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梅
【摘要】 目的:對比分析持續(xù)藍光照射和間歇藍光照射對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8月-2016年9月在筆者所在醫(yī)院就診的
82例新生兒黃疸患兒,按照數(shù)字隨機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41例患兒,對照組采用持續(xù)藍光照射治療,試驗組采用間歇藍光照射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兒血清中總膽紅素水平(TBIL)、臨床效果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結果:(1)治療后1 d,試驗組患兒血清中TBIL水平為(250.4±31.4)μmol/L,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95.8±36.2)μmol/L(P<0.05);治療后3 d,試驗組血清中TBIL水平為(142.8±13.7)μmol/L,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99.6±14.9)μmol/L(P<0.05)。(2)對照組中,有9例患兒無效,總有效率為78.05%;試驗組中,有2例患兒無效,總有效率為95.1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對照組中,有7例患兒出現(xiàn)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7.07%;試驗組中,有1例患兒出現(xiàn)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44%;試驗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與持續(xù)藍光照射治療相比,間歇藍光照射可以有效降低血清中總膽紅素水平(TBIL),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和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在臨床中具有推廣和應用價值。
【關鍵詞】 持續(xù)藍光照射; 間歇藍光照射; 新生兒黃疸; 總膽紅素水平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0.06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0-0126-02
黃疸為新生兒常見疾病,是因新生兒機體消化系統(tǒng)未發(fā)育成熟,使新生兒肝酶系統(tǒng)、膽汁排泄系統(tǒng)的體內代謝能力較差,導致新生兒體內膽紅素蓄積過多,引發(fā)虹膜、皮膚等組織和器官的黃染[1]。倘若得不到及時的救治,可引發(fā)患兒出現(xiàn)高膽紅素血癥,嚴重者可導致患兒中樞神經系統(tǒng)損傷,嚴重者導致患兒死亡。新生兒黃疸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對患兒康復和預后改善具有著重要的意義,臨床中常應用藍光照射實施治療[2]。藍光照射治療為間接膽紅素增高新生兒黃疸治療的主要方法,即用420~470 nm的藍光進行照射治療,把脂溶性間接膽紅素轉化為水溶性無毒性的衍生物,并通過膽汁和尿液排出體外,從而使得新生兒血清中的膽紅素含量得到降低,避免膽紅素腦病[3]。新生兒黃疸臨床治療常采用持續(xù)藍光照射和間歇藍光照射兩種照射方式進行治療。為分析兩種照射方式對新生兒黃疸臨床效果,本文對2015年8月-2016年9月在筆者所在醫(yī)院就診的82例新生兒黃疸患兒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xiàn)將其歸納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8月-2016年9月在筆者所在醫(yī)院就診的82例新生兒黃疸患兒,按照數(shù)字隨機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41例患兒。在對照組中,男22例,女19例,平均胎齡(37.8±4.4)周,足月兒29例,早產兒12例;在試驗組中,男21例,女20例,平均胎齡(37.2±4.5)周,足月兒28例,早產兒13例。兩組患兒性別、胎齡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項研究已經獲得筆者所在醫(yī)院倫理協(xié)會的支持,患兒父母對該項研究具有一定的知情權,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排除標準
(1)新生兒具有皮膚過敏、嚴重嘔吐及溶血癥貧血等癥狀;(2)新生兒黃疸引發(fā)因素:遺傳代謝病、肝功能障礙、阻塞性黃疸等因素。
1.3 一般方法
兩組患兒均給予保溫、糾正酸中毒、營養(yǎng)支持、益生菌、魯米那等常規(guī)治療。將新生兒裸體放置在藍光箱中,箱內溫度調節(jié)為30 ℃~32 ℃,濕度設置為55%~65%,用黑色眼罩和棉質尿布對患兒的眼睛和會陰部進行充分的保護,并將燈光的距離調整為20~25 cm,確保燈光照射均勻。對照組患兒采用持續(xù)藍光進行照射,單次連續(xù)照射時間為24 h,試驗組患兒采用間歇藍光照射,照射8 h后,中途暫停16 h,連續(xù)照射3 d,累計照射時間為24 h。3 d后對兩組療效進行評估。
1.4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觀察指標:分別測量兩組患兒治療前、治療后1 d、治療后3 d患兒血清總膽紅素水平(TBIL),并進行對比分析。(2)臨床效果:有效,患兒經過治療后,血清中TBIL達到正常水平,黃疸消退;好轉,患兒經過治療后,血清中TBIL水平有所下降,但黃疸未達到正常范圍;無效,患兒經治療后,血清中TBIL水平與治療前無下降、甚至上升,黃疸癥狀與治療前相比無改善現(xiàn)象。總有效=好轉+有效。(3)不良反應:分別統(tǒng)計分析兩組患兒出現(xiàn)皮疹、腹瀉和發(fā)熱等不良反應,并統(tǒng)計分析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對所得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中TBIL水平
