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楠
摘要:作者勞倫斯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作為一個才華橫溢的作家,勞倫斯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具有時代特征的人物形象。本文主要以《查特萊夫人的情人》為例,對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進行分析。
關鍵詞:勞倫斯 女性形象
中圖分類號:I5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1-0079-03
作為偉大的小說家,勞倫斯是一個飽受爭議的作家,但是其在作品中塑造的眾多的女性形象卻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的。無論是女性意識的覺醒,還是女性婚姻與愛情自由的主張,都讓其在整個的文學史中擁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本文聚焦其作品《查特萊夫人的情人》中的女主人公康妮的形象,對其展開分析,對于促進對勞倫斯作品的深度解讀有著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一、《查特萊夫人的情人》的基本情節(jié)梳理
在探討《查特萊夫人的情人》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之前,有必要從基本的故事情節(jié)入手來進行簡單的梳理,從而為后續(xù)的人物分析提供必要的基礎?!恫樘厝R夫人的情人》主要圍繞主人公康妮的情感和愛情經(jīng)歷來展開。康妮是一個普通的健康女子,自己的丈夫在從前線回來之后,失去了正常的性能力。康妮和一個沒有正常溝通與交流能力的丈夫過了一段非正常的生活。雖然,自己的家庭屬于貴族的階層,但是,其所承受的生理與心理層面的壓力卻是很大的。在經(jīng)歷了一番苦悶與掙扎之后,這位貴族夫人跟隨自己的內心,選擇能夠給自己帶來幸福與愉悅的家庭雇工成為人生的伴侶??的葑詈筮x擇了拋棄世間的繁華去爭取屬于自己的美好與幸福。
二、康妮的人物形象分析
作為勞倫斯最后的一部作品,作者在塑造康妮這一女性形象的時候,賦予其很多現(xiàn)代女性意識。所以,康妮的形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首先,追求幸福的戰(zhàn)士形象??的菔且粋€典型的現(xiàn)代女性。在《查特萊夫人的情人》中,康妮無法忍受與半機器半人的丈夫一起生活,不顧一切世俗的偏見和綱常,毅然去尋找真正的愛,真正的自然的人。男女關系的失衡是由于機械化的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而導致,人們應該回到自然。勞倫斯指出,“我確信,只有通過重新調整男人和女人的關系,通過性愛獲得解放而變得健康,英國才能從它目前的萎靡中解脫出來?!睘榱遂`魂而舍棄肉體,甚至舍棄生命,這是基督文化帶給人類的桎梏。在面對工業(yè)革命對人性的壓抑與摧殘之后,她并沒有選擇屈服,相反的是,她要憑借自己的一己之力,用自己的生命去反抗整個社會對女性的侮辱與不公的歧視。因此,要從正面的角度來審視這種女性的戰(zhàn)士形象。
其次,女性意識的覺醒。在勞倫斯的小說中,其塑造了很多具有正義感和使命感的形象。但是,在《查特萊夫人的情人》這篇小說中,作者將女性重新定義為人,而不是一個男人的附屬品,不再是男人生兒育女的工具,這是對人性的回歸的渴望,也寄托了作者對人類文明未來的希望。一直以來,在許多西方文學作品中女性大多以弱者的形象存在。14世紀的莎士比亞就曾經(jīng)說:“啊,女性,你的名字叫弱者”。作者勞倫斯深刻地反思了社會制度、社會文化對女性的壓抑和抑制。在小說的前半部分,康妮就飽受了來自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
結婚之前,康妮是一個健康漂亮的女子,她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憧憬,但是在結婚之后,由于丈夫在前線遭受重創(chuàng),失去了正常的性功能,整個人都垮掉了,從此之后,康妮和丈夫的生活充滿了壓抑和單調的氣息。在作者看來,丈夫對康妮的愛并不是真正的愛,他無視康妮的生物本能的需求,還妄圖通過維多利亞時期的宗教制度來把康妮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對于康妮來說,她和丈夫的婚姻生活名存實亡。她丈夫所提供的優(yōu)越的物質生活并不能夠滿足康妮正常的對愛的需求。很多人認為,康妮是一個對性需求比較強烈的女人。但是,實際上,康妮需要的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正常生活,可以和自己愛的人在愛情的包圍下享受人性的美好。她希望能遇到一個和自己情投意合的男子,能夠結合在一起,所以,當她的生命中出現(xiàn)了這么一個意中人的時候,康妮就如同飛蛾撲火一般拋棄了俗世的所有的美好,去追求屬于自己的真正的幸福。她的行為是對傳統(tǒng)價值的挑戰(zhàn),也是對女性地位的捍衛(wèi)。愛情是美好的,正常的性生活是健康的??的菰谔搨蔚恼煞蛎媲坝赂业赝侣蹲约旱男脑?,而作者希望人類能尊重本能的情感,不再將女性物化,而是把女性視為一個獨立個體的存在。尊重女性,平等地對待女性是康妮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最終落腳點。
