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尊
【摘要】合作原則于1967年由英國語言哲學家格萊斯提出。他認為人們的會話之所以流暢且不會產(chǎn)生誤會是因為在會話中人們默契地遵守著一些原則。它包含以下四個準則,即量的準則、質(zhì)的準則、關系準則和方式準則。合作原則的四個準則以不同的形式在交際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出于各種各樣的交際或會話目的,人們有時會有意或者無意違反其中一條或多條原則,這時就產(chǎn)生了會話含義。近年來,關于會話含義和合作原則的違反被應用于不同的領域,產(chǎn)生了各種各樣的效果。本文將對合作原則的運用和違反進行總結和反思,為以后的研究打下基礎。
【關鍵詞】合作原則 會話含義 運用
一、前言
人們順利的交際來源于對合作原則的遵守,具體表現(xiàn)在對四個準則的遵守。量的原則指既不要說多余的話也不要提供不足的信息,質(zhì)的準則指不要說謊話或者與事實不符的話,關系原則是指說的內(nèi)容不能脫離對話的主體和內(nèi)容,方式準則指說話要有條理,要避免含糊不清或者歧義。交際時遵守以上準則會產(chǎn)生正常的會話含義,從而保證會話的順利進行,如果說話者有意違反以上某條或多條準則,就會產(chǎn)生新的會話含義,會話會產(chǎn)生不一樣的效果。
二、關于合作原則和會話含義的綜述
1.國內(nèi)對合作原則的研究。一是對“格萊斯”會話含義的反思,主要是指出合作原則的不足和局限性。例如合作原則的誤用。梁燕華(2006)在《Grice 的合作原則:偏離與誤區(qū)》一文中指出,人們對合作的實質(zhì)存在誤解,通常情況下,人們會認為只有積極的合作才算合作,然而,消極的合作例如吵架,本身也是一種合作。
二是合作原則的運用領域,合作原則在國內(nèi)的研究通常與禮貌原則一起出現(xiàn),主要用于分析口語會話。他們指出,實際會話過程中,合作原則通常次于禮貌原則之后出現(xiàn),即人們會優(yōu)先考慮所說的話是否禮貌,其次在遵循合作原則完成對話。
三是違反合作原則產(chǎn)生的幽默效果的研究。通過對情景劇文本進行語用分析,得出是怎樣通過違反合作原則及其準則產(chǎn)生幽默效果。從語言和語用學角度讓觀眾理解幽默的產(chǎn)生機制能夠幫助觀眾理解合作原則和會話含義的產(chǎn)生機制,促進日常的人際交往。
四是合作原則在商務英語交流與商務合作中的應用。談判過程中,利益相關方都是出于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而參與談判,有時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談判者可能會故意違反合作原則的準則。作者指出這其實也是一種合作,談判者的違反只是在表層上違反了一一對應的準則,但其會話含義實際上傳遞出了談判者的意圖,所以談判成功離不開合作原則的遵循或者違反。
除此之外,還有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在教學中的應用,合作原則在跨文化交際中的作用等。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在教學中的應用主要體現(xiàn)在量的準則和良性鼓勵上。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知識要考慮學生的承受能力和接受度,不能一味“填鴨式”教學,在糾正學生的錯誤上更要遵循禮貌原則,對于學生積極的表現(xiàn)應當給予肯定和贊揚,對消極的表現(xiàn)應以尊重的方式給予關懷。合作原則在跨文化交際中的運用主要是基于文化差異背景下,為促進不同民族和地區(qū)的人進行交流而需適當遵循禮貌原則和合作原則,以免因文化差異產(chǎn)生誤會。
2.國外合作原則和會話含義研究。自格萊斯1967年提出“會話含義”理論之后,許多語言學家在他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和提出新的理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英國語言學家利奇提出了禮貌原則來彌補合作原則的不足(1983)。禮貌原則主要由六個準則構成,即:(1)策略準則:增加對對方的好處。(2)慷慨準則(也叫“寬宏準則”):減少對自己的利益。(3)褒獎準則(也叫“贊揚/贊譽準則”):加大對對方的贊揚。(4)謙遜準則(也叫“謙虛準則”):較少對自己的贊揚。(5)贊同準則(也被稱作“一致準則或同意準則”):盡力與對方保持一致。(6)同情準則:對對方感同身受并加以理解。布萊恩和萊文森從“面子”理論的角度對合作原則提供了支持,“面子”最初由戈夫曼引入來描述交際行為中的概念(1967)?;舳髦赋稣Z用學中只存在兩種原則并將其歸納為Q-原則和R-原則。二者分別來自于會話原則中量的準則和關系準則,但前者在意義和使用上都遠后者。
