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福
在新課改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漸漸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打破填鴨式教學的局限。高中語文課堂中提問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效率,如何進行有效性的高中語文課堂提問,是當下高中教師亟待解決的難題。
高中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策略新一輪的教育改革后,高中語文課本所涉及的知識面更加廣泛更加貼近社會發(fā)展,相應的課文內(nèi)容也是更加深奧,難度變得越來越大。在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師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語文教學更加適應學生的需求和社會的需求。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性的提問能夠幫助學生積極思考、探索,發(fā)現(xiàn)語文學習的樂趣,大大提高他們的問題分析能力。
一、高中語文課堂存在的基本問題分析
(一)落后的教學觀念
高中語文知識面廣難度大,需要教師不斷的推陳更新,找出符合當下高中生適宜的教學模式,但是目前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還依舊守著傳統(tǒng)的“粉筆加黑板”的落后教學觀念。有些教師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將學習成績視作學生成才的標準,在課堂上依舊以教師為主,讓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教師無法將新課改下的語文情景詳細傳達出來,學生只能在一知半解中進行學習,久而久之,學生不僅會成績下降還會漸漸失去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二)忽略學生的差異性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高中生個體差異很大,然而教師在進行高中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通常會以一概全,忽略了學生的差異性。在教育壓力下,教師一味的追求班級的整體考試成績,以整體成績來進行課堂教學進度的調(diào)整,忽略了一些相對來說成績偏低的學生,長此以往,成績偏低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就無法跟上課堂進度,不理解的知識點越來越多,漸漸就會對語文學科產(chǎn)生厭煩情緒。
二、高中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策略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愛為學問之始”愛因斯坦的這句名言充分體現(xiàn)了學習中興趣的重要性,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知識面廣難度高,有些學生畏懼高中語文中深奧的知識點,高中語文教師的一些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法也是讓學生越發(fā)感覺枯燥和迷茫。在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教學,巧設語文教學情景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雨巷”案例:
師:同學們我們先看一個短視頻,大家觀看后討論下有什么感受(教師打開一個短視頻,視頻中是撐著一把油紙傘的女子在淅瀝的雨中慢慢的走進悠長昏暗的古巷中)。
生:看完視頻后有些沉重的感覺。
師:這位同學說的不錯,雨通常給我們的感覺是帶著一絲絲不可名狀的憂傷,而古巷帶給我們的是歷史般的沉重,當這兩種景象和一位憂傷情緒的女子相結(jié)合又是怎樣的一種不可言喻的憂愁呢?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戴望舒先生的《雨巷》,來感受戴望舒先生給我們描繪的是一幅怎樣凄清冷漠的景象。接下來我會播放《雨巷》朗誦,同學門閉上眼來感受一下戴望舒先生所要傳達的情感。
教師在課堂一開始就讓同學們進入即將要傳授的語文課堂情景中,短時間內(nèi)激發(fā)他們的探索欲望,讓他們能夠被視頻中的憂郁氛圍所感染,有助于接下來對《雨巷》中所描繪的朦朧之境有深刻的感受。
(二)立于基礎巧設問題
高中語文所涉及的知識面較廣,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的時候一定要根據(jù)學生對語文知識掌握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設計,而且問題的設計也要立于課本的基礎之上,不能夠偏離課本,否則無法讓學生在進行問題思考的時候了解課本內(nèi)容。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林黛玉進賈府”案例: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中哪部是著重描述愛情故事?
生:紅樓夢。
師:不錯,《紅樓夢》中人物多關系復雜,要想徹底理解紅樓夢這部名著是需要很多年研究的,今天我們就學習《紅樓夢》中的一節(jié)“林黛玉進賈府”,同學們知道林黛玉為什么要進賈府嗎?
生:因為她沒有生活依靠。
師:林黛玉進入一個等級森嚴有很多繁文縟節(jié)的大戶人家,同學們在進行課本的學習中結(jié)合林黛玉進入賈府的原因思考林黛玉生活在賈府中有什么樣的感覺。
教師在詢問學生林黛玉在賈府中生活的感受這個問題之前詢問了林黛玉為什么要進入賈府,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林黛玉生活無所依靠是她進入賈府的主要原因,教師立于林黛玉家境的基礎進行問題的引出,引領學生向問題的正確方向思考。
(三)預留足夠的思維時間
高中語文內(nèi)容深奧,教師提出的問題所涉及的內(nèi)容很多,學生在進行思考的時候需要結(jié)合多方面的知識做出最終正確的答案,因此教師在提出問題的時候,需要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在把握問題的一定難度的同時也要考慮到給同學們預留思維的時間和空間。教師不要因為課堂時間有限就在問題提出后不久給出參考答案,這樣不利于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的提升,也不能完全發(fā)揮出教師所提的問題的原有作用。
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四“竇娥冤”案例:
師: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的第二層,思考竇娥雖然在赴刑場時受到很多的苦難,但是她為什么還是要提出走后街,舍近求遠呢?
教師這個問題所涉及到的內(nèi)容不僅僅與竇娥本身善良本性有關,還與竇娥所處的社會背景有關,通過這個問題,可以反映出當時的封建社會的腐敗與黑暗。這個問題能夠很好的幫助學生提高問題分析能力,讓他們能夠?qū)⒄n本知識和教師上課時所教的背景知識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進行問題的整體分析,而不是單一分析。教師應該給學生預留足夠的時間,讓他們獨立思索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短時間內(nèi)就將答案告訴他們,這樣只會白白浪費一次鍛煉思維能力的機會。
(四)正確的評價體系
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教師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教師的一句贊賞一句批評都會影響著學生日后的學習狀況。在進行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建立正確的評價體系,對表現(xiàn)好的同學要有一定的嘉獎,對表現(xiàn)較差的學生,也不能過分批評,要讓他們明白哪里做得不好,哪里需要改進,如果過分的批評,只會讓學生更加討厭高中語文這門學科,這樣勢必會影響學生的日后學習,由此可見,正確的評價體系,是高中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雷雨”案例:
師:(讓學生們觀看《雷雨》中的第一場影視作品后)同學們看了《雷雨》第一場視頻后對周樸園和魯侍萍兩位人物有什么想說的?
生:從第一場中可以看出周樸園的虛偽奸詐,魯侍萍的心情十分復雜。
師:不錯,分析得很到位,看來是認真看了視頻認真思考了。那么從第一場中可以看出周樸園和魯侍萍是在怎樣的一種環(huán)境下相遇的?
生:是在壓抑的環(huán)境相遇的,可以從文章的開頭的環(huán)境描寫中看出來。
師:你分析的很精準,不錯(教師鼓掌贊賞),要繼續(xù)努力。大家都要向這兩位同學學習,認真思考問題,才能夠更加深刻的了解課本的知識。
三、結(jié)束語
教師是勤勞的園丁,是指引道路的航標,教師在進行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課堂教學方法的革新。在新課改下,高中語文難度越來越大,教師應該通過正確的教學提問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引導他們積極思考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問題分析能力。雖然語文教學課堂提問存在一些問題,但是相信在教學者的不斷完善下,問題的設計和提問方式將會越來越適合高中生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讓他們能夠在愉悅的氛圍中進行高效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宮彩燕.高中語文課堂提問實踐研究[J].求知導刊,2014,(20).
[2]楊永忠.淺談以問題為導向,打造高效語文課堂[J].亞太教育,2015,(15).
[3]趙方.分析高中語文課堂高效提問的問題與措施[J].教師,2015,(15).
[4]牛秀云.初探新課改下高中語文課堂提問的重要性[J].時代教育,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