再次,對真正愛情的渴求。很多人在批判勞倫斯小說的過程當中,都把它和中國古代的《金瓶梅》相提并論,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重新審視勞倫斯作品的價值,人們發(fā)現(xiàn)勞倫斯在作品中所倡導的真正的愛情、性與靈的結合、愛與情的統(tǒng)一應該是構成愛情的基礎要素。作者反對傳教士般對愛情、性欲的壓抑,倡導人們尊崇自己的天性去自由地享受愛、追求愛與表達愛。在作品中,康妮的丈夫擁有著英國高貴的血統(tǒng),經(jīng)常拿柏拉圖之類的無性之愛標榜自己。這種所謂的高尚從很大層面上揭示了他的荒唐與虛偽,康妮的丈夫甚至百般阻撓康妮追求自己的幸福,讓康妮在看不到未來的生活中逐漸失去了女人應有的魅力。對于康妮來說,她雖然只有二十七歲,可當她面對鏡子中那個皮膚松弛、面色蒼白的自己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的女性之花正在枯萎,生命之河也漸漸地枯竭。那些年幼時所擁有的對美好的生活的向往都已經(jīng)煙消云散,康妮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她那嬌美的面龐失去了曾經(jīng)的歡容笑貌。她突然間發(fā)現(xiàn),偌大的一個英格蘭竟然沒有一個真正的男人,她的生命只剩下空虛、無聊、寂寞和虛無,當真正的愛情來到的時候,康妮的生命之花開始綻放,她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她的生命的畫卷重新打開。
最后,一個為存在而不斷奮斗的女人。在小說中,康妮曾經(jīng)是一個不在乎別人對自己任何評價的女人,在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下,她唯唯諾諾不敢表達自己的思想,但這只是她對社會的一種妥協(xié),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我。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發(fā)”。在康妮的生命經(jīng)歷了種種的考驗與磨難之后,康妮的小宇宙終于爆發(fā)了。她要向整個世界宣戰(zhàn)證明自己的存在,康妮不再去理會過去,也不再去理會現(xiàn)在,除非現(xiàn)在深遠地影響著自己的未來。她不斷地追求自我的完善,追求兩性關系的和諧與健康。她認為,在夫妻關系中,性愛的和諧是婚姻與愛情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之一。男女雙方需要同時在精神和肉體方面都得到美的體驗和愛的體驗,才能夠真正地和諧與健康。因為作者相信,性和愛是不可分割的,性和愛共同構成了生命的美好,也是人類不斷追求美好生活的源泉與動力。總之,康妮在小說中難以忍受丈夫的無情和控制,她要去追求自己的性愛的健康與真正的愛情的幸福,是非常大膽的、前衛(wèi)的,也是理所應當?shù)?。因為她打破了原有的觀念和價值,使人類所特有的身體之美、情感之美、性愛之美得到了很好的詮釋與解讀,對于現(xiàn)代人的兩性生活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endprint
三、康妮人物形象產(chǎn)生的原因
在作品中,勞倫斯對康妮的人物形象進行了非常豐富的塑造。康妮性格中的堅強以及其對自身美好生活的向往所展示出來的勇敢,從一定層面上是當時整個時代所造成的。本文嘗試從以下幾個層面來對其性格所產(chǎn)生的原因進行分析。
首先,對本性的堅持是康妮堅強性格的一個主要原因??的莩錾谝粋€普通的家庭中,但是其在良好的家風中一直保持著不錯的本性。因此,在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的時候,她選擇用堅強的方式去對待。在面對丈夫對自己的控制時,她不斷地讓自己的本性去跟隨自己的內心,不斷地去尋找屬于自己的真正的幸福。可以說,勞倫斯在進行康妮這一女性形象的塑造過程當中,不斷地進行其人性層面的深層次挖掘,因此,對康妮所具有的獨特性格進行不斷挖掘,是探討勞倫斯作品主題的主要思路。
其次,整個社會的影響。在勞倫斯的作品中,無論是女性形象的塑造,還是小說主題的表達,其一個主要的落腳點就是將人物形象與大的時代背景結合在一起。所以說,康妮這一形象的塑造是和整個社會背景有著極為緊密的關系的。一方面,在整個工業(yè)革命的時代背景下,對于人性的壓抑,達到了一個頂峰。在對瘋狂的物質文明不斷追求的過程當中,人類在精神層面卻出現(xiàn)了沙漠化的現(xiàn)象。所以,在情感層面、愛情層面也出了一系列的危機。另一方面,在人文主義的影響下,更多的人開始關注人性中本有的善良,注重人性的自我實現(xiàn)。所以,康妮的性格與其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有著極為緊密的聯(lián)系。
最后,作品的思想表達的需要。勞倫斯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當中,會將很多的思想與情感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結合在一起,從而更好地進行思想層面的表達。這種人物的創(chuàng)作特征與作者情感的傳遞與表達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勞倫斯筆下的人物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是作者主觀與客觀層面的融合。