丹·斯珀伯和威爾遜在《關聯(lián)理論:交際與認知》一書中提出了著名的的關聯(lián)理論,將合作原則概括進其中(1986)。蓋達爾,阿特拉斯和萊文森共同提出了信息原則,即通過最少極限的信息達到有效交際的目的。萊文森在Q-原則和R-原則的基礎上又提出了三原則:Q-原則、I-原則和M-原則。這一階段標志著后格萊斯會話含義理論進入了新階段。
3.研究不足與對未來研究的建議。從國內(nèi)的研究領域來看,大部分都是關于合作原則的運用,而理論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
以上提及的合作原則的誤用的觀點指明要認清合作的實質(zhì)而非表象,一切會話都在無形中遵循著合作原則才可以進行,只不過合作的程度有區(qū)別,但是我們還應認識到,并非所有的人都會合作,會話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并不排除有不配合的現(xiàn)象,所以這一觀點還需大量實證進行佐證。
在關于禮貌原則和合作原則關系的觀點上,其實二者不存在明確的先后關系。會話中,人們總是根據(jù)語境選擇最優(yōu)原則,比如會話有時會受到交談雙方關系親疏的影響,還會受說話人的意圖影響,這時人們可能會故意違反合作原則且不遵守禮貌原則。
近年來不乏關于合作原則違反和幽默效果產(chǎn)生的論文,但大部分都集中在文本分析的層面,主要是為國內(nèi)觀眾提供學習和了解合作原則的平臺,但在文化傳播迅速發(fā)展和全球化時代,運用國外理論讓中國式幽默“走出去”,通過解析情景喜劇的幽默產(chǎn)生機制也能讓非漢語母語者了解中式幽默,促進中國文化的傳播。
此外,幽默可以通過違反合作原則產(chǎn)生,這一點無可非議,但我們應注意到會話含義產(chǎn)生的效果不僅只有幽默,還包括諷刺、轉(zhuǎn)移話題、挽回面子等其他效果,這些效果同幽默效果一樣也有很大的研究空間。
參考文獻:endprint
[1]Francesac Bargiela-Chiappini,Michael Haugh.Face,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Interaction.London:Equinox Publishing Ltd,2009:1.
[2]Goffman,Erving,Interaction Ritual.Now York:Doubleday Anchor,1967.
[3]Horn,L.R.Toward a New Taxonomyfor Pragmatic Inference:Q-based and R-based Implicature,in D.Schiffrin(ed.),Meaning,F(xiàn)orm,and Use in Context:Linguistic Applications.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84:11-42.
[4]Leech,Geoffrey.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London: Routledge, 1983.
[5]Sperber,D and 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6.
[6]谷文月.違反合作原則視角下的《紙牌屋》第一季的會話含義研究[D].吉林大學,2008:3-11.
[7]胡范鑄.幽默語言學[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7.
[8]梁燕華.Grice的合作原則:偏離與誤區(qū)[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國內(nèi)訪問學者、進修教師論文???29-132.
[9]劉雪.合作原則在商務談判中的應用研究[D].遼寧大學,2014.
[10]孫一博,田云.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在言語交際中的運用[J].考試與評價(大學英語教研版),2012,5(60):30-33.
[11]吳清.合作原則和情景戲劇中的幽默[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3(2):107-110.
[12]嚴子寒.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對英語教學的輔助和啟示[J].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12(6):52-54.
[13]姚廣健.跨文化交際中德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J].黑河學院學報,2014,2(27):89-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