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斌
【摘要】 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高中生物學科的教學需求也需要與時俱進,以滿足新課改要求,實現(xiàn)教育的轉型。為了更好地迎合時代發(fā)展需要,整合教育資源,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發(fā)展自己的個性,提高班級整體的生物學科素養(yǎng),對高中生物分層教學的研究和實踐應運而生。為了提高生物教學成效,革新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法,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分層教學法,優(yōu)化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教學內容,重視學生對生物學科的情感和態(tài)度,并構建學生正確的學科觀念,培養(yǎng)學生從理論到實踐的能力。加強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分層教學的實施辦法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對于后續(xù)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開展具有一定參考價值。本文結合分層教學法的理論基礎,通過事例說明,補充了生物學科分層教學的研究內容,力圖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 高中生物 分層教學 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7)09-022-01
0
1. 高中生物分層教學的理論基礎
在高中生物學科中運用分層教學,是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的。分層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意指教師通過對學生實際學習差異等的分析,針對性的將學生按照興趣愛好、優(yōu)勢劣勢、學習習慣、成績高低等區(qū)別,將學生分為優(yōu)勢互補、水平相近學習小組,并為不同層次的小組設置相應的學習和探究內容。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主要是為了更好地迎合素質教育要求,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面向所有學生,正視學生個體差異,有針對性選擇而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工作,促使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高中生知識水平能力存在差異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適應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導致理論基礎差,自信心受損。教師根據每個小組學生的認知能力制訂不同的教學方案和計劃,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己被重視,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通過與自己能力相符合的任務,調整自己的學習節(jié)奏,實現(xiàn)均衡提高的教學目標。
2. 高中生物分層教學的實踐方向和教學內容
2.1根據教學大綱,設計教學模塊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需要先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科學備課,才能保障教學內容能夠順利實施。首先教師需要立足于班級學生的整體生物水平認知能力,在對學生層次進行深入分析后,將課程內容中的基礎知識、重點難點進行合理分配和設計,分層處理不同難度的知識點。分層教學一般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分別為能力優(yōu)異者、能力中等者和基礎較差者。通常第一組學生需要為其設置具有一定挑戰(zhàn)難度的課題,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第二組需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逐漸產生挑戰(zhàn)難題的意識。第三組需要學習并鞏固基礎知識,逐步養(yǎng)成較好的學習習慣。高中生物學科中有很多抽象的生物理論知識,部分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故教師需要合理設置教學模塊,通過案例說明,讓學生能在短時間內最大程度的理解教材內容。教師可以設置一些課堂導入的情景內容,準備一些能夠引起學生探究熱情的生物實驗,讓學生動手操作,或在教師指導下產生實踐操作的意識。
2.2課堂分層設計,提升學生整體水平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實踐分層教學,教師需要對課堂內容進行分層設計,從教學細節(jié)中著手,確保分層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中的順利開展。為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不同的課堂探究目標,讓學生在自己的層次上合理展開探究活動,進而提升班級學生的整體水平。例如,在學習“單細胞結構”相關的內容時,教師需要結合實驗教學,通過顯微鏡讓學生對其有一個具象的了解,明白膽細胞結構與其他細胞的相同和不同之處。教師可以讓需要鞏固基礎的小組熟悉顯微鏡的操作方式,并對單細胞生物進行觀察,畫出示意圖。讓需要提升的學習小組完成除單細胞形狀和特征之外的更高層次任務。讓學生都能夠在原有認知能力水平基礎上得到能力的提高。并且,教師需要合理安排課程時間,給能力較差的學生更多的解題時間,并在課堂知識講解結束的時候,見縫插針的為這部分學生制定一些基礎性和概念性的題型,引導這部分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內容。然后為能力較強的學生設置培優(yōu)題型,提高這些學生的解題效率,促進其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的養(yǎng)成。
2.3制定課后學習計劃,促進學生實踐
課后知識的鞏固也是學習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不僅能讓學生更好的消化和吸收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也能給學生更多自主思考、研究分析的機會。教師要趁熱打鐵,為學生制定合理的課后學習計劃,讓學生從陳舊的課堂學習和課后練習中解放出來,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生物學科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不僅能夠拉近學生與自然的距離,還能夠讓學生的生活更富魅力。教師可以通過課后引導學生展開相關知識的生物探究實踐,保證課堂學習內容在實踐中得到應用。例如,在學習“植物的向光性”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分發(fā)花籽、菜籽等植物種子,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生物知識,自行種植成苗。在種子長成幼苗后,讓學生制作開孔的小盒子,并將之放于向陽處,定期觀察植物的生長情況,并為其制作成長日志,在課上共同探討和分析。學生能夠在種植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生物知識的快樂,也能不知不覺掌握很多理論知識。也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自行選擇種子的種類,便于在課堂上展開對比活動。或進行小組競賽,比拼植物生長的速度,并總結種植技巧,不僅能熟記”植物向光性“這一知識點,還能了解植物生長與陽光、水份、土壤等的關系。在進行課后實踐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注重分層式引導,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展開實踐,并對其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開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科的潛力。
[ 參 考 文 獻 ]
[1]苗培明.淺談在新課程下加強高中生物分層教學的幾條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2(24):195-195.
[2]郭麗芳.分層次教學理論在高中生物課堂的實踐[J].新課程·中旬,2015(23):54-54.
[3]李晶華.分層目標教學法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文房四寶,2013:92-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