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海
摘 要:當前,習作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的難點,也是小學生們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課。教學中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只要長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勞的小蜜蜂,與學生一起多思考、多積累、多練筆,培養(yǎng)學生對作文的濃厚興趣。本文在此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對如何做好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做了幾點探索。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寫作方法
作文是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反映。小小的一篇作文就囊括了語文的許多知識點:字詞句的應用、標點符號的用法、修辭手法的使用等等。由此,搞好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師必須認真面對的課題。
一、圍繞識字教學,注意說話訓練
識字是小學生進行閱讀和寫作的前提。加強口頭語言的訓練,又是提高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的基礎。首先,從組詞開始,引導學生說簡單的話,把識字跟學生已有的語匯基礎聯系起來,擴大學習范圍。這樣既要保證教會學生讀音、偏旁,又要啟發(fā)學生從已經掌握的詞匯中說出與新字有關的詞。其次,再根據這些詞說一句話,更進一步通過聯想后,用上所列出的詞語,讓學生說一段意思完整的話,久而久之,學生不僅理解了字的意義,還同時進行了口頭組詞、造句說話的訓練,漸漸的,學生就有了想要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動機,教師再加以因勢利導,運用擴充句子的辦法,引導學生把話說得更生動、準確。有存儲才有提取,通過不斷積累,如此循序漸進,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語言表達能力有了提高,,這樣就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除此,還要利用朗讀、背誦、復述課文、看圖說話等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采用多種形式培養(yǎng)學生從小愛說、想說、敢說、按規(guī)范說話的能力,為今后寫話、作文做好充分準備。
二、營造作文氛圍,激發(fā)寫作興趣
在我看來,作文就是用文字符號來記錄人突然產生的靈感、情感、思想、發(fā)現等的生命活動,是一種智慧的表達。平時的習作教學當中,老師要營造各種寫作氛圍,使學生能產生濃厚的寫作興趣,使他們在選材、構思、布局等一系列過程中“實現自我”,真正的做到“我手寫我心”“我手抒我情”。此外,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應該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來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讓學生的求知欲以及內在興趣都能得到極大地激發(fā)。
三、以課堂為契機,教會學生學會表達
當前語文教學中存在嚴重的說寫脫節(jié)現象:教師對作文本上的習作語病改得細致入微,但對學生平時口語中的句法或修辭等方面的毛病卻忽略輕視。學生說且不能,怎么能寫,所以,要把糾正學生口語中的每一處語病,當成作文教學工程中細碎而又重要的經常性工作;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說話活動,如講故事、演講、辯論等,讓學生充分鍛煉自己的口語能力。口語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必然會相應提高。
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最主要的方法莫過于讀中學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相得益彰。小學語文每個單元都是圍繞一個主題來編排的,每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來彰顯單元主題。細讀每一篇課文,就會發(fā)現篇篇都有習作練習的結合點,或結構,或表達,或遣詞造句等。所以在課文教學時,若能引領學生積累、領悟、揣摩并及時運用寫作方法,那必定在習作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有的文章排比句或疑問句的運用;有些文章的標點符號很典型;有些文章的結構分析;還有些文章的修辭方法和成語的運用等等,教師根據教學進度有選擇地讓學生仿寫學習過的文章,通過各種仿寫的訓練,達到會用會寫的目的。慢慢地,學生把學到的表現形式、手法不自覺地用到了自己的作文中來,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加強指導,傳授寫作方法
大多學生作文時的所表現出的共性是“眼前閃爍著事物的形象,筆下卻形容不出來。”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必須做到:第一、認真審題,搞清本篇習作的范圍和寫作重點,在習作教學中,通常接觸到的是記敘文體,所要學的內容又以人物、事件、環(huán)境為主。但人物、事件、環(huán)境這三者往往是互相揉和和在一起的,又各有側重點。第二、要使學生作文時有話可說,教師要進行充分備課,明確寫作目的、要求,注意獵取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人和事乃至周圍環(huán)境,切記習作題目往黑板上一寫,簡單幾句要求一說了事。第三、幫助學生編制寫作提綱。提綱是學生的作文的構思過程,因為學生作文時,要么無話可說,要么語無倫次,空話連篇,從早上眼睛一睜寫到晚上上床熄燈,一筆流水帳。這就需要有一個組織和整理材料過程,搞清哪些應詳寫,哪些應略寫,哪些先寫,哪些后寫,怎樣搜集和組織材料、怎樣譴詞造句,怎樣結尾。這樣才有條不紊,條理清楚。
五、注重評改,鼓勵學生習作
在新課標下,評改學生習作應以學生為主體,實行自改自評、小組評改、集體評改相結合。自評自改是在指導學生明確作文目標,牢牢掌握評改方式的前提下,進行成功評價與自我調整。先對自己的習作可取之處進行自我評價,并推薦自認為寫得成功的地方。這樣既得到同學肯定和賞識,又學到了別人許多長處。小學生大多對自己充滿信心,具有愛表現的心理特征,時刻渴望得到老師肯定的評價。教師經常性的正面評價,是學生感受愉悅的根本所在,也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自評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推出公認寫得好的作文,在多媒體展示臺上展示,供人欣賞,大家都來賞識好作文成功之處在哪里。對作文能力強的學生來說,會更各顯風采;對作文不太突出的學生,也會增加作文靈感。小組評改時將學生按寫作基礎分成不同的小組,每組都配有優(yōu)秀生、良好生、一般生和后進生,突出以好帶差。教師只是巡視,解決各組碰到的困難,必要時參與能力稍弱組的評改。最后由各組長上臺,在多媒體展示臺上展示該組的習作,并解說優(yōu)點與不足,最后由教師挑選優(yōu)、良、一般的習作進行點評。
六、結語
綜上,在習作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要按照小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和認知狀態(tài),始終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思想認識的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注重積累寫作素材,指導寫作技巧,提高學生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胡旭青.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探索[J].新課程·小學,2014,(6).
[2]李建平.談談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J].小學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201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