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馨
【摘要】標識語是公共場合一種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兼具指示管理的顯性功能與形象宣傳的隱性功能。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各大城市為順應國際化趨勢不斷加強英文標識語翻譯的規(guī)范化。本文以合作原則為理論對標識語翻譯進行研究,分別從數(shù)量準則、質(zhì)量準則、關聯(lián)準則、方式準則四個角度對標識語翻譯策略進行分析,希望能對未來標識語翻譯和翻譯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標識語 格萊斯 合作原則 翻譯策略
標識語,又名“公示語”、“ 社會標志語”,廣泛應用于社會公共場合,旨在向公眾傳遞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強制性信息,起到維持公共秩序、加強監(jiān)督管理、普及特定信息的作用。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全球化進程的逐步加快,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聯(lián)系日益密切,這一現(xiàn)狀和趨勢也迫切要求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體現(xiàn)國際化的標準,因此加強英文標識語翻譯的規(guī)范化尤為重要。近年來,對英文標識語翻譯的研究也受到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重視。
一、格萊斯合作原則
1967年,格萊斯在哈佛大學作了題為“邏輯與會話”的演講,闡述了“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理論。格萊斯認為,人們的言語交際是相互合作的,交談雙方在談話過程中持有特定愿望:互相了解、配合。因此,為保證會話的正常進行,雙方必須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則以實現(xiàn)這一目的。格萊斯提出合作原則包含四項基本準則:數(shù)量準則、質(zhì)量準則、關聯(lián)準則和方式準則,前三項指導說話者“說什么”,第四項準則指導“怎么說”。本文以格萊斯合作原則理論為基礎,通過四項準則對標識語翻譯進行分析,探究以合作原則為指導基礎的標識語翻譯策略。
二、合作原則在標識語翻譯中的應用
格萊斯合作原則是以日常交際會話為研究對象,但隨著研究領域的不斷拓寬,合作原則在書面語言研究領域也日漸深入,尤其在翻譯領域,已成為文本翻譯的重要指導原則之一。不同于口語交流,標識語不具有同一時空內(nèi)會話雙方雙向互動的特點,它的信息傳遞方式是單向進行的,即“標識語文本—預期讀者”;除此之外,在這一信息傳遞的過程中,標識語受制于其書面表現(xiàn)形式,無法借助其他信息表達的輔助手段,如表情、肢體語言等方式進行思想情感交流。因此,為了使信息傳遞準確,更要求譯者有意識地與預期閱讀者加強合作。
1.數(shù)量準則在標識語翻譯中的應用。數(shù)量準則強調(diào)源語與目標語信息的對等性,信息缺失或超出都將違背該準則。此準則可以用來檢驗英文標識語是否傳遞出與中文標識語同等效力的信息。
在漢語中,為了使標識語表達更生動形象、便于讀者接受,有時會采用擬人等修辭,如果直接將信息毫無刪減的翻譯為英語,會造成主次不分、信息冗雜的情況,所以在翻譯時應找準關鍵信息,傳遞最適宜的內(nèi)容。“小草對您微微笑,請您把路繞一繞”這一標識語如果譯為“The grass is smiling to you. Please walk across”,雖逐字逐句的進行了翻譯,前半句喧賓奪主,并沒有真正傳達出“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的信息。從表達習慣來看,漢語講求句子間的工整對仗,音韻上的和諧順暢,相關的句子成分在結構或意義上能夠彼此配合,有的成分并不用來傳達標識語中的關鍵信息;但英文的表達方式更傾向于“直入主題”。例如在公園草坪上常見有“小草青青,請勿踐踏”,常見翻譯為“The grass is green,so please dont trample on ”,但標識語需要傳達的是扣主題、有指示性的信息,“請勿踐踏”才是此標識語最核心的內(nèi)容。
2.質(zhì)量準則在標識語翻譯中的應用。翻譯講求“信、達、雅”,譯文忠實于原文謂“信”,是翻譯的靈魂所在。質(zhì)量準則與“信”的要求相似,即強調(diào)信息準確、真實、完整,不能有違背原意、模棱兩可之說。因而標識語翻譯從表達方式到詞匯使用既要切中要點,又要避免冗雜的“溢美之詞”。