治療前,兩組患兒血清中TBIL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 d,試驗組患兒血清中TBIL水平為(250.4±31.4)μmol/L,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95.8±36.2)μmol/L,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 d,試驗組患兒血清中TBIL水平為(142.8±13.7)μmol/L,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99.6±14.9)μmol/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兒治療后有效率對比
對照組中,有9例患兒無效,總有效率為78.05%;試驗組中,有2例患兒無效,總有效率為95.12%;試驗組患兒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endprint
2.3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對照組中,有7例患兒出現(xiàn)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7.07%;試驗組中,有1例患兒出現(xiàn)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44%;試驗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新生兒黃疸為新生兒一種常見的兒科疾病,是因新生兒血清中膽紅素水平較高,引發(fā)患兒黏膜、皮膚出現(xiàn)黃染癥狀[4]。新生兒由于血腦屏障發(fā)育不完善,若新生兒黃疸指數(shù)過高,可引發(fā)患兒發(fā)生膽紅素腦病,這會對新生兒大腦造成不可逆性損傷,對新生兒的健康造成不利影響;因此,要高度重視對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治療[5]。臨床中常采用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并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藍光照射包括持續(xù)藍光照射和間歇多次藍光照射兩種方式,藍光照射把新生兒體內間接膽紅素轉變?yōu)闊o毒水溶性異構體,并將其排除體外[6]。持續(xù)照射雖然可以獲得一定的療效,但患者會出現(xiàn)血小板減少、腹瀉、皮疹等并發(fā)癥,會對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7-8]。間歇照射治療與黃疸組織分布特征更為符合,間斷照射有助于深處的膽紅素不斷的向著體表進行轉移,當蓄積至一定的量時,照射治療一次即保證了治療時間,還減少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7-8]。
劉大偉[9]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兩組藍光照射方法都可以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但間歇藍光多次照射患兒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較低。孫莉芳[10]的研究結果表明,間歇多次藍光照射治療3 d后,患兒血清中TBIL水平為(143.54±13.89)μmol/L,顯著低于持續(xù)藍光照射的(198.54±15.56)μmol/L(P<0.05);間歇多次藍光照射治療臨床有效率為93.75%,顯著高于持續(xù)藍光照射組的有效率(75.0%);而本文的研究表明治療后1 d,試驗組患兒血清中TBIL水平為(250.4±31.4)μmol/L,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3 d,試驗組TBIL水平為(142.8±13.7)μmol/L,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有效率為95.12%,顯著高于對照組(78.05%)(P<0.05);這與學者孫莉芳[10]的研究結果較為一致。
總之,與持續(xù)藍光照射治療相比,間歇藍光照射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清中總膽紅素水平(TBIL),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和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在臨床中具有推廣和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于晶晶.間斷及持續(xù)藍光照射治療不同病因新生兒黃疸的療效與安全性分析[J].兒科藥學雜志,2014,20(2):26-28.
[2]覃振平.兩種方式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療效觀察[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10(16):88-90.
[3]韓宇楓.間斷性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臨床研究[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24(5):509-511.
[4]陳海英,劉玉惠.兩種護理方式配合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對照分析[Jl.中國醫(yī)藥科學,2015,5(15):132-134.
[5]黃美珍.丙種球蛋白結合藍光治療新生兒ABO溶血性黃疸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28):48-49.
[6]高中秋,黃靜,黃瓊,等.中醫(yī)聯(lián)合光療治療新生兒黃疸療效與經濟對比分析[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2015,7(1):23-26.
[7]馮中靜.新生兒重度高膽紅素血癥臨床治療與預后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5,42(1):110-111.
[8]豐小希.兩種藍光照射方式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療效對比[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5,42(6):88-89.
[9]劉大偉.兩種藍光照射方式治療新生兒黃疸患兒的療效[J].醫(yī)療裝備,2016,29(22):124-125.
[10]孫莉芳.不同藍光照射方式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療效對比[J].當代醫(yī)學,2016,22(17):80-81.
(收稿日期:2017-03-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