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思夢
摘要:教師作為課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素養(yǎng)及素質水平將會直接對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產生影響,本文簡要分析了語文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的意義和內涵,進一步提出了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的舉措。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改進舉措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9-0076-02
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產生的影響較大,提高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會對學生產生不可小視的積極影響,但是實際上很多教師還尚未了解什么是小學語文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以及提升這些方面的素養(yǎng)的意義何在。語文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應建立在兩個大前提之下,即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基礎,以塑造學生的獨立品格與學習能力為基礎。教師在明確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和意義之后,為了給學生帶來更好的教育品質,應著重對自身進行改進和提升。
1.小學語文教師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意義
人的核心素養(yǎng)往往體現(xiàn)在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的綜合表現(xiàn)上,而小學語文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除了專業(yè)能力之外還包括人文素養(yǎng)、授課熱情、思維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理念等等。核心素養(yǎng)近年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是尚未出現(xiàn)明確的衡量標準,所以作為小學生的思想引路人,語文教師應當清楚自己的責任使命,不斷對自身進行修正和完善,貫徹落實新的課程標準中對于語文教學的要求,為學生起到榜樣和示范作用,體現(xiàn)出語文教學和評價工作的人性化特征,通過課程改革的課題研究、課程改革的理論學習等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學修養(yǎng)。
由于小學語文教學階段處于學生學習的初級階段,所以教師對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知識儲備、思想教育、以及思維模式等方方面面都有著建設性的影響意義。語文學科的通達性很強,所以授課時非常靈活多變,語文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和小學語文的授課質量之間成正比例關系。教師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學生整體的語文綜合素質,對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的形成頗有益處。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主要體現(xiàn)在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運用上,而語文的真正魅力即人文素養(yǎng),則基本上和語文教師個人的人文素養(yǎng)所差無幾。所以教師對于自身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和優(yōu)化,也是在提升學生的教育教學水平,并且能夠拓寬學生的眼界和知識面,培養(yǎng)語文學習興趣,強化語文學習習慣等等。所以,對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而言,語文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是十分必要的[1]。
2.提高小學語文教師核心素養(yǎng)的舉措
2.1 建立終身學習的目標。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認識到,社會在不斷發(fā)展和進步,教材不是一成不變的、學生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身為教師也必須不斷進行學習,努力充實自己,在時代的洪流中站穩(wěn)腳步。由于人的成長是艱難而漫長的過程,所以教師時刻都不能松懈,建立終身學習的學習目標。合理利用課余時間,選擇經典文學作品進行閱讀,爭取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拓展自己的認識范圍,積累豐富的表達方式,學習幽默睿智的言辭。在進行授課的時候,能夠將這些學習過程中收獲的成果分享給自己的學生。
2.2 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對小學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僅僅是專業(yè)知識過硬,對于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而言完全不夠。所以教師應著重鍛煉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豐富教學當中的趣味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當總結成功的教學設計經驗,參考不同類型的案例,在教學過程當中不斷評測當前的教學效果,尋找最優(yōu)教學設計[2]。
2.3 提升自身文化修養(yǎng)。小學語文教師和其他學科的教師不同,除了基礎的知識儲備之外,教師還需具備良好的文化修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積淀,對人生有更加積極理性的認識。教師應當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讓學生能夠在日?,嵤轮邪l(fā)現(xiàn)生活的美好,觀察事物時擁有耐心和細心,善于積累和發(fā)現(xiàn)。教師的文化修養(yǎng)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當中,其實就是學生豐富的情感和細膩的表達。以季羨林的《懷念母親》為例,這種類型的文章筆觸非常細膩,行文流暢,感情豐厚,有很多值得學習和借鑒的經典表達方式,其中的情感如果教師沒有足夠的文化素養(yǎng),在體會這樣的情感較為復雜的文章時理解出現(xiàn)了偏差,在引導學生時也會使學生的理解產生錯誤或只停留在表面,無法進一步深入探索其精髓。所以教師除了對文學的感知力之外,還應有表現(xiàn)力,不能只有自己體會了其中的含義,還應能夠用小學生能夠領會的方式,以邏輯清晰的話語表達出來,引導學生共同走進文學的世界。
2.4 積極的心理趨向。語文教師不但是小學生知識的教師,同時也是學生的心靈導師,所以教師的心理趨向是否積極樂觀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教師應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都和學生進行真誠的溝通交流,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有效對話,和正能量的傳遞。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師生之間的情誼,從而產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情感。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的價值取向,傳遞積極向上的人生哲學。其實每個人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教師應當將自己的情緒處理好,避免在課堂中產生負能量,不將個人情緒帶到課堂中去。對學生有耐心和信心,培養(yǎng)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自信[3]。
3.結語
語文是學生學習所有學科的基礎,對學生的日常生活、情感交流、人際交往以及表達能力等各個方面都有直接的關聯(lián),小學語文教師肩負著育人的責任,必須從自己開始,建立起終身學習的目標,和學生一起探索、發(fā)展和進步,不斷在教學過程當中進行查缺補漏。率先垂范,為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學習榜樣,為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丹.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形成的機制探析[J]. 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7(08)
[2] 胡瓊英.淺談小學語文教師的氣質[J]. 德陽教育學院學報. 2001(02)
[3] 李麗娜. 如何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 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