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鑫
【摘要】 目的:探討心理干預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72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6例。對照組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心理干預。在患者入院24 h內(干預前)及出院時(干預后)分別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和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評價患者的心理狀況,并進行比較。結果:干預前,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HAMA、HAM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HAMA、HAMD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圍術期實施心理干預能有效改善其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促進身心康復。
【關鍵詞】 腰椎間盤突出癥; 心理干預; 心理狀態(tài)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0.04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0-0088-03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因腰椎間盤發(fā)生退行性變后,在外力作用下,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血管或脊髓等組織所引起的腰痛,并伴有坐骨神經放射性疼痛的一種病變[1]。近年來,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由于長期疼痛,日常生活的不便及手術應激,容易使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據統計,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抑郁的發(fā)生率為35.14%~40.8%,焦慮的發(fā)生率大約在35%[2]。研究發(fā)現,不良心理狀態(tài)會引起機體內分泌紊亂,最終影響疾病的治療和康復。因此,糾正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圍術期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對提高手術效果,改善疾病預后十分重要。筆者所在醫(yī)院脊柱外科對36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于圍術期實施了心理干預,效果理想,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12月在筆者所在醫(yī)院脊柱外科行手術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72例。入選標準:(1)患者臨床癥狀、體征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2)保守治療超過6個月且效果不明顯者;(3)有手術適應證者。排除標準:(1)患有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不能有效溝通者;(2)伴有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者;(3)術前服用過抗焦慮、抑郁藥品或遭遇重大挫折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6例。觀察組男25例,女11例;年齡35~64歲,平均(44.71±7.85)歲;病程1~8年,平均(5.41±3.05)年;學歷水平:大專及以上12例,高中15例,初中及以下9例。對照組男23例,女13例;年齡32~67歲,平均(45.01±8.12)歲;病程1~10年,平均(6.02±3.16)年;學歷水平:大專及以上10例,高中14例,初中及以下12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學歷水平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予腰椎間盤突出癥常規(guī)護理,即對患者及家屬健康宣教;術前完善相關檢查,指導患者體位訓練和排便訓練;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進行飲食指導及康復訓練。
1.2.2 觀察組 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心理干預,主要包括:(1)認知干預。術前,護理人員用通俗的語言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腰椎間盤突出的形成原因、治療方法及優(yōu)缺點、術后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及處理措施,糾正患者對腰椎間盤突出癥及治療措施的片面認識。告知患者術后48 h內平臥為主,教會患者在床上完成大小便,指導患者康復訓練。加強健康指導,讓患者懂得如何保持正確的坐姿、睡姿、立姿及行姿等生活細節(jié)。護理人員要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對患者機體內環(huán)境的影響,以及對手術效果、疾病康復的負性作用,幫助他們調整心態(tài),積極應對。(2)心理干預。護理人員要樹立平易近人的天使形象,盡量滿足患者合理要求,營造良好的護患關系。腰椎盤突出癥患者多伴有焦慮、抑郁情緒,護理人員要多與患者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尤其是在手術前日。一旦發(fā)現患者情緒低落,要通過恰當的方式了解原因,耐心解答患者疑問。如患者對手術存在疑慮,護理人員可以用數據說明主刀醫(yī)生的水平,介紹典型的成功病例,逐漸消除患者顧慮。如患者因家庭、工作、情感等因素造成巨大心理壓力時,護理人員要耐心傾聽,適時給予勸慰、疏導,對于老年患者可輕拍肩部給予安慰,對于女性患者給予擁抱以示理解和支持。對過于擔心預后者,可適當給予暗示,鼓勵其積極康復訓練。(3)行為干預。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多與疼痛和手術應激有關。通過轉移患者注意力可以緩解不良情緒,如欣賞輕快的音樂、看書讀報、找人閑談等。對仍不能改善者,可嘗試進行肌肉放松練習。護理人員幫助患者采取臥位,指導其循著軀體從上到下依次對各部位的肌肉先收縮5~10 s,同時深吸氣和體驗緊張的感覺,再迅速地完全放松30~40 s,同時深呼氣和體驗松弛的感覺,反復進行12~20 min[3],逐步尋找放松的狀態(tài)。(4)社會支持?;颊咦≡汉螅捎诃h(huán)境和角色的改變,在心理上不能馬上適應。