四、《査特萊夫人的情人》中女性形象的時代啟示
上文對勞倫斯《査特萊夫人的情人》中的女性形象進行了初步的分析,對于作品的主題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進行了解讀,雖然從作品問世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兩百多年,但直到現(xiàn)在,作品依然擁有非常豐富的時代啟示。
首先,要堅持兩性的獨立和平等。勞倫斯在諸多的作品中都將人與人的關系作為一個重要的主題來進行表達,其中男女之間的關系是一個重要的方向。在歷史中男女關系一直處于不平等的關系中,如何打破這種不平等,實現(xiàn)兩性意義上的平等,是作者勞倫斯的創(chuàng)作追求之一。在一個以男性價值為主流的社會中,提倡兩性的平等地位,尊重女性在愛情婚姻生活中的付出,無疑要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但是勞倫斯做到了,他通過康妮這一人物形象,重新闡述了在現(xiàn)代社會中堅持兩性獨立與平等的重要意義,也把兩性關系這一千百年來的話題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并且給出了自己的思路與答案。
其次,建立和諧的兩性關系。在現(xiàn)代工業(yè)革命之后,人類為了獲得更大的物質價值,拼命地向自然界索取,在滿足了所謂的物質需求之后,精神生活卻出現(xiàn)了危機。勞倫斯通過小說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重新倡導人類本有的純潔,讓人類的真善美不被外界的環(huán)境所摧殘和污染。勞倫斯曾經(jīng)說過,男性與女性之間所具有的關系應該是最為直接和自然的,這種關系的發(fā)展在某種程度上象征著人類的文明,任何人都有追求美好愛情的權利,都應該勇敢地追求和捍衛(wèi)自己的愛情。無論生命出現(xiàn)怎么樣的挫折與磨難,無論現(xiàn)實的生活給予怎樣的魔鬼的誘惑,都應該大膽無畏地追求自己的本性,實現(xiàn)自己真正意義上的圓滿。與其說勞倫斯《査特萊夫人的情人》是對人類性愛的大膽探索,不如說是對人類性本善的追求。在人性壓抑的時代里,通過正當健康的方式將性的欲望充分地解放,不僅可以壓制自己本性的惡,也可以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勞倫斯從兩性關系入手,探討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探討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探討如何構建健康的兩性關系,具有前瞻性意義。
最后,對真善美的追求。勞倫斯小說中的女性形象,也有一些是落后的、罪惡的、腐朽的。但這并不是作者的主流思想,對于腐敗的事物作者是批判的,對于美好的事物作者是向往的,尤其是對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在當代社會人類最大限度地追求所謂的物質文明,不斷地滿足自己的物質欲望,對于自己的精神層面的需求卻重視程度不足。忽視人性中本有的真善美,對地位、權利、金錢充滿了瘋狂的追求。
五、結語
本文主要以康妮為例對勞倫斯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進行分析,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對勞倫斯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的解讀有現(xiàn)實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任丑.身體倫理的基本問題——健康、疾病與倫理的關系[J].世界哲學,2014(3).
[2]崔俊勇.出走與追尋——論《查特萊夫人的情人》中的拯救主題[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3(3).
[3]席戰(zhàn)強.關注永恒人性 探尋兩性和諧——《查特萊夫人的情人》與《包法利夫人》比較[J].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報,2012(2).
[4]席戰(zhàn)強.生態(tài)危機的書寫及其拯救——生態(tài)批評視域下的《查特萊夫人的情人》[J].河池學院學報,2012(1).
[5]張麗紅.無愛的荒原 和諧的生態(tài)——《查特萊夫人的情人》的生態(tài)倫理解讀[J]. 湖南社會科學,2012(6).
[6]王凱軍,穆寶清.《查特萊夫人的情人》的生態(tài)思想[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8(6).
[7]楊肇齊.溫柔的投降——解讀《查特萊夫人的情人》中康妮的自我的喪失[J].科技信息,2006(11).
[8]鄭達華.《查特萊夫人的情人》哲學層面的思考[J].外國文學,2003(1).
[9]漆以凱.對新生的呼喚——《查特萊夫人的情人》解讀[J].國外文學,1996(1).
[10]趙靜.重返伊甸園——《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中對工業(yè)文明的批判與人性的復歸之路[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3).
責任編輯:于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