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琴
摘 要: 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商務英語實踐能力是商務英語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的核心任務,但是如果認為只要設置相關的課程、創(chuàng)造商務英語實踐的環(huán)境、進行精彩的課堂設計和改革對學生的考核方式,這兩個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就是水到渠成的話,那么就走進了“頭痛醫(yī)頭”的誤區(qū)。教育只有回歸到本原處,從啟蒙心靈入手,學生應用商務英語的動力才會從內向外散發(fā),個人的成長才因此是可持續(xù)的和生態(tài)的。
關鍵詞: 跨文化交際能力 商務英語實踐能力 本原的 生態(tài)的
1.引言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商貿往來更趨頻繁,這給商務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提供了無窮多的機會。反觀商務英語專業(yè)學生現(xiàn)狀,情況不容樂觀。某些學生把他們的青春沉湎于手機游戲或者各種社交軟件里,只有部分學生能夠擺脫其誘惑,把手機視為工具,利用它的便利,為自己的學習和成長助力。部分學生對于未來很茫然,因此每一天隨波逐流,只有部分學生對未來有清晰的想法,因此他們在每一天里都是充實的。部分學生淪落為“單向度的人”、“空心的人”而不自知,更不會以此為悲哀,只有部分學生明白完整的生命內含多個方面的完善,從而有意識地汲取不同方面的營養(yǎng)。這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現(xiàn)狀,所有的理論主張及所有由這些理論引導的方法論必須直面這個現(xiàn)狀,必須以解決這個現(xiàn)狀為旨歸。否則,各種新的嘗試便會落進紙上談兵的俗套,或者說,便會回到為文章而文章的舊路。培養(yǎng)學生的商務英語應用能力,自然不能繞開這個總的前提。
教師可以從學習主動性比較高,因而各方面能力比較突出的少數(shù)學生那里得到啟發(fā),那就是如果學生有了對于未來的某種期盼,就會產生很強的動力,自然而然不再特別需要外力的監(jiān)督和催促。他們希望從教師那里得到的是方法上的指導和他們在前行過程中的解惑。正因為此,他們才會對手機的各種誘惑完全免疫。不僅如此,他們還會利用手機獲取各種必要的信息資源,提升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質量,比如有的學生會利用手機學習哈佛或者耶魯大學的公開課。通過這種方式,他們利用世界上最好的學習資源,極大地提高自己的識見能力及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同時,在處理和手機的關系中,他們學會看似簡單實則深刻的道理:許多事情本無所謂好壞,一切都依賴于自己如何對待??傊?,如果學生是理想的追求者,是意志的強者,用尼采的話說,具有“超人”般的意志,那么學習自然而然就會發(fā)生。顯然,問題的關鍵是學生要找到召喚他們的那個聲音。一旦他們找到了,其他的就會水到渠成。所以在談到商務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前,要首先弄清楚這個基本道理,走近教育對象,熟悉他們的心理,從最根本處進行把脈,在尋找自我“使命”的路上為他們加油解惑。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就這樣認為:“培養(yǎng)人才,鍛煉人才,造就人才,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大學只是提供了教育這部分的基礎,培養(yǎng)的是人才的“毛坯”……人才,不僅僅是知識結構的問題,還有品質、能力、眼界、社會責任感的問題?!盵1]人,是許多方面的綜合。培養(yǎng)學生的商務英語應用能力,要建立在把學生視為一個個有機的綜合生命體的基礎上。
2.商務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2.1跨文化交際能力
林孝成認為,對國際商務本科專業(yè)的學生而言,外語能力除一般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外,還應包括商務英語能力(具體包括商務背景知識、商務背景中使用的語言和商務交際技能。)[2]。陳準民、王力非認為,高校商務英語專業(yè)培養(yǎng)的是“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yǎng)和跨文化交際與溝通能力,能在國際環(huán)境中用英語從事商務、經貿、管理、金融、外事等工作的復合型人才”??梢钥闯?,他們都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商務英語實踐能力是商務英語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中的核心任務。