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紅偉 唐靜 王靜 李婧 張歡歡 劉志強 王紅霞
摘要:本課題組根據學校所處的文化環(huán)境,選擇小學生經典誦讀在教育教學中的開展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運用說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實際鍛煉法、榜樣示范法、修養(yǎng)指導法、定期評價法。輔助方法是調查研究、個案研究和理論研究等方法對小學生習慣養(yǎng)成進行了一系列的探討研究。經過二年的研究,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小學生經典誦讀和閱讀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內容拓寬了,探索出科學系統(tǒng)的培養(yǎng)策略與方法,建立了對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狀態(tài)進行評價標準,逐步形成民主、開放、有效的行為評價機制,豐富了我校語文閱讀教育乃至德育工作的內容,同時也培養(yǎng)新一代少年兒童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他們健康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經典誦讀;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背景;語文素養(yǎng)
中華傳統(tǒng)經典是我國文學寶庫的瑰寶,源遠流長,內容廣泛,思想深邃,語言精辟。一篇篇經典像鏡子一樣反映社會生活,映照人們的心靈,啟迪人們的心智。我校把經典誦讀工程作為新形勢下加強學生德育教育的生動載體,本著繼承傳統(tǒng),幫助學生從小打好語言文字功底,增強學生文化底蘊、提升人文修養(yǎng)的目的,有序、扎實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tǒng)經典誦讀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
1問題提出
1.1研究背景。中華民族經典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積淀了民族的思想智慧,閃耀著先賢的理性光輝,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濃縮了崇高的道德精神。誦讀經典,對于治學修身,熏陶性情,引導價值判斷,提升審美品位,增強人文素養(yǎng),提高語文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2研究的理論依據。
第一,開展經典誦讀課題研究是弘揚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需要。經典詩文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傳承文化經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功能。目前,中華文化的傳承出現(xiàn)了斷層,我們應該及時補救。開展經典誦讀課題研究,豐富誦讀實踐活動,讓燦爛的中華文化世代相傳,為中華民族的振興積蓄源源不斷的智慧和持久的發(fā)展動力。
第二,開展經典誦讀課題研究,是適應新課改的需要?!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使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痹诖罅嵤┧刭|教育,大力推行課程改革的今天,孩子的經典教育,關系到民族文化的傳承,關系到人文精神的重構,關系到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關系到新課程改革目標實現(xiàn)。
第三,開展經典誦讀課題研究,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小學生思想單純,生活單調,缺乏文化底蘊,因此,讓學生誦讀經典,用經典滋養(yǎng)學生的精神世界,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打下思想、智慧、人格、情感的基礎,為學生終生發(fā)展奠定堅實的文化根基。
第四,開展經典誦讀課題研究,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學校文化品位的需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升辦學品位,形成辦學特色是學校發(fā)展的根本要求。營造良好的書香文化,讓經典誦讀成為全面育人的輻射源,成為素質教育的能量庫,成為一部獨特的教科書,成為校園文化特色建設新的發(fā)展點。開展經典誦讀,使經典的神韻、意境、聲律如春風細雨,滋潤學生的心田,凈化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內化為學生的素質,豐富學校教育的內涵,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不斷地增強學校的育人功能,促進學校持續(xù)和諧發(fā)展。因此,我們提出了“經典誦讀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開展”。
1.3研究的意義。本課題有利于進一步探索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具體內容,進一步探索誦讀經典與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關系及其影響,有利于培育小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并推進校園文化的形成。
2課題概念的界定
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認為,語文素養(yǎng)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yǎng),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yǎng)等。所謂“經典誦讀”,即指2-13歲這一人生中記憶的黃金時代,心靈最清澈時的年齡階段誦讀、熟背經典美文、唐宋詩詞,以達到文化熏陶、智能鍛煉與人格培養(yǎng)的目的。在他們幼小純潔的心靈中播撒詩書的種子,墾荒植綠,在他們心中會產生四大效應:第一,了解了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從而產生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思;第二,心中會產生一種寬容善良的人性美。第三,培養(yǎng)形象思維、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第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經典誦讀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開展》研究的內容是“傳統(tǒng)經典”,對象是“小學生”。研究時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根據“傳統(tǒng)經典”的內容,確定研究的價值取向。
3研究的對象
課題研究的對象:孫村小學一至六年級在校學生。
4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4.1研究目標。
4.1.1通過課題的研究、實踐,培養(yǎng)學生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經典誦讀的興趣,學生能有個性地朗讀優(yōu)秀的經典文章或詩詞,背誦一定量的經典詩文,積累一定的人文底蘊。
4.1.2通過課題的研究、實踐,尋求經典詩文誦讀教學的方法,總結出行之有效的經典誦讀教學策略。
4.1.3研究如何把學習經典和語文課堂教學相融合,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為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奠定基礎。
4.2研究內容。開展經典誦讀研究,我們將致力于研究開發(fā)閱讀資源,拓展誦讀的范圍,要以學生的實際和興趣人手,開辟學習途徑,為學生提供大量的經典詩文,供學生誦讀和積累,夯實學生的語文功底,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我們將致力于誦讀實踐的有效性研究,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誦讀實踐活動,引領學生走進經典,感悟經典,領略經典的魅力;我們將致力于經典誦讀的方式方法的研究,探索在大量接觸經典詩文的過程中,通過讀、背、表演等方式,在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同時,鍛煉學生的思維、想象、創(chuàng)新等能力的途徑和策略,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