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孝軍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具有啟蒙作用,不僅能夠提升其語言能力,還可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能夠保證小學生在其他科目的學習過程中順利、準確地理解相關知識,從而保證其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師生互動是小學生教學過程中備受重視的教學理念,能夠激發(fā)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文首先闡述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師生互動的重要性,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 師生互動;小學語文;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236-1879(2017)05-0116-02
小學教學特別是小學語文的教育表面上看是一份很簡單的工作。其實不然,因為小學生的知識結構單一,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有限,所以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如何學習還要尊重孩子和關心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這就要求老師要融入孩子的世界,多與孩子互動,只有參與到其中和孩子們多互動,才能更全面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心里需求等。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在幫助孩子們學習的同時提高孩子們的語言交際能力以素養(yǎng)。
1 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師生互動的重要性
新課標也要求老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要改變原來教師為主題,學生坐在課堂上只聽,少參與很少互動的摒棄填鴨式的教育方式。以人為本,從實際出發(fā)根據孩子的身心特點有針對性的展開小學語文的教育[1]。在平時和課堂上多與學生互動,也可以通過孩子的家長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情況。這更符合現代教育發(fā)展的要求。
2 師生互動在小學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2.1 互動意識缺乏
可能是受傳統(tǒng)觀念以及以前的教育方式的影響,部分語文教師尤其是一些年紀偏高的語文教師很難有效的與學生進行互動,互動意識缺乏。這點與新課標的“動態(tài)課堂”要求不相符。在部分小學語文教師的主觀意識中沒有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還是以自我為主,把自己當做主體的教育理念。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師生關系,更是阻礙師生互動模式的均衡發(fā)展的主要因素。
2.2 互動方式簡單,互動時機把握不好
老師問學生答是最常見的課堂互動方式,也是應用最廣泛的互動方式。這種方式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只能簡單了解幾個別學生的掌握情況,并不能全面了解整個班級的所有學生的情況。而且單調的互動方式會讓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由于小學生年紀小,自制能力差,上課不專心聽講,大腦思維不受限制,表達能力有限。很可能回答的問題是天馬行空。也有部分學生會因為害怕緊張的心理答不出來,或者思維方式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想法不同而回答不準確[2]。部分教師因缺少和學生的互動,對學生的心理以及課堂聽講的狀態(tài)了解有限而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更有甚者還會聯(lián)系學生家長。從而使學生對教師產生害怕的心理,更懼怕教師的課堂提問。這對學生以后的身心發(fā)展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2.3 互動內容缺乏人文關懷
語文是人文類科學課,學習內容非常豐富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學生正處于思想的啟蒙階段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心以及提高人文素養(yǎng)。當然小學語文的學習也是學生學習和理解其他的基礎。在實際教學中部分老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缺少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對學生的情感以及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力度不足。沒有意識到語文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影響。
2.4 互動過程學生參與度不一致
部分教師在課堂提問中有自己的喜好,喜歡提問某個學生,或者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而有些學生會了,老師提問時舉手想回答問題,想表現一下自己,但是由于學生多,而未被點到名字回答問題。慢慢的就失去參與的興趣了。這個對孩子的心理影響比較深遠。
3 改進措施
3.1 轉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中心,強化互動意識
師生互動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但首先就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要把課堂還給學生,一切教學的開始要以學生為中心,轉變教師的角色樹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小學語文教師要努力做到和學生亦師亦友。在課堂上我是你的老師,課下我是你的大朋友。只有這樣教師和學生才能平等民主的相處,以平等的姿態(tài)和學生進行交流。
3.2 把握好時機,創(chuàng)新互動方式,互動方式要符合實際情況
課堂提問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準確的把握好時機,有效的與學生進行互動。把單一的老師問學生答的互動方式變?yōu)閷W生問老師答,或者大家分組討論一個問題然后大家一起答。也可以留一些問題讓學生,學生家長以及老師一起來解決,互動要做到課堂與課下相結合。
當然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要具有創(chuàng)新性以加強與孩子的有效互動[3]。還要用發(fā)散的思維去引導孩子。這就要求教師多于孩子互動溝通,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而不是一味的否定和批判這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率,而且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發(fā)展造,同時也更符合理解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
3.3 增加互動內容,加強人文關懷,充分利用課堂上下的機會,多參與多互動
除了課堂上的互動之外,課下的互動對學生的影響也是不可小覷的。除了教材的基礎內容之外,教師還應當適當的擴充學生的知識范圍,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和和理解。當然有條件的話可以多組織學生進行集體活動,比如參加一些科技展覽,組織文化知識競賽,參與一些和人文精神教育相關的適合小學生的活動等等。
4 結束語
小學語文的教學中的互動是建立平等師生關系的橋梁,只有平等的關系才能更好的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和教師都更好的參與其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師生關系更加親密。
參考文獻
[1] 向艷. 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研究[J]. 新課程·小學, 2016,(7):79-79.
[2] 王新芳. 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旬刊, 2016,(6):79-79.
[3] 陳梅. 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的話語溝通探析[J]. 新課程學習·上旬, 2015,(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