學水平。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首先制作出高水平的視頻,還要熟練操作網絡平臺,各個方面要求教師做到精細處理,教學能力得到鍛煉[4]。在網絡平臺上,其他人可以分享視頻,并進行點評,教師通過別人的評價了解自己的視頻制作水平,并對視頻及時進行修改,借交流與互動的機會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美術教師運用微課教學模式,對自己的教學與創(chuàng)意進行表達,把自己創(chuàng)新美的能力展示在學生與其他人面前,提升自己的價值,提高知名度,得到好評之后激勵自己更加努力地去進行美術教學研究。
培養(yǎng)中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在中學課堂上運用微課教學模式,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好奇心。學生已經具備網上學習的能力,他們在網上進行美術學習,能提高學習主動性,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微課精而美的特點足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制作視頻的時候,從教學內容到教學形式都做了周密的思考與設計,體現了自己的最佳水平。如果學生能運用微課進行學習與品讀,那么他們就能從作品中領會教師的意圖。這本身就是對學生的一種教育,使得學生非常珍惜這樣的學習機會。視頻中既有教師幽默的語言,又有教師機智的教學方法,教師所創(chuàng)造的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對微課的學習熱情不減,甚至會對這種學習模式產生深厚的興趣。微課集趣味性、娛樂性、互動性等于一體,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增強了學習效果。
提高中學美術教學質量 在中學美術教學中運用微課教學模式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學生看到的精美視頻需要花費教師很多的精力。教師既需要掌握熟練的技術,還要有敬業(yè)的精神,在制作時需要參考大量的教學資料,制作出視頻后如果覺得哪個地方不如意,還要重新修改錄制,直到自己滿意為止。有這樣高質量的教學視頻當然能提高教學質量,學生在學習時效率也更高。
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 隨著網絡的普及,信息傳播越來越快,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就不會僅僅限于課堂,教學模式也從課堂走向網絡[5]。微課的教學模式正是從課堂走向網絡。在中學美術教學中,微課可以發(fā)布在網絡上,對學生進行傳播,學生在學習中既有指定的內容,也可以選擇課外的微課視頻進行學習,所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包含美術各個方面的知識,每個學生都有獲取各方面知識的機會。endprint
提供交流學習平臺 微課使學生的學習從課堂走向網絡,網絡成為學生學習的另一個重要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教師與學生平等地進行思想的交流,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也提高了教師自身的素質。
5 新課標下中學美術微課教學模式實施策略
優(yōu)化教學過程 優(yōu)化教學過程是微課的重要任務。在微課中,教師的教學思路與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有很大的區(qū)別。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相比具有自己的特點,教師要根據美術教學的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學生等要素進行教學設計,合理設置教學過程。如果教師能精心地備課、備學生,那么,教學過程就會更加緊湊而流暢,教學方法得當,能較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
比如在教學“我們的節(jié)日”這一內容時,教師要根據當地的風俗習慣等進行教學設計:在視頻的開始是一個簡短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民俗畫面,時間很短,很快進入本課主題。教師運用視頻導入新課,與學生進行互動階段,讓學生說一說對視頻內容的看法。講完本內容之后,給學生布置作業(yè),要求學生運用本節(jié)課學到的知識結合自己的經驗完成課堂作業(yè),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與指導。經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不僅掌握了繪畫方法,而且激發(fā)起愛國熱情。
拓展美術知識 中學美術教學的主要任務并不是單純地教會學生繪畫,而是在繪畫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全面發(fā)展學生素質的要求。如在教學“與建筑相伴的壁畫”這一內容時,運用微課教學模式,就需要做大量細致的工作。傳統(tǒng)的教學往往會忽略雕塑和建筑這兩部分的教學,但是雕塑和建筑是現代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學美術教學中不能忽略。在運用微課教學時,教師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更多地了解雕塑與建筑方面的知識。在視頻中,教師應該多加入建筑壁畫與雕塑方面的知識介紹,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以豐富的想象開闊自己的思維空間,創(chuàng)造更多更美的作品形象。
科學設計作業(yè) 美術作業(yè)對于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具有積極的意義[6],教師要針對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學習特點,布置一些科學合理的作業(yè),激發(fā)學生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熱情。課后作業(yè)要體現科學性,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與思維能力為主,讓他們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完成作業(yè),并在獨立思考中結合所學的知識設計作業(yè)的雛形,然后加上自己的想象力動手完成作業(yè)。比如在教完“立線裝飾”的內容后,給學生布置這樣的作業(yè):運用立線裝飾知識,設計自己的
家,完成一次居室裝飾設計。教師通過視頻給學生一些參照作品欣賞,先對自家的特點進行觀察并記錄下來,然后運用現有的材料進行裝飾設計。這種作業(yè)具有很高的生活化特點,既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又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之中。
6 結語
運用微課模式在中學美術教學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不僅使教師的教學方式得到完善,而且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方式。在運用微課過程中,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積極與教師進行互動,他們的熱心參與使得美術教學順利開展。為了進一步增強美術教學效果,教師要加強對微課的研究,不斷完善微課教學,提高運用信息技術教學的能力,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朱宏潔,朱赟.翻轉課堂及其有效實施策略芻議[J].電化教育研究,2013(8):79-83.
[2]李玉平.微課程:走向簡單的學習[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1):15-19.
[3]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36-42.
[4]丁厚祥.論“意象”美術教育[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
2003,21(4):102-104.
[5]蘇晨,楊雪梅.淺析設計與美的形式[J].安徽文學, 2008(5):131-132.
[6]李光安.論藝術教育美術專業(yè)的課程設置[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4):63-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