標識語的詞匯使用方面,要仔細斟酌英文單詞的語義及使用語境。如,網(wǎng)吧應為“internet café”,但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到“internet bar”的使用方法;如,火車站售票處,可用“Ticket”表示,“Train ticket”的表示則畫蛇添足;用“Information”表達 “問詢服務臺”,而非“Information desk”。
另外,尤其是一些旅游熱門城市或熱門景點,地名翻譯的準確性十分重要,如果出現(xiàn)“一地多譯”的現(xiàn)象,會給游客帶來不便。例如,“解放廣場”這一地名在我國十分常見,但存在多種英文譯法,如Jiefang Square,Liberation Square等。因而,筆者認為地名翻譯需要具有唯一性,多種譯名會造成指示不明確。除此之外,保證拼寫準確、避免語法錯誤也是遵循質(zhì)量準則的表現(xiàn),這也是對翻譯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3.關聯(lián)準則在標識語翻譯中的應用。關聯(lián)準則對標識語的翻譯要求表現(xiàn)在英譯要相關、貼切,注重關聯(lián)信息、主題信息、特色信息,強調(diào)中文與英文間的語義對應。
目前,部分智能翻譯軟件或人工翻譯的譯文不符合英文表達習慣,易傳遞錯誤信息,導致閱讀者望文生義,勢必產(chǎn)生一定的誤解和溝通障礙。例如,“小心地滑”這一標識語在樓道內(nèi)十分常見,但英譯的錯誤率也極高,諸如“Carefully Slippery”的表達屢見不鮮。以上表達只對原文進行逐字翻譯,不禁產(chǎn)生讓人“啼笑皆非”的效果。這種錯誤翻譯忽視了原文與譯文之間表達意義的關聯(lián)性。
在翻譯時,也必須關注不同語言背后文化的關聯(lián)性。例如,“教師休息室”很容易將其錯誤地譯為“Teachers rest room”,但其含義卻與原文大相徑庭,讓外國讀者產(chǎn)生誤解,因為“rest room”或“restroom”在英語中是指公共建筑物內(nèi)的衛(wèi)生間。英語中 “休息室”的表達方式常為“l(fā)ounge”或“l(fā)obby”等。
4.方式準則在標識語翻譯中的應用。標識語作為指示性語言須簡潔明了,翻譯時也應采用委婉、禮貌的方式。endprint
中文標識語因帶有命令性、警示性語氣,常使用“禁止……”、“嚴禁……”、“不許……”等表達方式,若將命令性詞語直譯則顯生硬、不禮貌,表達效果適得其反。如,“請勿倒置”在翻譯時,英文表達不使用“Please dont keep down side up”,直接對某個行為進行否定,而轉(zhuǎn)換角度譯為“Keep top side up”;在表達“請勿觸碰”的時候,以“Hands off”的禮貌方式代替“Dont touch”的直譯;“請勿將手伸出窗外”不宜翻譯為“Dont put your hands out of the window”,“Keep your hands inside”更為適宜。
根據(jù)方式原則,標識語的翻譯應遵循禮貌原則。在中文中,我們常使用“請”字,在進行英譯時也需要保留禮貌性用詞“please”。很多標識語旨在為弱勢群體提供幫助,對這些群體進行翻譯時要遵循委婉原則,例如“老弱病殘座位”不能直接譯為“Seat for the old,the disabled and the pregnant”,這一表達方式雖直接,但詞匯使用不當,這時應該充分考慮讀者的感受,采用英文中常見的說法“Courtesy seat”,既簡潔又禮貌。
三、結語
本文通過合作原則下的四項準則對標識語翻譯進行分析,對一些錯誤翻譯進行修正,從合作原則的角度提出翻譯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翻譯策略,從而保證譯文信息傳遞達到準確、精煉的效果。不難發(fā)現(xiàn),合作原則既是標識語翻譯的指導原則,也是檢驗原則,具有較強的解釋性和指導性。同時,以合作原則為基礎的翻譯并不是譯者與原文之間的單向交流,而應將環(huán)境設定在與讀者的合作互中,滿足讀者需求。
參考文獻:
[1]賀學耘.漢英公示語翻譯的現(xiàn)狀及其交際翻譯策略[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3):57-59.
[2]何兆雄.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0.
[3]劉法公,徐蓓佳.公示語漢英翻譯原則的探索[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8(2):47-50.
[4]張新紅,何自然.語用翻譯:語用學理論在翻譯中的應用[J].現(xiàn)代外語,2001,24(3):285-293.
[5]趙湘.中英標識語的文化差異與語用翻譯[J].外語教學,2006, 27(2):72-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