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指在跨文化交際語境中,交際者得體(符合目的文化的社會規(guī)范、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有效(實現(xiàn)交際目標)的交際行為能力。這一定義內含若干其他能力。這就仿佛你打開了跨文化交際能力這扇大門,里面縱橫交錯地內置有許多房間,而且房間和房間之間相互連通。為了從這扇門從容地走出去,你需要把握好每個房間里面的小世界。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如何能夠讓自己的行為符合目的文化的社會規(guī)范、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呢?這就牽扯到相關學科的設置,包括目的文化及本國文化的歷史、文化、心理、政治、哲學及文學等。美國教育思想家馬克·范多倫認為大學應該繼承文藝復興時期的教育傳統(tǒng),承諾培養(yǎng)博學的人。這看起來好像是非常崇高的理想,但是它其實有著非常切近的現(xiàn)實性。為了準確地把握目的文化的脈搏,并且自如地在兩種文化間穿梭,對兩種文化的熟稔是必要的前提。這在跨文化交際方面尤其重要,因為一旦交際失敗,就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
但是即便與跨文化相關的各種學科都配備齊全,也依然無法保證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從知識到能力,需要有意識地反復訓練。教育者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的環(huán)境,比如在課堂上,教師改變教學方式,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得到盡可能多的訓練。在課下,讓學生走進實習基地,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把課堂上的東西學以致用。如果有機會,可以讓學生走出國門,直接體驗國外的文化,在和本國的文化碰撞中,學會如何更有效地在兩種文化間融通。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國際商務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就是“使學生成為能交流各國文化、掌握外語及擁有個人國外經歷的復合型人才”[3]?!皳碛袀€人國外經歷”本質上就是跨文化能力的直接訓練。如果做不到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訓練學生,至少需要建立虛擬的情境讓學生得到機會訓練。商務英語專業(yè)的核心是實踐性,如果沒有實踐,商務英語專業(yè)只能是一副空殼。變革教學方式,創(chuàng)造適宜的實踐環(huán)境之外,還要改革考核方式?,F(xiàn)在通常的考核,強調機械的記憶,不強調能力的應用。而即便是機械記憶的東西,考完之后也被置之腦后。這種沒有經過內化吸收的信息怎么能夠變成有效的知識呢?更別提應用能力的提高。也許有的學生會以桂詩春教授的話為自己作擋箭牌,振振有詞地說,現(xiàn)在學習的知識等到畢業(yè)的時候,就已經過時,既然學了畢業(yè)后也無法用上,還不如不學。桂教授這樣的說:“以平均知識半衰期為6年算,一個大學生畢業(yè)時,其4年所學知識可能有30%已經老化……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人類知識的半衰期大為縮短,有人認為,一個互聯(lián)網資源的半衰期只有6個月。更有人估計,人一生中用到的知識,只有20%是來自學校,其他的是來自其他的渠道。”他的本意是鼓勵人常學常新,否則就要落伍,與時代脫節(jié)。這種情況的發(fā)生,究其原因,是學生以為有關跨文化的課程沒有外貿函電、商務英語談判等科目那么實用。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必須破除他們思想中的這一道屏障——即諸如英美文化、英美文學、大學語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等課程不太重要,只是外圍的課。只有理解這些課程的精神,才能夠真正地掌握目的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社會規(guī)范、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的不同,養(yǎng)成對文化之間不同方面的包容和尊重,從而才可能在不同的文化間實現(xiàn)有效的溝通。endprint
2.2商務英語實踐能力