在不違反醫(yī)院探視制度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患者家屬、親戚、同事、朋友探視。護理人員要鼓勵他們給患者傳遞正面信息,給予關懷和支持,疏導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治療的信心。心理干預一般在患者入院24 h內、術前1 d、術后48 h內及出院時常規(guī)進行,每次不少于30 min。護理人員可以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及時給予干預。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漢密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評價患者的心理狀況。HAMA含有14個項目,總分>29分可能為嚴重焦慮;>21分為有明顯焦慮;>14分為肯定有焦慮;>7分為可能有焦慮;<7分為無焦慮癥狀。HAMD包含24個項目,總分最高可達74分,<8分者無抑郁癥狀;>20分者可能是輕或中度抑郁;>35分者可能為嚴重抑郁[4]。由經過培訓的護師評定。endprint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干預前,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HAMA、HAM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HAMA、HAMD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多伴有疼痛。長期的疼痛、生活不便及對疾病的片面認識無形中增加了患者心理上的壓力。因此,大多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都會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研究表明,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可導致體內兒茶酚胺及糖皮質激素分泌增加,抑制抗體形成,延緩切口組織再生,減少淋巴組織和嗜酸性粒細胞數量,最終導致機體抗感染能力下降,切口愈合緩慢[5]。實踐發(fā)現,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還會加劇疼痛,降低術后康復訓練的依從性,阻礙疾病康復。
隨著優(yōu)質護理的深入開展,在護理工作中更加注重對“人”的護理。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要保持良好精神狀態(tài),態(tài)度和藹,給患者良好的第一印象。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由于對疾病認識的片面及未認識到不良心理狀態(tài)對疾病的負面影響,增加了自身的心理負擔。認知干預是一種常用的心理干預方法,護理人員通過對疾病與情緒結構的重新塑造,使患者及家屬能正確認識疾病,糾正不良心理狀態(tài)。在治療的不同階段,護理人員通過溝通、觀察,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對不同心理狀態(tài)的患者實施針對性心理疏導,能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緒,樹立信心積極參與治療?;颊叩牟涣记榫w與疼痛程度有關。護理人員通過鼓勵、引導患者去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以轉移注意力,減輕心理壓力。漸進松弛訓練也是在臨床上應用較多的一種心理干預手段,通過有規(guī)律的腹式呼吸和系統的收縮和舒張肌肉能夠轉移患者注意力,增加副交感神經興奮性,改善患者不良情緒[6]。大量研究表明,有效的社會支持可以幫助應激狀態(tài)下的個體從生理和情感方面應對生活中的壓力性事件,通過多種機制減輕個體在生活轉變中的不良影響,促進和維持個體的良好身心狀態(tài)[7]。家屬的陪伴、照料,朋友、同事的探視、慰問能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患者治療的信心。表1中,觀察組36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經積極的心理干預,HAMA、HAMD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1)。
總之,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圍術期實施心理干預能有效改善其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促進身心康復。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應高度重視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關注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女性患者、病程較長患者等),根據患者的性格特征實施針對性心理干預,最大程度減輕不良心理狀態(tài)對疾病的影響,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劉家鳴.后路椎間盤鏡手術系統對腰椎盤突出癥患者的療效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4,35(4):528-529.
[2]陳龍梅,王珩.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抑郁、焦慮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14,20(6):437-440.
[3]閆碩,韓冰,李迎春.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前晚間的心理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32(15):37-38.
[4]中華醫(yī)學會.臨床技術操作規(guī)范-物理醫(yī)學與康復學分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75-78.
[5]茅海娟.優(yōu)質護理對乳腺癌病人手術治療期間心理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3,11(1):41-43.
[6]張軼,吳紀凱,范雪穎,等.漸進性松弛訓練對心理應激狀態(tài)人群甲襞微循環(huán)影響的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4,43(19):2410-2414.
[7]翟永莉,張桂青.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與社會支持、應對方式及心理防御機制的相關性[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11(52):10654-10657.
(收稿日期:2017-03-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