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復習課,尤其是在中考前的總復習課,任務重,時間緊,對中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初三物理總復習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提出了以練饋學,當堂訓練;以學定教,先學后教;以點帶面,拓展實驗;以兵教兵,合作學習教學策略提升復習課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三物理;復習;有效策略
對于初三物理學習來說,復習課,尤其是中考前的總復習課任務重,時間緊,對中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提升初三物理復習課的有效性,提高教學質量,取得滿意的復習效果,是值得我們教師研究的問題。
目前,初三物理總復習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在知識回顧梳理階段,不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狀況,機械地按照一章節(jié)的先后順序壓縮后,重新向學生灌輸一遍,課堂互動少,學生對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沒有新奇感,興趣不高,上課容易走神,參與度低。課堂和課后布置大量的練習題,同一道題重復出現(xiàn)重復做,來不及反饋和升華,復習任務重,學生容易疲勞。實驗復習嚴重知識化,教師通常采用口述實驗,以實驗練習題等方式幫助學生喚起記憶,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思維和方法的訓練,學生對知識間的邏輯結構不清晰,知識的掌握不系統(tǒng)。復習課主要采取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由于學生層次參差不齊,對中考的重視程度有差異,效果不佳。
復習課應以學生為主體,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和模式,驅使學生主動學習,教師應從講授者的角色轉變?yōu)橐龑д叩慕巧?。盡量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按需教學,以下提出幾點教學策略。
一、以練饋學,當堂訓練
“反饋對學習有重要促進作用,且即時反饋效果更大”“在提高學生練習效果中正反饋、即時反饋、自我反饋的效果更好?!?當堂訓練通過馬上應用,即時反饋的學習方式了解、把握、強化、升華所學的內容,以練饋學。當堂訓練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緊張的練習,讓學生充分暴露問題,讓教師了解到接下來哪些問題要重點討論,哪些問題需要教師加以突出、引導。同時,當堂訓練確保訓練的真實性,改變課后練習質量差,問題不能及時反饋解決的弊端,也減輕了學生的學業(yè)負擔。
當堂訓練的題目不能偏、難、怪,難易題要成比例,精選題目,做到適度,對于教學的重難點,可以通過變式練習,鞏固加強。為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題目要有層次性,有基礎題也有提高和拓展題,有必做題也有選做題。
練習中,教師要不斷地巡視督查,如果看到有態(tài)度不認真的,要及時提醒,杜絕散漫、隨便的態(tài)度,做到全力以赴,全神貫注。但是不要輔導,以免破壞緊張的學習氣氛。
二、以學定教,先學后教
奧蘇貝爾說過:“假如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歸納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據(jù)此進行教學?!币詫W定教指讓學生先感知、先回憶、先思維,并通過檢測或者互動,幫助教師確定教學目標,學生的學習也有的放矢。
后教的過程中忌面面俱到,在先學過程中,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教師不用再講解,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花更多時間開展交流互動,小組合作,布置評價、分析、綜合、應用和創(chuàng)造的任務,促進知識的內化,實現(xiàn)深度學習。
例如,在壓強復習時,設計學生活動,開展小組合作,根據(jù)壓強定義設計小實驗,在桌上放六個相同的盛水燒杯(水的質量相同),把不同的金屬塊分別浸沒在這六個燒杯的水中,通過液面的變化和杯底海綿的形變程度判斷“水對燒杯底部壓強”的大小關系,和“杯對桌面的壓強”的大小關系。找出“水對杯底壓強”相等的幾組,觀察“水對燒杯底部壓強”相等的燒杯,其對桌面的壓強是否相等。本實驗讓學生明白固、液的壓強變化的區(qū)別,并認識到公式P=F/S和公式P=ρgh在問題解決中的實際作用與意義,進一步理解壓強的定義,達到鞏固的目的。
三、以點帶面,拓展實驗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中考中我們一直很重視對實驗的考查,實驗復習是中考物理復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復習時,如果只是講一遍知識點或者實驗操作步驟,再讓學生做實驗題練習鞏固,學生只回顧了知識,不能喚醒深層記憶,更不能達到很好的拓展和升華。但是,如果在復習中老師重新做一遍實驗,對于基礎好的學生沒有必要,對于基礎不好的學生也不能喚起學生深層次記憶,既浪費時間,又沒有效果。所以在實驗時可以采取讓學生操作演示,再結合教師提問的方式拓展實驗,啟發(fā)學生思維?;蛘邔嶒炘偌庸ぃ寣W生在實驗中拓展思維。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復習課中,讓一位同學上講臺演示,演示的過程中,老師在一旁就操作和原理提問,幫助同學們回憶和梳理知識點,并進行拓展,比如:如果彈簧測力計不是豎直拉而是斜拉,力的大小將會怎樣,如果彈簧測力計與鉤碼在支點的異側拉杠桿,彈簧測力計的方向將如何。在解答過程中如果有疑義,可以馬上通過演示釋疑。
四、以兵教兵,合作學習
美國學者愛德加·戴爾的研究表明“教別人”或者“馬上應用”,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容。在課堂或者課下采取學生教學生,合作學習的方式,能有效地提升學習的效率,同時可以讓課堂煥發(fā)生機,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讓“講題”成為復習課的主要活動形式,在平時的講練中有意識地激發(fā)學生上臺講題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促使學生真正地掌握知識,例如在試卷講評時,老師統(tǒng)一對答案,對一些難點問題、共性問題統(tǒng)一解答,然后按學習水平把學生分成學習小組,每個小組3~5人,讓某個學生組織管理,小組同學們對錯題分析討論,在過程中大家各抒己見,共同探討,然后匯總出每一組仍不會的,并請會的同學上來講,將學習的思維方式、方法遷移給其他同學,效果比老師一遍一遍講解好。
參考文獻:
劉毅偉.中小學生學習問題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70.
作者簡介:成麗(1983—),女,上海,碩士,中教一級,中學物理教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