商務英語實踐能力是指能在國際環(huán)境中用英語從事商務、經貿、管理、金融、外事等工作的能力。其中前提是學生對商務、經貿、管理和金融等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然后才可以提高到運用的層次。這同樣需要通過在課程設置、教學手段、教學方法、考核評估、實踐環(huán)境等方面的變革和建設落實。這些課程配備了,只是具備了商務英語實踐的外部條件。如何讓外部條件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效用,轉變成每一個學生實實在在的商務英語實踐能力,這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商務英語專業(yè)因為相對較新,難以從傳統(tǒng)的英語專業(yè)教學中吸取有針對性的經驗,所以創(chuàng)新在所難免。而且傳統(tǒng)的英語教育的確無法為商務英語教學提供有針對性的佐助。2000年中國高校外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制定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規(guī)定對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是,“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培養(yǎng)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廣博的文化知識并能熟練運用英語在外事、教育、經貿、文化、科技、軍事等部門從事翻譯、教學、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復合型英語人才”。顯然,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商務英語實踐能力并沒有被列在其中。此外,即將出臺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中,培養(yǎng)目標同樣沒有“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商務英語溝通能力”??偠灾?,這兩種能力只能是商務英語專業(yè)本身的培養(yǎng)目標。
商務英語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前提是建立在學生對商務、經貿、管理、金融、外事等相關知識的掌握上,并且在實踐過程中加深對這些方面的理解和掌握。這里的實踐可分成課堂模擬實踐和課下在真實環(huán)境中的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靈活地解決問題。同時,通過實踐,讓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和生活掛鉤,當學生意識到所學有用時,在課堂上就會參與得更多。實踐和教學相互增益,是非常良性的循環(huán)方式。當然,這只是理論上如此。如何讓學生沉浸在商務知識的海洋中并且在這遼闊的海洋中自由游弋?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很重要,教師要依靠巧妙的課堂設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在課下通過各種方式吸引學生持續(xù)的精力投入。但是再好的設計和方法也無法保證吸引每個人的注意力,因為這畢竟來自外在的影響,而不是直接地來自心的需要。學生如何發(fā)自內心地需要教師給予他們的東西呢?這里有許多心理功課教師需要補上。一堂課的精彩不在于教師如何精彩,而在于學生參與了多少,收效怎樣,他們在課堂上的熱情能不能夠延續(xù)到課下。如果不能,這種教學則是不可持續(xù)的。作為教育者,一個班級幾個學生甚至一些學生的優(yōu)秀不應該是教師的最高目標,教師需要的是讓每個人不同程度地參與進來。畢竟,教育是為每一個人,而不只是為了幾個人。而且,教育并不簡單的就是分數(shù)和成績,也并不簡單的就是各種能力的相加。它更像一個充滿各種養(yǎng)分的土壤,每個學生在其中都吸收了養(yǎng)分,得到了成長。所以,這一切的前提是“心”,教師如何用愛和智慧點燃一顆顆心靈,使他們主動地放棄諸多使其分心的物件,投入學習和實踐中。如果引領學生真心地喜愛商務英語專業(yè),從喜愛那里就會生出綿延不絕的參與動力,再加上配套的實踐環(huán)境、教學方法、教學設計、良好的師資、商務英語實踐能力的提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杜威說過:“興趣是有活力的、投射的、有推進力的。”[4]還是讓教育回歸到它傳統(tǒng)的面目,回歸到愛和生命的根底上,從那里開始解決關于商務英語實踐能力的問題。如果教育依然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話,那么這樣的教育是沒法持續(xù)發(fā)展的。
2.3精神力量的喚醒
