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菲
摘 要:文化沖突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基于此,文章將著重分析探討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當代文化沖突中的策略,以期能為以后的實際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沖突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一、當代文化沖突影響分析
1.導致學生理想信念動搖
現(xiàn)今我國的社會不斷發(fā)展,我國和西方國家加深了文化的交流,多種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也促進了其多元化價值觀的形成。但這就對主流價值觀造成了影響,很多學生對價值觀念的認知不全面,容易產(chǎn)生個人主義思想。
2.導致學生價值觀扭曲
美國學者曾提出,資本主義不但賣產(chǎn)品,同時也兜售一些精神產(chǎn)品。學生群體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必要的判斷力,因此文化沖突會導致學生價值觀嚴重扭曲,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當代文化沖突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1.明確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fā)展思路
要突出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性。在人本思想理念的影響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堅持從尊重人、發(fā)展人以及關愛人的角度上出發(fā),強調(diào)好教育的育人功能。此外,要保證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著國際化的方向不斷發(fā)展。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對思想觀念以及教育內(nèi)容等方面做好有針對性的調(diào)整與完善工作。一方面,要培養(yǎng)好合作發(fā)展意識,通過多元化文化的影響,來為文化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奠定基礎,同時還要擴展文化合作的渠道,借鑒成功的教育經(jīng)驗。另一方面,要做好深化改革工作,掌握好文化中的主動性,始終堅持正確的文化發(fā)展方向,發(fā)揮出文化的創(chuàng)新與引領功能。
2.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生生活與學習中
在對高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期間,教師要做到理論教育及實踐并重,把課堂中的德育要求和高校學生的需求、未來的貢獻有效結合,促使學生勤奮學習、善于求知,重視將所學的知識內(nèi)化于心,形成相應的見解,不但要專攻與博覽,同時還要關心國家、人民以及世界,學會勇于承擔社會責任。這樣的方式可以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與內(nèi)容能夠內(nèi)化于高校學生的頭腦中,從而形成一定的外化,并將理論與實際結合,真正使大學生能夠實踐思想政治并達到“知行合一”。
3.提高教育者的媒介素養(yǎng)
第一,要提高教育者對不良信息的過濾能力,以此降低新媒體對教育者職業(yè)精神、道德水平以及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特別注意自我反省,要能夠嚴于律己,不斷端正自身的工作態(tài)度。第二,要提高教育者的新媒體技術應用能力,在新媒體背景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模式為“主體—中介—主體”,進行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構建學生與教育者之間良好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并且對中介環(huán)境進行有效構建,確保教育者能夠熟練應用新媒體工具,進而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在學生之間構建起良好的交流橋梁。第三,教育者要對新媒體理論進行研究與學習,對于學生行為與思想的變化要具有高度敏感性,要通過學習新媒體理論來提高工作研究能力,對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進行大力弘揚,對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規(guī)律進行有效把握,進而開拓教育新思路。
4.注重教育合作
學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場所,其除了開設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還應當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積極地向其他學科滲透,并且大力建設校園文化,鼓勵、支持大學生組建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倫理教育等方面的社團組織。家庭亦應主動參與到生命教育中,為子女營造健康、積極的氛圍,引導其感受生命的美好,主動關愛自己、他人的生命。社會也應支持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社會可以成立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機構,保障其順利實施,還可將其與環(huán)境保護、心理健康等共同融入社區(qū)工作中,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
總而言之,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國文化事業(yè)得到有效創(chuàng)新,各種文化思想的涌現(xiàn)導致文化沖突的發(fā)生,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chǎn)生了一定沖擊,這就要求我們在以后的實際工作中必須對其進行進一步研究探討。
參考文獻:
[1]蔣旋新.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當代文化思潮互動規(guī)律及對策探索[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3(1):97-101.
[2]李 堂.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精神家園建設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