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莉
【摘 要】本文針對薄弱學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表現(xiàn)和改善的方法進行探討,幫助學生提高自信心,使之適應學校、社會的要求,完善自我。最終達到后進生基礎知識得到彌補、學習品質得到優(yōu)化,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都得到充分發(fā)揮的目的。
【關鍵詞】薄弱學校;中學生心理;問題表現(xiàn);輔導策略
一、薄弱學校中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xiàn)
(1)學習信心不足。大多學生從小學起學習基礎就沒打牢,學習狀態(tài)不佳,成績長期落后,一直以來自尊心備受打擊,于是逐漸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
(2)人際交往自卑心理。薄弱學校的學生們大多由于成績差,羞于見人,讀的學校又是不好的學校,長期接受來自校內校外的歧視和自我暗示,自卑心理使他們在人際交往時喜歡采取觀望態(tài)度,事不關己則不予理會,而一旦與人發(fā)生摩擦或出現(xiàn)不如意一味歸罪于自己。
(3)以自我為中心的孤獨感。主要表現(xiàn)為少言寡語,缺乏人際交往的熱情和主動性。平時為自己編織一個很大的網,自動將自己屏蔽起來。還有些人自大好強,自我評價過高,以此來彌補心里的缺失,因此不信任別人,不愿與別的同學交往。
(4)自控能力不足。筆者在與一些經常貪玩逃課上網打游戲或遲到早退的學生進行交談,會發(fā)現(xiàn)他們其實也明白學習的重要性,但由于對學習缺少興趣,不想學習,因而導致控制不住自己,不能堅持學習。
(5)早戀問題的困擾。中學生自身的生理發(fā)育日趨成熟,對異性的渴望不斷加強,加上這群學生內心的孤獨,渴望被認可,被重視,導致“早戀問題”,初高中這種現(xiàn)象均較突出。
二、薄弱學校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方法
薄弱學校的學生心理疏導最為重要。作為教師,就我們所能涉及的范圍而言,我認為根據(jù)心理學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要求,依據(jù)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學校教育層面的方法
學校最大的功能就是——教育性。我們應當調動學校各個方面的力量,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建立一套適應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質教育模式。
(1)開展專題講座,對癥下藥解決問題。比如,以處理學生出現(xiàn)學習心理障礙為例,教師可通過一段時間的實際調查,了解清楚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有代表性的心理障礙后,可以舉辦有針對性的講座,內容應當包括中學生的學習適應性、學習的潛在動機、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學習方法的介紹等。
(2)開展有針對性的個人咨詢,切實解決學生困擾。對于前來咨詢的學生,教師首先要尊重,要有傾聽的意愿,在肯定學生的勇氣后,要給他們切實有效的幫助。在個人咨詢的過程中,要時刻以學生為中心,在幫助學生解除內心困頓的同時,也要試著給他們自己探索成長的信心,讓學生學會獨自面對問題。
(3)堅持寫心理日記,時刻追蹤心理輔導。為了解和鞏固學生心理改善的效果,可以要求學生撰寫心理日記,記錄每天的學習情態(tài)和心理軌跡,通過自我評價的方式逐漸養(yǎng)成自我認識與自我控制的能力。要讓學生明白老師的輔導只是一種開始的引導,更多的時候還得靠自己。但對于學生提出的心理問題,教師要及時給予回應,解除學生當下的心理困擾。
(4)加強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健康的人格,優(yōu)良的心理品質與班主任工作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從現(xiàn)有教學體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輔導至關重要,但現(xiàn)實中,班主任大多數(shù)缺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心理咨詢技術,還不能勝任對學生心理健康指導。加強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培訓,使班主任人人能勝任這項工作,這是學校的當務之急。
2.家庭教育層面的教育方法
父母的教育觀念,教養(yǎng)方式,家庭的教育環(huán)境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為家長應注重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健康成長。
(1)轉變觀念,因材施教。要轉變只重智育,忽視德育、體育的觀念,要將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首位。
(2)家長以身作則,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別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會健康。
(3)家長、學校密切聯(lián)系,與學校教育同步。 長要克服單純依賴學校教育的思想,積極參加學校對孩子的教育活動。如家長會,家長學校,座談會等。對學校老師反映的意見,要正確對待,既不要袒護孩子,也不能拳棒相加。對孩子進行的教育內容要與學校一致,對孩子進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
(4)重視日常生活,關注孩子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對于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家長要及時分析,及時引導,及時解決,以免積少成多,日久天長,釀成大禍。
總之,我們要把學生放在首位,調動各方力量,關心愛護他們,用科學的疏導方法,拂去遮住心靈的烏云,用真心為他們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梁,讓孩子們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林崇德等.《學校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李潔.淺談中學生學習心理輔導[J].班主任之友,2010(06).
[3]王克軍.淺談中學生常見心理問題[J].中國體衛(wèi)藝教育論壇,2009(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