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林語堂的《京華煙云》和《紅樓夢》有著直接的淵源關(guān)系,堪稱是《紅樓夢》的高仿之作。《紅樓夢》高度的藝術(shù)成就和深厚的思想文化內(nèi)涵使林語堂大受裨益。本文試圖探討《京華煙云》與《紅樓夢》的相似之處。
【關(guān)鍵詞】整體布局;人物設定;情節(jié)設置
林語堂之女林如斯在給《京華煙云》寫的序言《關(guān)于<京華煙云>》中曾提到,“一九三八年的春天,父親突然想起翻譯《紅樓夢》,后來再三思慮而感此非其時也,且《紅樓夢》與現(xiàn)代中國距離太遠,所以決定寫一部小說?!庇纱艘部梢砸姵觥毒┤A煙云》與《紅樓夢》的關(guān)系非同一般。從從整體布局到人物設置再到故事情節(jié),在《京華煙云》中都可以看到《紅樓夢》的影子。
1 整體布局
《紅樓夢》以賈家為中心點,以姻親關(guān)系把賈、史、王、薛四大家族連結(jié)起來寫其由盛而衰的歷程?!毒┤A煙云》在整體結(jié)構(gòu)布局上借鑒了這種寫法,以京都姚、曾、牛三大家族為著眼點來表現(xiàn)書寫古老中國近現(xiàn)代以來的文化、社會、人生種種。小說開篇以姚家的故事為起筆展開情節(jié),繼而因兒女關(guān)系牽扯到曾家,牛家,再旁及其他,從整體上來說,《京華煙云》的這種家族小說的結(jié)構(gòu)布局方式還是成功的。但由于作家對社會現(xiàn)實、各階層的生活狀況認識上的浮泛,再加上小說表現(xiàn)力的欠缺,相似的結(jié)構(gòu)方式,卻并沒有取得如《紅樓夢》那樣把表現(xiàn)范圍由家族內(nèi)部輻射到社會、人生的各個層面并對其進行深入廣泛地體現(xiàn)的表達效果。基本上還是局限在姚、曾、牛三個家庭的內(nèi)部,別及到不多的其它人事,也沒能得以深入成功地展開,到了第四部,在很大程度上因其放開了對《紅樓夢》的模仿,反倒較宏闊、生動地反映了社會、歷史及其人生種種。
2 人物設定
林語堂在給郁達夫的信中對小說中的人物設置作了這樣的說明:“至故事人物大約以紅樓人物擬之,木蘭似湘云,莫愁似寶釵,紅玉似黛玉,桂姐似鳳姐而無鳳姐之貪辣…孫曼娘為特出人物,不可比擬?!?/p>
2.1 紅玉與黛玉
紅玉、黛玉及其相似,名字里都有玉,都愛著身邊的一個表哥,都身患疾病,最終都是以愛情的悲劇而告終。
紅玉是《京華煙云》中重要的角色,紅玉體弱多病、敏感細膩、動輒傷感流淚的稟賦氣質(zhì),孤高自傲、執(zhí)著于情的個性,聰明穎慧、過人的才貌,及至與阿菲青梅竹馬、自小互相傾慕、情誼深厚的關(guān)系,寄人籬下的身世,悲劇的一生都與林黛玉無不相像。這樣的女子,在林語堂筆下也是以悲劇告終。林語堂兒子林如斯曾說,父親寫道紅玉之死非常悲痛曾經(jīng)放聲痛哭,以至于停筆幾天無法再寫下去。《京華煙云》第十四章“苦離別銀屏傷懷”寫體仁與銀屏的關(guān)系,第二十七章“紅玉阿菲純情摯愛,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寫紅玉和阿菲的關(guān)系,其中諸多細節(jié)、人物情懷心情,都是出自于對《紅樓夢》中寶黛的仿寫。
2.2 姚木蘭與史湘云、薛寶釵
林語堂曾說過:“若為女兒身,心做木蘭也!”木蘭是作者的理想女子,她的形象融合了《紅樓夢》寶釵與湘云的的優(yōu)點。木蘭與湘云,她們皆豁達樂觀、爽朗率真,確有相似之處。小說中的木蘭也始終都有著爽朗豁達的心境正與湘云相似。她生氣勃勃,活潑樂觀,才情洋溢,寫作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妹妹莫愁吃一只螃蟹的時間,她可以吃下三只”。平日里與人交往之中,她更是幽默風趣,不拘泥于小節(jié)。。林語堂贊美中國女性的傳統(tǒng)婦德,他認為“女人的本分,應當是‘賢妻良母。她既忠貞,又柔順,而常為賢良的母親?!蹦咎m作為林語堂最欣賞的女性,身上自然不乏這些美德。這樣的木蘭讓人不得不想起寶釵。寶釵生于皇商之家,知書達理,家教甚嚴。這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寶釵的規(guī)勸是善意而又無奈的。當淪為家族聯(lián)姻的犧牲品,她心里怨母親辦得糊涂,卻不肯多言。她在紅樓夢中代表的是溫柔敦厚,安分嫻靜,這一點與木蘭的形象有十分相似。但木蘭與寶釵代表的人生理想形態(tài)卻又不完全相同,木蘭的人生愿望卻“只想做個平民,不問政治,不求聞達”與寶釵以“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的態(tài)度相去甚遠。
3 情節(jié)設置
小說《京華煙云》在許多具體情節(jié)上,對《紅樓夢》也多有模仿。在《京華煙云》對《紅樓夢》各個方面的模仿中,最不成功的就是情節(jié)構(gòu)思上的模仿。林語堂是研究文化的大家,其文學作品,多以中西文化的溝通傳遞為主要使命,他的小說作品亦是如此?!毒┤A煙云》是林語堂的得意之作,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對西方人講中國文化,使西方世界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小說對《紅樓夢》的模仿,也多出于這一目標指向,這本無可厚非。但諸多情節(jié)不顧現(xiàn)實、邏輯、情理的合理性,生硬地模仿甚至照搬,非但不能成就其表達目的,反倒弄巧成拙,大有東施效顰之嫌。如:小說第四章“沐恩光木蘭如私塾,探親戚曼娘交新朋”中經(jīng)亞使壞導致木蘭從樹上摔下來,被曾老爺一陣暴打,接著曾夫人、曾老太太出場,其情景與《紅樓夢》中寶玉挨打,王夫人勸護、賈母怒斥賈政一節(jié)如出一轍?!毒┤A煙云》中因體仁出國留學滯留香港,孔立夫、姚莫愁、姚木蘭幾個人為了勉勵其一改前非,進取向上完成學業(yè),焚香限時限量寫信勸勉體仁一節(jié)也是對《紅樓夢》情節(jié)的模仿。
綜上所述,《京華煙云》之于《紅樓夢》已不僅僅是模仿和繼承,更融入他獨特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使《京華煙云》成為一部完整的成熟的具有獨立意義的小說。
參考文獻
[1]林語堂.京華煙云[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6(06).
[2]閆浩崗.具有“紅樓”血緣的兩部中國現(xiàn)代小說[J].紅樓學刊,2002(01).
作者簡介
張玲(1990-),女,漢族,江西省靖安縣人。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
作者單位
南昌工學院 江西省南昌市 330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