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
摘 要:新課標提倡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將教學活動與多媒體技術進行有機結合,通過信息技術來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初中生物教學進行有機的結合,不僅僅是時代發(fā)展的潮流,而且也是當代初中生的迫切需求?;谶@樣的時代背景,本文著重研究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必要性。
關鍵詞:初中生物;多媒體技術;必要性
1傳統(tǒng)式教學在初中生物學中存在的不足
1.1老師絕對主導式的教學模式
在課堂,老師掌握著絕對的主導了,課堂完全由教師操縱控制,教師說,學生們負責聽,信息完全由教師一方發(fā)出,學生被動接受,就像一個“容器”一樣任由教師傳播知識,學生沒有真正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倒像是一個旁觀者。在初中生物教學課堂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高,一切都由老師主導。
1.2過度重視理論的教學模式
初中教學中過度重視理論,忽視基本操作技能的培養(yǎng)和實際應用,很多有趣的實驗都被刪除了,大多數(shù)的實驗都是有老師講解,長期的只動口不動手讓本來妙趣橫生的生物課變的死氣沉沉。雖然學會了很多理論知識,但是動手能力卻幾乎為0,這樣單一的理論傳授既忽視了德育,又擠占了基本技能和能力培養(yǎng)。
1.3一切為了考試的教學模式
現(xiàn)在的初中生物教學課堂,很多老師講課的目的只是,是幫學生劃重點或歸納要點,然后通過多次反復練習鞏固、背會。這種模式只是為了應付考試,雖然這樣能夠比較有效地迎合現(xiàn)行的落后測試方式,讓學生應付各種名目的考試,但學生并沒有真的學到知識,也無法培養(yǎng)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
總的來說,傳統(tǒng)的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教師的教學壓力比較大;二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很好的體現(xiàn);三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無法詳細的講訴教學內容;四是課堂氛圍死,老師有絕對的主導權;五是過度注重理論知識的死記硬背,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探究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鍛煉。相比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擁有巨大的潛力和優(yōu)勢。
2多媒體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優(yōu)勢
2.1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物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千姿萬態(tài)、變化莫測的生物世界。但是初中生,特別是城市中的初中生,和自然界的接觸很少,很難親身實地的去認識各種生物。這樣的情況下,在課堂上很難讓學生對一些生物及其生活環(huán)境有一個直觀的認識。但是如果將計算機多媒體虛擬現(xiàn)實技術運用在課堂上,可以結合錄像等影視技術生向學生展現(xiàn)美妙的海洋世界、森林風貌、人體結構。可以讓學生在課堂生既能夠看到天空中飛翔的杜鵑,海水中遨游的鯊魚,又能看到非洲的獅子,南極的企鵝,澳大利亞的袋鼠。這樣的情況下,能夠極大地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興趣作為一種個性心理特征,在人們的認識過程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它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的內在動力。只有調動起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才能夠讓學生學習的更好。所以如何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對初中教學教學來說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所在。當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運用在課堂之后,若恰當?shù)乩猛队?、幻燈、錄像或計算機等電教手段的整合,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受到感染和啟示,這個時候生物知識對學生來說就不再只是書本上枯燥發(fā)乏味的東西,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或是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生理過程,可以極大的提升。
2.2能夠突出教學的關鍵重點
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講訴教學的關鍵重點時,很難讓學生準確快速的理解,但是在運用多媒體技術之后,這些將會變得很簡單。例如初中生物學講授“物質運輸?shù)钠鞴佟钡臅r候,根據(jù)大綱的要求,通過教學使學生觀察血液的流動;血管和心臟的結構與功能特點;掌握心臟的位置和結構,重點是血管和心臟的結構與功能特點,而難點是心臟瓣膜的開放方向與血流方向的關系。以前在解釋各種血管的位置、特點和功能時,只能用靜態(tài)的圖片來介紹,新教材關于血管的敘述以文字、圖片和表格相結合的形式。這樣的講課形式下,即使老師已經(jīng)講的很詳細,但是學生也不能對血管有直觀的認識。但是在將多媒體引入課堂后,有了動畫,有了視頻短片,原來學生很難想象的抽象知識變得具體起來,難點理解起來也容易起來。過去講解心臟的位置和形態(tài)時,除了用語言表達之外,還要演示心臟的掛圖、模型及哺乳動物的心臟實物,還讓學生指示自身心臟的位置。可是教師如此辛苦的一堂課下來,學生還是沒有直觀的認識,更不要說對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有很好的理解了?,F(xiàn)在有了多媒體技術,則可以在利用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同時,用課件展示活動的人體圖像,配合語言講解,指出心臟的位置和形態(tài)。既可以利用課本上彩圖和掛圖觀察心臟構造,又可使用心臟flash動畫演示心臟的結構和功能,還可配上文字解釋和有關聲音,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講解這部分內容時,淋漓盡致地發(fā)揮了多媒體聲、圖、文、動畫、視窗、色彩等多種媒體和手段的優(yōu)勢。在用語言講解的同時,用課件展示出心臟的結構圖以及心臟收縮和舒張的動態(tài)形象。這樣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形象逼真。學生在很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就理解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而且印象深刻。
2.3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通過多媒體平臺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們不再只是抬頭看黑板,低頭看課本,也不再是只聽老師45分鐘的講課,多媒體平臺教學能夠最大程度的利用多媒體資源,讓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去探索知識和學習知識,可以很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結語
總之,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初中生物的實踐教學中去,不僅是時代發(fā)展需要的結果,更是教學改革的具體要求。相比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運用多媒體的初中生物教學課堂可以很好的提升學生的學科興趣和積極性,在面對教學重難點的時候也可以讓學生較快的接受,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但是在應用多媒體技術開展初中生物教育教學工作時一定要分清主次,將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需求作為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同時,也需要廣大的一線教師能夠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初中生物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楊保華.對初中生物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應用的探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7(11):30-32.
[2]袁影.多媒體技術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研究新教[J].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