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娟
摘要:英語思維型文學閱讀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占據(jù)重要位置,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以及思維能力,主要指的是通過指導學生閱讀一些英文名著的來不斷提高英語閱讀能力,這種手段可以實現(xiàn)對于學生的多方位訓練。在閱讀名著的同時分析文章和理解文章,使學生能夠基礎到最純正的英語溝通和交流,在整個過程中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本文對此做了深入研究,首先闡述了傳統(tǒng)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實際情況分析了英語文學閱讀思維型課堂教學的架構。
關鍵詞:高中英語;文學閱讀;思維過程;教學架構
引言
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來說通常在學校教學中都很少被重視,但是事實上思維能力的好壞和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綜合能力有著密切關系。本研究從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角度出發(fā)致力將英語閱讀教學和思維型課堂教學結合在一起,構建特殊的閱讀思維型課堂教學模式,以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tǒng)教學存在的不足,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
一、傳統(tǒng)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傳統(tǒng)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教師習慣采取“滿堂灌”式的教學,不僅教學形式機械傳統(tǒng),教學內容的設計也單一枯燥,忽略了閱讀練習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多數(shù)的時間里都是死記硬背單詞和語法,生硬的去翻譯文章,整個過程都沒有展開思考,導致學生的文章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2.關于英語文章閱讀的教學過于機械化,導致學生只是生硬的依靠單詞積累量來翻譯文章,不能夠對其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此外就是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直接為學生翻譯文章,然后讓學生回答問題,整個過程中學生不需要自己去閱讀和分析,閱讀環(huán)節(jié)徹底被略過。
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對于學生自我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由于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嚴重影響,很多教師只注重學生的考試分數(shù),并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額自主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停的灌輸考試需要用到的內容,導致學生沒有機會去進行閱讀學習,閱讀能力也就難以得到實質性的提高。
二、英語文學閱讀的積極作用
1.英文名著絕大多數(shù)內容都十分豐富,風格迥異,學生多閱讀一些英文名著可以有效豐富知識,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瑰寶,同時不斷積累更多的詞匯。雖然名著閱讀的難度較大,但是由于其內容豐富多彩,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學生,一旦探索出更多的有趣東西,學生會更樂于去進行課外閱讀,在體會成就感的同時不斷提高英語水平。
2.對于學生來說要想了解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閱讀是最有效的途徑,對于英語來說更是如此。閱讀相關名著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很多地方的風土人情,文章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單詞都是經過多年沉淀下來的,具有品味和斟酌的價值。
3.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詞匯量,也能有效幫助學生促進對于語法的記憶和運用。
三、高中英語文學閱讀思維型課堂教學架構
1.鼓勵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
英語文學作品種類多種多樣,內容精彩豐富,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
(1)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遵循總——分——總的原則。鼓勵學生對文學作品進行深入的、仔細的閱讀,不能出現(xiàn)走馬觀花現(xiàn)象,確保做到全面精讀文章內容,從而真正了解文章內涵。
(2)對于同一篇文章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深入剖析,寫下自己的見解。同時也要鼓勵學生積極創(chuàng)新,勇于在現(xiàn)有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不同的觀點,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
(3)由于社會背景時期、中外思想、以及觀察角度存在不同,因此學生在閱讀和分析文章的過程中也很容易與原文意思產生沖突,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特殊的學習動力,要想真正意義上理解文章內涵,這樣的沖突是必須要解決的。教師對此就可以以電腦學生在自己現(xiàn)有認知的基礎上開發(fā)思維空間,換一種角度對之前的認知平衡進行重新架構,以便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增強英語閱讀的魅力。
2.操作學生思維活動
思維操作活動指的是操作學生的思維,主要涉及到三方面內容,其中包括文本原意解讀類思維操作、創(chuàng)造性文本解讀類思維操作、超越性文本解讀類思維操作。具體如下:
(1)文本愿意解讀思維操作指的是通過在閱讀和解析文章過程中產生的認知沖突構建文本認知新結構。教師可以適當選擇一些現(xiàn)行學習文章中心思想相同和相反的材料引導學生進行粉刺和對比,通過對比研究理解文章的真正含義,同時深化內容的掌握。
(2)盡量將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候產生的認知沖突消除,然后引導其在此基礎上對文章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解讀,從不同角度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以及文章蘊含的深層蘊意。過程中合理操作學生思維活動,引導學生正確對文章進行剖析和總結,從而進一步了解文中事物之間的不同關系。
(3)加強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并以一種超越文本性的解讀來幫助學生消除在文章閱讀過程中產生的認知沖突。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設計一些極具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文章內容設計問題,通過問題來引導并啟發(fā)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善于探究,學會獨立思考。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是一項不容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必須要合理構建課堂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好的閱讀體驗,在保證閱讀能力的同時不斷提高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1]周巧玲.高中英語文學閱讀教學設計例談[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06).
[2]顧敏.融入思維導圖的高中英語閱讀文本解讀[J].教學與管理,2014,(05).
[3]孫志英.高中英語思維型文學閱讀教學的思維特征分析[J].吉林教育,2015,(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