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靜
摘 要:任務型教學通過讓學生完成任務活動來獲得語言。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任務的設計主要分三個步驟:前任務(pre-task),任務環(huán)(task-circle),語言聚焦階段(language focus)。文章對三個步驟進行了介紹,并討論了它和傳統(tǒng)教學法的區(qū)別,即在學習過程的三個步驟的順序不同,輸入材料和任務設計的真實性,語言功能的獲取方法這三個方面都有極大的區(qū)別。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前任務;任務環(huán);語言聚焦階段;傳統(tǒng)教學法
一、引言
任務型教學法是20世紀80年代建立的一種新的語言教學模式,是交際教學法的一種發(fā)展,它讓學生在完成課堂任務的過程中習得語言。任務型語言教學活動更接近于自然的習得(acquisition),而不是傳統(tǒng)的老師傳授,學生有目的的學習(learning)。它摒棄了過去那種太過于強調語言輸入,忽略了語言加工和輸出的傳統(tǒng)思維。英國語言學家Jane Willis 提出了任務型語言學習法的理論框架,包括前期任務,任務環(huán),語言聚焦三個部分。Nunan(1989)將任務分為真實性任務(real-world tasks)和教學性任務(pedagogical task)。真實性任務就是真實的社會性任務,如機場接機、餐館點餐、給外賓當導游等;而教學型任務則是課堂內的活動,如聽錄音并復述,小組討論等。
二、Willis的任務型學習框架
英國語言學家Jane Willis提出了任務學習法的基本理論框架,包括前任務,任務環(huán)節(jié),和語言聚焦(語言點)
(1)前任務(pre-task): 教師引入主題和任務,并提供真實的材料和數(shù)據(jù),以便引起學生對某些語言形式的注意;介紹任務的要求和實施任務的步驟,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2)任務環(huán)(task-circle): 由任務,計劃,匯報組成。①完成任務:學生以小組形式交流 表達意見,獲取信息。學生根據(jù)自己在任務中的角色主動進行交流互動。這一階段主要強調語言的流暢性,不講求精確準確性。②完成任務并獲取信息后,學生要計劃匯報任務的完成情況和結果。由于即將在公開場合進行匯報,學生在草擬和排練演說的內容時應該將注意力從語言的流程性轉移到準確性上來。③計劃完成后,學生要向全班匯報本組的任務完成情況,全班學生可以比較其他人在處理同一問題時采取的不同方法途徑,或者其他人如何用不同語言形式表達表達同樣的意義。
(3)語言聚焦階段(language focus):幫助學生學習句法,詞組,詞匯方面的知識。幫助學生強化他們已經掌握的語言知識。操練新的詞匯,短語和句子。
三、任務型學習和傳統(tǒng)的傳統(tǒng)教學法(PPP)學習的區(qū)別
所謂的傳統(tǒng)型PPP學習注重知識的為本和教師課堂講授,Peter Skehan把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presentation-based apporach)概況為3P,就是呈現(xiàn)(presentation)、練習(practice)、表達(production)。這種教學模式以語音形式為中心。
(1)任務教學中呈現(xiàn)環(huán)節(jié)沒有了,但學生表達部分更加突出了,增加了學生的輸出練習機會,把重點放在了學生的習得(acquisition)而不是學習(learning),語言教學階段被放在了最后一個語言聚焦環(huán)節(jié)。而傳統(tǒng)教學法新語言點的教學是第一步,為學習者明確了學習任務和目標,奠定了其后學習的基礎,第二步是練習,通過詞匯,短語,句型的各種練習促使學習的發(fā)生,例如做選詞填空,翻譯句子。最后一個步驟才是輸出,認為學生已經掌握了應該掌握的知識點,可以進行交流輸出了。可以說,任務型學習過程和步驟和傳統(tǒng)PPP學習步驟是完全顛倒了順序。
(2)任務教學法更注重任務設計時的語言、情景的真實性原則(the authentic language and situation principle), 設計任務時要提供給學生明確的真實的語言情景,語言信息,并且語言形式要符合語言實踐功能和語言規(guī)律,使學生在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自然的情景中學習語言。其中有兩方面的真實性尤為重要:
一是任務內容的輸入材料必須具有真實性,應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材料為主題,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教材。輸入的形式應該多種多樣,例如報刊,小說,電影電視作品。
二是任務的真實性,傳統(tǒng)教學法教師設計的任務往往是假任務,所謂的假任務是為了練習而練習,而不是為了完成任務為目的。學習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表達上,而不是語言的形式上?;蛘咴O計的任務不符合語言實踐功能和語言規(guī)律。例如在學習見面問候打招呼的過程中,教師先做了呈現(xiàn)(presentation)給學生演示了一套教科書式的標準流程
A: How are you?
B: I am fine, and you?
A: I am fine too.
然后讓學生兩個人一組照此標準機械演練,一個扮演A,一個扮演B??墒俏覀兌贾?,在現(xiàn)實生活中,英語母語者一般不會按照這個死板流程對話。所以當我們的學生遇見一個英語母語者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對話時都會不知所措。任務型教學法會設計一個最接近真實場景的任務,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學會活的,最真實地道的語言。例如,在前任務階段,老師首先會介紹并演示多種問候和回答方式,基本都會采取于真實場景,通過給學生放映錄音錄像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老師會設計多個場景,老師和學生在馬路上相遇互致問候,閑聊幾句。和鄰居在門前相遇,打招呼。學生和學生在食堂相遇,打招呼,閑聊幾句。
(3)任務型教學法中,學生在掌握語言形式的同時,學會自我培養(yǎng)掌握語言功能的能力。每一個階段的任務設計都有一定的導入性,使學生在學習語言形式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的任務來理解語言功能,并運用于交際活動中,自己進行推理和演繹,在交際中真實的應用。而傳統(tǒng)型教學是在教學前階段通過教學技巧引起學習者注意。
四、結語
任務型教學法強調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在完成真實任務過程中主動解決問題,獲取知識,溝通交流。而傳統(tǒng)教學法強調的是輸入,吸收,輸出這樣一個過程,學生被動學習。我們還要在交際法的理論基礎之上,繼續(xù)探索創(chuàng)新,使任務型教學法更加適應中國課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