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秀榮
【關鍵詞】 小學生;聽課習慣;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5—0088—01
小學生課堂學習主要是通過課堂傾聽來進行的。聽課習慣的好壞直接決定著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和學習成績的好壞。然而,在課堂上,有些學生雖然“兩手放平端正坐”,表現(xiàn)出認真聽講的樣子,卻沒有聽進去,不能及時對所聽內容做出整理、加工和記寫標注,不能針對所聽內容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課堂學習的效率。下面,筆者就小學生良好聽課習慣的培養(yǎng)談幾點拙見。
一、讓學生“豎起耳朵”——學會傾聽
聽要聽得準確、完整,傾聽往往比說話更重要,上課能集中注意力專心聽講的學生學習成績往往比較突出。學生上課不但要認真聽教師講課,更要用心聽同學們的發(fā)言。有的學生往往只注意聽教師講課,卻不注意傾聽同學的發(fā)言,對此,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認真聽別人發(fā)言,引導學生爭當“巧耳朵”、“小判官”,在認真傾聽別的同學的發(fā)言或回答的基礎上,從發(fā)言中得到啟示,取長補短。比如,教師在讓學生造句時,可以請“巧耳朵”們聽一聽誰造句造得新穎、恰當,通過這類練習提升小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和有意識的記憶能力。
二、讓學生“睜大眼睛”——學會注意
一是要引導學生自己觀察的習慣。比如,在學習《世界地圖引出的發(fā)現(xiàn)》時,筆者沒有任何限制和引導,只是鼓勵學生把自己觀察到的都說出來,比賽誰看到得多、看得細致,課堂氣氛立刻活躍了,學生的注意力也被引導到觀察插圖上,經常如此,則可很快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二是教師要有意識地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如,精心選擇教具、學具,板書時將重點字詞用彩色粉筆標注,使用電子白板時加大并加黑重點字詞、語句,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盡可能選用音像效果逼真、卡通化、國畫化的教學資源,布置作業(yè)時要酌情、適時地布置觀察類作業(yè),如,觀察某種昆蟲、寵物寫一段話,觀察某個人寫一段話等等,著力提升學生的有意注意。
三、讓學生“開動腦筋”——學會思考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若一味聽課、觀察和看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課文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反之,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的學習、觀察、實踐和鉆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只有把日常的學習、觀察、實踐、鉆研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學生課堂上可以獨立想,也可以與同桌一起想:讀了這段課文(看完這張插圖)你想到了什么?你還會想到什么?哪些字詞是生字?哪段話讓你印象深刻?哪些句子你自己感覺含義深刻?哪些地方有疑惑?學習本就是一個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的認識過程,也是一個質疑、釋疑的思維過程。所以,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養(yǎng)成質疑問難的習慣尤為重要。
四、讓學生“張開嘴巴”——學會說話
聽、看、想的成果很大一部分都要通過說來體現(xiàn),語言是思維的結果。要說就得去想,課堂上就要抓住要點讓學生多說,多展示自己。要促使小學生多想、會想,想得出、想得好,聽課時也要認真聽、細心看,要注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要訓練學生大膽發(fā)言,大膽猜想。要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答錯時不批評,要幫助和引導其補充,也可以鼓勵其他學生補充。當學生有好的聽講行為出現(xiàn)時,要及時表揚,多多鼓勵,對學生的表揚除了口頭的,盡量采用象征性獎勵的形式,一枚可愛的卡通形象獎章或者小紅花,都會讓學生更加專心聽講,提高發(fā)言興趣。也可以在每周評選“小博士”,表揚每周回答問題積極的學生,充分展示每個人的才能,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感,而且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培養(yǎng)學生愛說善說的良好學習習慣。
五、讓學生“勤于動筆”——學會筆記
筆記是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的手段,如果上課時既聽了課又能理解又會記筆記,既動了腦,又動了手,就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對學生記筆記要進行具體的指導:一種是直接在課本上記下一些要點、注解,如當遇到生字詞時,要及時借助工具書做批注,遇到自認為精彩的語句時,要用下劃線等方式做標記,遇到教師講的問題對自己有啟發(fā)時,或某個問題不懂、或有什么好的想法時,可以在課本上或書上簡要地記上幾筆或畫個符號,留待課后解決,防止關鍵地方漏掉;另一種是記下扼要的提綱式的聽課筆記,尤其高年級的學生要養(yǎng)成聽課記筆記的習慣。
總之,“習慣成自然”。小學生良好聽課習慣的培養(yǎng)要從認真聽、細心看、動腦想、積極說、勤動筆出發(f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只有常抓不懈,才能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