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霞
摘要:在小學教學中,作文是教學的主要內容,能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感悟能力。聾啞學生通過自己的情感將心中的想法用書面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顯得更為重要,因為聾啞學生不能用語言表現(xiàn)自己,所以,書面表達是唯一的途徑,同時,這種方法對提高聾啞學生的寫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針對提高小學聾啞學生的作文教學質量進行詳細探討,并且對提高教學質量制定了相應的策略,僅供教育人士參考。
關鍵詞:小學聾生;作文教學;質量
語文是小學教學的中的重點學科,很多教育工作者也越來越重視語文教學,而作文又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小學階段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這對聾啞學生顯得更為重要,運用這種方法同樣能提高聾啞學生的寫作水平,以及對生活的情感體驗。
一、組織情境表演,培養(yǎng)聾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聾啞學生與普通學生有所區(qū)別,這些學生不能用語言表達,只能用書面或者肢體動作的形式抒發(fā)內心深處的情感,所以,教師要認識到這一點,不能用口頭表達的形式為學生傳授知識,要根據(jù)聾啞學生自身的特點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景教育,通過表演的形式激發(fā)聾啞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同時,也為高質量課堂的順利實現(xiàn)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聰明的小白兔》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1],也為了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更為了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在授課的時候,我組織學生進行了情境表演活動,分別請學生扮演“小白兔、小灰兔和鹿先生”進行表演,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懂得“遇事要善動腦筋想辦法”,而且還能促使學生在表演中體會學習的樂趣,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進而還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對學生健全地發(fā)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借多媒體教學將抽象的語文課堂形象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技術被廣泛運用到教學領域,給枯燥的課堂注入新的生機,而且還能將抽象的語文知識形象化,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教學中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聾啞學生的學習效果,讓聾啞學生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真實情感。 例如:在教學《兩只小獅子》時,為了構建形象化的小學語文課堂,也為了讓聾生能夠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在本節(jié)課的授課時,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一些獅子的圖片和視頻,然后,讓學生觀看了動畫片“獅子王”,目的就是讓學生明白自食其力的道理,同時,還要讓聾啞學生知道不能因為身體的缺陷就放棄了美好的生活,無論遇到什么問題都要勇敢面對,使學生在高效的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fā)展。
三、引導學生多觀察和多動筆
傳統(tǒng)的小學作文教學方法都是先給學生一個固定或半固定的命題,然后讓學生在此命題的框架下進行寫作,這中“命題式”的作文教學方法無疑過于束縛學生的思維和想象,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對此,教師應當要適當放開對學生的束縛[2],在課上課下多引導學生主動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然后鼓勵他們積極將所觀察到的事物及自己對事物的感受寫下來,并且作文的題目、題材、內容等都依學生自己而定,讓學生放開去寫,不必有所顧慮。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放松學生的心境,使學生得到寫作上的自由,從而增強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和積極性,消除學生對寫作的負面心理,真正實現(xiàn)從“要我寫”到“我要寫”的轉變。
四、豐富學生的業(yè)余生活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寫作前提就是要有好的素材,如果缺乏寫作素材,對提高寫作水平就會大打折扣。因為聾啞學生與健康的學生相比,本身就缺少社交過程以及生活的情感體驗,在寫作文章時就會很困難。所以,這就需要教師經常組織小學聾生開展一些適合于他們參與的社會活動,例如:教師可以定期帶聾啞學生去種樹、參加社區(qū)勞動、寫生畫畫等,從而豐富他們的生活,增加他們的社會體驗,使他們在寫作之時有更多的內容可寫。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比绻f真實的生活體驗是一副簡筆畫稿的話,那么想象能力就是五顏六色的顏料,一篇作文只有在現(xiàn)實的基礎上添加入一定的想象,才會變得活色生香。然而在現(xiàn)實中,由于很多小學聾生的想象力比較匱乏[3],其在寫作之時很難想象出瑰麗奇妙的內容和語句,因此導致所寫出的作文只是一篇枯燥直白的“流水賬”,毫無美感可言。眾所周知,“流水賬”般的文章都屬下乘,無法勾起人的閱讀興趣,因此,針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應當要注重培養(yǎng)小學聾生的想象能力,使他們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并對事物特征進行生動的描述,這樣學生才能夠寫出內容更加多姿多彩的文章。
五、豐富學生的生活,培養(yǎng)觀察能力
如果學生的頭腦中空洞無詞,提高寫作水平更是天方夜譚,所以,教師要經常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例如:帶領學生去春游,讓他們親自去感受春天萬物復蘇的氣息,去參觀學校附近的工廠,讓孩子身臨其境,去體會工人的辛苦勞動;在學校組織書法、畫畫比賽和各種各樣的活動等。通過這些活動,不但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還讓學生積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也提高了自己的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寫出的文章就會鮮活,言之有物,不會出現(xiàn)空話、假話,有襯托生活邏輯的語言。有觀察就有發(fā)現(xiàn),就有所思,就有所感。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就教給學生如何觀察。
六、結語
在聾生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這類學生特殊的照顧,在教學過程中,多參加一些戶外互動豐富學生的閱歷,這樣學生在寫作文時才能有依據(jù),同時,也能給聾生的生活增加新的活力,進而大幅度地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讓聾生也能感受到語文教學的樂趣。
參考文獻
[1] 趙玉珍.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聾生作文教學的質量[J].文學教育(中),2016(01):133-134.
[2] 祝紅芳.運用多媒體提高聾生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之我見[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6(03):129-130.
[3] 華志英.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有效提高聾生作文水平[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18):39-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