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加德
摘 要:小學語文學習事關小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既是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直接反映,又關系著小學生語文學習的成效。文章重點結合當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些現(xiàn)象和問題,就提高其有效性進行深入探索和思考,力求分析原因、尋找規(guī)律,形成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的方法路徑。
關鍵詞:新時期;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思考
小學課堂有效性一方面取決于教師教育教學的質(zhì)量和水平,另一方面也取決于小學生自身的語文學習效果。具體而言,就是要讓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既學到應該學的知識,又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從而具備基本的語文學習精神,提高學習興趣,形成一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為今后的語文學習和人生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的內(nèi)涵和外延
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的內(nèi)涵和外延可以分為效果、效率和效益三個層面,這三個層面上漸進的關系,由顯性向隱性逐步延伸,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發(fā)展過度。第一,小學語文課堂的效果。就效果而言,主要體現(xiàn)在小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即音、字、詞、句、篇、義的掌握,直接體現(xiàn)為小學生的拼、說、讀、寫能力,這一方面依賴于小學語文教師通過語文課堂教學的傳授和訓練,另一方面取決于小學生自身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小學語文課堂的效果最顯性的反映是學習的測試成績,也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體現(xiàn),是此前推行的應試教育最看重的部分。第二,小學語文課堂的效率。所謂效率,當然是與時間的關系,具體要求就是小學生在相同時間或者較短時間內(nèi),對困難知識、重點知識的掌握能力,這是一個方法和質(zhì)量的要求。相對于效果而言,效率更強調(diào)小學生要掌握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探索基本的語文學習規(guī)律。這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不僅僅要求教師基于語文基礎知識,即課本知識的傳遞,更需要在基礎知識中去尋求規(guī)律和方法,對小學生進行學習習慣、學習思維、學習精神的引導和塑造。第三,小學語文課堂的效益。相對于前文的效果和效率,效益更強調(diào)的是小學語文學習影響的深刻性和長遠性,一方面是對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影響,主要是從拓展語文學習視野、獲取更豐富的語文學習知識、掌握語文學習基本規(guī)律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另一方面通過語文學習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形成規(guī)律性的認識,進而影響人生的學習觀念、價值觀念和學生取向。
二、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的內(nèi)容和載體
通過對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的內(nèi)涵和外延的分析,我們看到小學語文學習既有現(xiàn)實的客觀需求,又有時間維度的縱深感,這決定了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的豐富內(nèi)容和多樣化載體。第一,從內(nèi)容層面來看,小學語文課堂的內(nèi)容最重要的是課本即教材,同時也來源于教師的教學教案和輔助工具,加之現(xiàn)代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使得一些遙遠的不常見的抽象的事物能夠生動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客觀上豐富了小學語文課堂的內(nèi)容維度,促使小學語文課堂更加立體和生動起來。第二,從載體層面來看,小學語文課堂已經(jīng)不局限于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的模式,互動學習、參觀學習、討論學習等形式更多,承載語文學習的平臺除課堂之外,也包括網(wǎng)絡、新媒體、電視、報刊等多種工具。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視野已經(jīng)更加廣闊,載體的選擇已經(jīng)更加多元。這一方面切實方便了廣大一線小學語文教師選擇最適合的平臺載體和教學形式開展語文教學活動;另一方面也讓小學生包括學校、社會、家庭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
三、結語
基于上述的研究分析可知,唯有深刻認識和把握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的內(nèi)涵和外延,并充分認識其內(nèi)容和載體,才能在實踐中找到提升其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這需要相關教育研究機構深入研究,從理論層面形成更大、更有力的支撐,更需要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在一線教育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努力尋找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從點上實驗突破到面上有效推廣,得出新的普遍性規(guī)律和經(jīng)驗性總結,進而上升到制度層面、體系層面的綜合設計,進而豐富和發(fā)展素質(zhì)教育。
參考文獻:
[1]王永成.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新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3(4).
[2]蔡 玲.新時期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的提高策略探討[J].新課程(上旬刊),2015(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