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概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現(xiàn)代教育教學也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數學教學的重點,對小學生學習數學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章將對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探討,旨在提高目前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及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
傳統(tǒng)教學中,一直都是教師作為主體,學生作為客體,在這樣一種教學方式下,不僅禁錮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扼殺了許多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作為一門抽象性、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傳統(tǒng)教學方式已然不能適應現(xiàn)代數學的教學。所以,教師只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充分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夠在數學教學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1.加強課前預習,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加強學生的預習能力,因為預習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預習,可以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知識和技能。在課堂上,每個學生都希望能夠展現(xiàn)自己,希望自己比別人懂得多,得到同學和老師的贊賞和肯定,同時,對于自己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由于好奇和求知欲望,學生會認真傾聽教師的講解,從而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對于學生的預習工作,教師要尤為重視,要適當地安排好預習內容,讓學生們在預習中逐漸提高自主學習的意識,從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2.豐富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情境教學法。在學習小學數學《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時,教師就可以巧妙地設置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們自主去探究和摸索。比如,有一群小兔子在草地上玩耍,兩只在吃蘿卜,三只在吃小草,一只在曬太陽,五只在一起玩游戲,問: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兔子?當教師提出這個問題時,教師先不要急著去公布答案,而是給學生時間,讓他們自己去探究答案。這個時候,學生們就會充分進入情境,去探索答案。經過學生們的思考和討論,那么答案很快就出來了:2+3+1+5=11(只),即草地上一共有11只兔子。通過這樣一個情境,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開放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會自主獨立地思考問題。
(2)游戲教學法。小學生天性“愛玩、貪玩”,教師要利用小學生的天性,讓他們在游戲中快樂的學習。如,在學習《小小商店》這一課時,其主要講的內容是讓學生認識人民幣以及學會運用加減法計算價格及找零。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模擬商店購物的情形:可以讓一個學生扮演商店店員,然后讓別的學生進來買東西,當一個學生去買東西時,其他學生可以幫助游戲中的兩位學生計算買東西的錢,要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游戲中。在游戲過后,教師再來幫助學生鞏固加減的計算以及教學生認識人民幣,這樣一來,就能夠加深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同時也能夠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讓學生們在游戲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更樂意主動學習。
3.結合實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數學知識的存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結合實際來引導學生學習,而不是將學習內容局限于課堂之上。例如,在學習《認識物體和圖形中》這一課時,教師不能讓學生僅限于認識書本上所描繪的圖形,更應該開放學生的思維,結合實際,讓學生在實際中去認識物體和圖形。如,在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時,教師可以說:請同學們找一找自己周圍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然后告訴老師。當教師提出這個要求時,學生們就會立刻行動起來,投入尋找物體的行動中。在經過一陣尋找過后,學生們可以找出各種各樣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物體。這樣就進一步激起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從而達到了使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的目的。
4.評價教學,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
成功能夠使學生產生自信,進而產生探索的動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無論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是否能夠回答,教師都要耐心、認真、微笑地傾聽學生的心聲,并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多肯定學生的回答,表揚和鼓勵學生,讓學生心中充滿自信心。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才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總之,自主學習要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學習中自己做主,從而實現(xiàn)學生愿學、樂學、好學的目的。因此,在現(xiàn)代教育中,教師要多把課堂讓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他們在學習中主動去探索,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真正學有所成。
參考文獻:
[1]熊周倫.新課改下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讀與寫(中旬刊),2016,13(9):87-88.
[2]朱艷紅,王二來.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學周刊,2015(31):1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