“無論教得多么出色,無論學習機會多么難得,沒有學習動力者學不到任何東西”[5]。要培養(yǎng)這兩種能力,除了相關課程的設置、課堂的設計、考核方式的變革、實踐基地的建設等外,還需要孵化出某種精神力量,這種力量可以確保學生把這一切外在因素融合進自己的努力,從而達到最優(yōu)的學習效果。這股精神動力的來源是哪里呢?外部力量當然是其中的一個驅動力,例如考試和獎學金等。從實際情況看,考試和獎學金的力量非常有限,而且它只是對部分學生有吸引力。在大學時代,能夠不掛科成為一部分學生的信條,所以考試能過就好。獎學金的情況與之類似,只是情況相反而已——它針對的只是學業(yè)優(yōu)秀的小部分學生。即便如此,獲得獎學金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合格也無法畫上等號,因為高分低能者比比皆是。而且,僅僅是針對考試的學習,能夠有多少有價值的東西融進了自己的血液中還要打上一個很大的問號。針對這個問題,需要變革考試的形式,使得考試實現(xiàn)從關注信息的機械記憶到關注對知識內化和對應用能力的檢測。通過這些改變,可以在某種程度上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對應用的重視。但這種外在的方式有些“專制”,如何才能讓學習成為學習者的自愿行為,讓學習者的學習欲望由內而外地散發(fā)開來呢?要回到個體對那個召喚自己的未來的求索方面。當他們踟躕在求索的路上,教師應該盡力為其提供心理上的指導,幫助他們盡快找到方向。所謂教育,就是教育者把學生看成一個個有機體,盡最大力量促進他們的成長。我們要培育這樣的土壤,讓學生秉承他們獨特的心性,追尋自己的未來。而不應該以我們的力量,強力灌輸給他們一些理念,從而把他們塑造成我們想要的樣子。千篇一律的面孔,千篇一律的心性,像機器一樣精準而有效地運作,并不是人的模樣。也許齊格曼·鮑曼會認為,這是現(xiàn)代性本身的問題。但是作為教育者,我們不可以明知是問題,仍然將之奉為“教育圣經”。哈佛大學認知心理學家加德納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為教育者提供另一角度的思考。他認為,每個人都擁有八種主要智能:語言智能、邏輯一數(shù)理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所以,我們不能用同一個標準要求所有的學生,即便這個標準看起來非??茖W。我們要革新現(xiàn)有的評價學生的套路,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盡可能讓每個學生閃亮的地方都得到認可,并得到發(fā)展的空間。福柯在《規(guī)訓與懲罰》中說:“如果一種機構試圖通過施加于人們肉體的精確壓力來使他們變得馴服和有用,那么這種機構的一般形式就體現(xiàn)了監(jiān)獄制度,盡管法律還沒有把它規(guī)定為典型的刑罰?!蓖ㄟ^外力強加的方式,將活生生的自由的身體規(guī)訓成有用的機器,這無異于在監(jiān)獄中受刑。教育者應該樂于看到每個生命有自己的面貌,我們只要在他們的成長中,幫助他們更近地走向夢想就好。這種關于生命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一旦他們有了方向,一切就是自然而然的了。教育者大可不必唯西方流行的各種理論,流派和方法論馬首是瞻。國內傳統(tǒng)的東西如果深入挖掘,有很多值得保留并加以發(fā)揚的。雖然時移世易,但是內里包含的一些要義并不以時間地點為轉移。桂詩春教授曾說:“為了所實現(xiàn)的目標可以不問個人的利益得失,不計較所花的金錢和時間,不在乎上下班和休假與否?!币坏┱业搅俗约合矚g的方向,接下來所有的努力都會自然發(fā)生,強制下的學習效果根本無法和它相提并論。
3.結語
“跨文化交際能力”、“商務英語實踐能力”是商務英語專業(yè)學生所要培養(yǎng)的核心能力。但是教育者如果只是就事論事,無論怎樣的專業(yè)設置、課程設計、軟硬件的配套設施、考核制度,都無法保證學生持續(xù)的熱情投入,保證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而無法保證每一個學生在這兩方面能力的養(yǎng)成。而且,教育是為每一個人的,我們不能讓一些人的光芒遮蓋暗淡的面目。歸根結底,教育首先是心靈的啟蒙。怎樣讓學生從虛擬的世界里走出來,是教育者先行要解決的問題。如果沒有強健的心靈,只是高舉應用能力這面大旗,那么這面大旗如何持久地飄揚,終究是個未知數(shù)。
參考文獻:
[1]黃達人.大學的聲音[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29.
[2]林孝成.國際商務本科人才能力培養(yǎng)研究[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8(12).
[3]陳晉,肖東生.美國國際貿易人才培養(yǎng)模式初探[J].外國教育研究,2002(3).
[4]杜威,著.羅德紅,楊小微,譯.我的教育信條[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13.
[5]拉塞爾·L·阿克夫,丹尼爾·格林伯格,著.楊彩霞,譯.翻轉式學習[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