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學生創(chuàng)建平安校園,全面保障學校及師生生命財產安全,讓小學生不受安全問題干擾,盡顯求知之需,更大膽、勇敢地學習、探索、成長,小學該如何進行安全管理。
關鍵詞:小學 校園安全 管理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055-02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安全是最基本的需求,比起好奇與探索的需求,人對安全感、保障感、無所焦慮、無所畏懼等的需求更優(yōu)先、更強烈。我們可以明顯觀察到:人在初入陌生環(huán)境中,本能地先尋求安全感,然后才開始探險,認識新事物。觀察人類嬰兒,這點更為明顯。幼兒初入陌生環(huán)境時,自然緊靠母親身旁,唯有如此,才從母親身旁一點一點地對附近的事物進行“探險”,如果母親突然消失,幼兒會嚇哭,好奇心立刻消失,直到恢復安全感。而成年人比較會隱藏自己的焦慮和恐懼,有時會否認自己有焦慮和恐懼,甚至有時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害怕。有時,安全的需求幾乎會完全歪曲求知的需求,使好奇心、求知欲、理解力服膺于緩和焦慮的目的之下。不安全感會抹煞好奇心與探索力,在極端不安全感出現時,二者更是彼此對立、互不相容。
小學是未滿12周歲未成年人集中的地方,學校安全和學生明顯比較脆弱。小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較差,經驗不足,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對現實中風險的識別防范能力較差,很多時候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后果及可能給他人造成的傷害,也不能很好地防范危險和采取措施化解風險。根據肖鵬英對危機管理概念的歸納綜合,校園危機管理應是:通過監(jiān)測、預警、預控、應急處理、評估、恢復等措施,防止可能發(fā)生的校園安全危機,解決已發(fā)生的安全問題,達到減輕損失、甚至將危險轉化為機會,以保護學校師生等利益體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維護校園安全。本文對小學校園安全管理提出的對策建議,主要包括預防預備、反應與恢復3個階段。
1 預防預備
預防遠比問題發(fā)生之后再進行應對和彌補重要,治于未危。
1.1 設立校園安全管理機構
許多小學設有校園安全管理機構,領導較為重視,但執(zhí)行團隊建制還不完整,日常運行中還有不規(guī)范之處。所以學校組織架構中需明確設立一個富有彈性、適應性很強的常設性和非常設性的校園安全問題的管理機構。比如校長擔任組長和負責出思想、定戰(zhàn)略、做決策的領導團隊,和負責貫徹、執(zhí)行領導小組的計劃意圖和指令的執(zhí)行團隊,分工明確。比如監(jiān)測部門,負責有效監(jiān)測,提供數據,基于數據及對客觀情勢的判斷,對可能發(fā)生的各種情況做出預測和分析,及時為其他部門提供可靠的信息。
1.2增強全體成員的危機管理意識
老師的安全意識普遍較強,但許多小學生表現不明顯。所以,學校日常管理中,應定期召開如周會、月會、季會與年會,以多種形式組織師生及家長接受安全教育,讓全體成員關注校園安全問題,可能帶來的影響,和各自應該承擔的義務與責任,讓全體成員兼具安全意識與危機管理素質,讓危機管理成為全體成員共同遵守的價值觀、行為規(guī)范和信仰模式,防微杜漸,將危機消于無形,即使在突發(fā)事件發(fā)生后,學校也有較強的凝聚力、向心力,更能控制并轉危為安。
1.3 定期預備演練,調整戰(zhàn)略,保證備案的彈性
等火災發(fā)生后才去學習滅火器的使用方法,這顯然太遲了。在危機發(fā)生之前,對師生進行技能培訓和模擬演習很有必要。在建立了校園日常危機管理備案,明確權責和流程后,還需要適時進行階段性總結,實施調整,保證戰(zhàn)略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如學校重視建立問題管理預案,定期組織師生模擬應對地震、火災等突發(fā)事件的演練。此外,演練后各部門進行階段性總結,信息交流與溝通,分析存在差異或不合理的地方,進行戰(zhàn)略調整,保證戰(zhàn)略的彈性,能更有效地把可能發(fā)生的危機扼殺在搖籃中。
2 反應階段
2.1 爭分奪秒,把握第一時間
在危機爆發(fā)后,及時應變決策,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匯報、控制、遏制與解決危機。秉持速度原則,盡速將危機事件通報有關上級部門,萬不可隱匿不報。如學生在課堂上及校園內其他場所受傷,相關負責人要及時處理。遇到火災、地震等危機時,立即啟動危機應變小組,溝通協調處理,防止事態(tài)進一步擴大與惡化,把握危機處理與解除的第一時間,減少生命與財產的損失。
2.2 分工明確、流程明了,危機處理過程高效有序
分工明確和一套快速妥善處理危機的流程,能更好地調動人力、物力等,掌控與處理危機。全體成員臨危不亂,按著流程各負責任,積極處理,化危機為轉機,使傷害降到最低。如火災發(fā)生時,沉著冷靜,按照有序的步驟流程,各盡其職,包括切斷電源,打開安全通道,火情判斷,指揮有關人員使用沒火氣撲救,立即上報,撥打119電話,指揮學生安全撤離與疏散等。
2.3 獲得新聞媒體、政府等多方的協同
構建平安的校園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應對危機,更需眾志成城。比如,消防幫助小學制定相適應的學校安全計劃,協助學校組織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培訓、演練,訓練中小學生自救、互救等避險技能。此外,當事故發(fā)生后,當地警力還需協同學校處理安全事故等,組織學生地震、火災等應急疏散。新聞媒體及時傳播有效消息,發(fā)動社會各界力量積極救援,科學處理、扭轉危機事件的發(fā)展,維護學校在公眾心目中的良好形象,進一步鞏固學校組織的社會地位和競爭優(yōu)勢。
3 恢復階段
危機造成的后果有輕有重,在相關部門的領導和協調下,大多數當事人都能順利地從災難中恢復正常。小學危機事故的恢復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3.1 調查、評價、整改和事故歸檔
事故造成的巨大損失會給學校帶來沉痛的教訓,對此,認真進行系統的總結不可忽視。如進行調查、評價總結已發(fā)生事故,吸取經驗教訓,取長補短,修正危機管理的計劃,整理歸檔,并從學校硬件、危機文化,管理理念和師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等方面完善危機防范控制體系,提高學??刮C的能力。
3.2 落實經濟補償或賠償與心理援助工作
安全事故常造成基礎設施與環(huán)境的破壞,給個人或單位造成人員傷亡、經濟損失,事故或災害發(fā)生后,個人或學??傄鎸Νh(huán)境、生理、心理的重建工作。根據事故類型,損失應由責任方包括個人、保險公司等機構依法承擔損失補償或賠償。此外,受害者本人或學校相關部門還需重視和安排相應的心理援助工作。如主動向心理輔助機構與醫(yī)療機構求助,獲得專業(yè)支援。
3.3 重塑學校形象
在對危機造成不同程度的沖擊和影響進行恢復工作時要善于利用媒體,及時對外發(fā)布最新消息,讓公眾了解學校的日常危機管理工作。加強與家長、政府及公眾的溝通,積極配合新聞界做好解釋工作,得到公眾的諒解。重塑形象,采取措施行為,增強社會對學校的信任,消除事故對學校帶來的不利影響負面效應,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使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步入正軌。
參考文獻:
[1] 馬斯洛.馬斯洛說完美人格 [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09.
[2] 肖鵬英.危機管理[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7
作者簡介:王蔚輝(1990-),女,湖南人,大理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教育經濟與管理、小學教育的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