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會
摘 要:古詩詞作為一種文學體裁,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精粹的凝結(jié),在語言上具有精練含蓄、韻律優(yōu)美、富含哲理等特點,其美學價值極高。古詩在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能夠從小就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chǔ),對他們?nèi)宋男摒B(yǎng)和審美情趣起到培養(yǎng)與提高。近兩年,國家逐步也在語文課本教材中增加了古詩課文數(shù)量的比重,但由于小學生受自身年齡、認知能力、語言能力的有限,加之現(xiàn)代人與古代人在語言運用上的時代差異性,致使對小學生在語文古詩詞的教學上成為一大難點。為此,加大對小學階段古詩教學,探索小學古詩的激趣教學,對于小學生古詩詞學習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同時也有利于小學語文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激趣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3-006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3.035
古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化與歷史的文化體現(xiàn),蘊含著深刻的內(nèi)涵以及獨特的經(jīng)典。古詩詞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為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之一,能夠在學習中給孩子生命世界以灌溉,精神世界以富足,心靈世界以美好。為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yīng)當從孩子的天性特點和古詩的特點出發(fā),從激趣開始,加強對小學生古詩詞的教學,不斷地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古詩詞的教學模式。
一、想象激趣
古詩由于在語言運用上精煉含蓄,由于現(xiàn)代語言的表達上相差甚遠,這對于小學生來說,顯然是晦澀難懂,枯燥無趣。為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的特點,通過描述解釋古詩,在教學中引導他們對適合想象的古詩內(nèi)容展開思考,在時空、詩人的情感、心靈上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在學生在眼前與腦海中交織浮現(xiàn)出情景交融、詩情畫意的畫面,激發(fā)學生對古詩文的興趣。此外,教師也要培養(yǎng)較高年級的小學生獨立品評體會古詩詞的能力,讓他們將閱讀與想象結(jié)合,把想象中的畫面在紙上繪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小學語文古詩的特點,作者寫作的詩詞都是借物抒情、言情托志,使學生在閱讀中既能領(lǐng)會作者的情志,又可以激起豐富的畫面,受到啟發(fā),從而達到自身語文基礎(chǔ)知識的熏陶、修養(yǎng)和沉淀。因此,對于小學生,語文古詩詞的教學,激發(fā)興趣和想象力是尤為必要的。例如,柳宗元的山水詩《江雪》,詩文內(nèi)容描述了在萬物銷跡、人跡罕至的山水之間,大雪漫天,一個老爺爺坐在船上,穿戴蓑笠,在釣魚的場景,讓小學生展開想象,同時說出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和體會,從而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又如,小學語文中杜甫的《絕句》:“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边@首古詩對仗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畫面色彩豐富,短短28字卻包含6種景物,而且點線面渾然一體,加之時空轉(zhuǎn)換,給人靈動艷麗的情境畫面想象,通過此,學生不僅審美和情操得到熏陶,小學生還在古詩文學習中提高了自己的語言表述能力和興趣的激發(fā),從而達到對學習語文古詩的積極性。
二、故事激趣
故事是小學階段孩子都喜歡的,故教師在小學語文古詩的講授中,可以根據(jù)需要適當添加與古詩的相關(guān)故事或神話傳說,從而調(diào)動并提高小學生課堂學習的注意力和興奮度,進而對學習古詩建立起興趣。例如在小學古詩中陸游的《示兒》,就可以在學習古詩的同時,給孩子們講有關(guān)詩人陸游的愛國故事,這不僅能夠激發(fā)起小學生集體和愛國主義情感,還能更深刻的記憶古詩,加深對古詩的理解和詩人的情懷;又如李白的《望天門山》,因為這首詩具有大膽豐富的想象,教師可以通過解釋古詩意思的基礎(chǔ)上,將古詩內(nèi)容變成一段故事:李白因為聽說天門山非常的高和大,就獨自乘著只有一個帆的船從太陽的天邊而來……邊講邊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在課堂中既是聽故事的人,又是一起編織古詩中故事內(nèi)容的人,以達到對古詩興趣和熱愛的激發(fā)。
三、游戲表演激趣
小學語文古詩中有些是以人物情景為主,與日常生活有關(guān)聯(lián)的。以小學語文課本中李白的《贈汪倫》為例,老師可以在課堂中通過游戲表演的形式,對古詩中描述的基本場景進行再現(xiàn),讓古詩中的人和場景跳入到現(xiàn)實生活中,進行更好的理解。由于小學生自身理解能力、生活閱歷等的缺乏,難以理解到詩人與友人送別時的情誼與不舍,教師還可以通過選擇一些音樂同時進行場景的播放,來達到刺激學生情感體會和理解認識的目的。在游戲表演中更有身臨其境感,這樣才能更有助于學生與詩人情感的共鳴。此外,教師還應(yīng)對詩中一些點睛之處進行解釋,來加深學生對內(nèi)容以及詩人情感的理解,同時也無形中增強了他們對語言巧用、借用的意識。例如:“忽聞岸上踏歌聲”,這句的點睛之處,就在于“忽聞”二字,恰如其分地表達出詩人對友人——汪倫的期待和動情之處。教師可以以此為接入點,對學生加以引導體會分析語言的精妙——汪倫來見詩人,愉快、豪放地踏著自己歌唱的節(jié)拍,來送詩人,在情感的理解上,進而引申出詩人的對汪倫對自己情意深重的感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弊寣W生有自己的理解去表演詩人與友人間的情誼。同時又可再對詩人李白這種桃花潭水的比喻和深千尺的夸張修辭手法,加以講解,增加學生的語文知識運用。
總之,小學語文古詩的學習,教師要通過多種方法對學生加以引導,反復淺聲低吟,仔細品味古詩中的語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學會對古詩中的語言形成思考的習慣,發(fā)現(xiàn)古詩中個別字詞的精妙之處,從而進一步挖掘到古詩中豐富的內(nèi)涵,古詩中所蘊含的深邃思想和歷史文化,更加熱愛古詩學習。
四、朗誦激趣
古人曾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小學生古詩詞的教學中,要帶領(lǐng)學生朗朗上口地去詠讀和背誦,在詠讀中,通過感官刺激,讓學生感受古詩詞中蘊含的美,最終實現(xiàn)古詩詞的整體學習。孩子天性都希望得到自我表現(xiàn)、競爭和被鼓勵,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古詩朗誦比賽,來對學生興趣進行激發(fā),進而增強他們學習古詩,熱愛古詩的興趣和習慣。通過對《古詩詞朗誦比賽》活動的舉辦,其朗誦有齊讀、分組讀、單獨讀等形式,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逐漸加強。教師在對古詩詞背景有著一定的了解之后,帶著濃厚感情色彩進入古詩詞的時代背景中,進而與讀者產(chǎn)生感情的共鳴,同時對古詩詞中的字音以及停頓的地方加以強調(diào),同時在學生朗誦的過程中給予適當?shù)墓膭睿M而實現(xiàn)小學生古詩詞教學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侯爽.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激趣探討[J].語文教學與研究(大眾版),2016(12):32.
[2] 張彩英.學會激趣,讓古詩教學充滿魅力[J].小學教學研究,2013(11):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