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摘要:多元智能理論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本文立足于多元智能理論,對多元智能理論以后的發(fā)展空間、與語文教學的關系,以及多元智能理論對新課標下語文教學所帶來的影響分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初中語文教學;教學啟示
中國分類號:G633.3
在1983年的《智能的結構》一書中,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教授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這一理論。多元智能理論一經(jīng)提出,立刻引起了世界范圍內的探討。在加德納看來,人們沒有意識到智能理論的多元之處,反而把智能理論局限在一個圈內,智能理論應當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應當為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加德納認為智能理論既可以是多元的,也可以是獨特的未被開發(fā)的潛能。智能理論的多元化如果能被開發(fā)運用,就能使人們感受到多元智能理論的魅力之處。多元智能理論的提出在世界范圍內的教育引起重大反響,不僅為傳統(tǒng)教育教學提供了改革的基礎,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新課標下語文教學的變革。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元智能理論的應用
1.語言智能
多元智能下的語言智能對新課標下語文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語言智能與語文課堂教學的相結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學生能夠自主的、流利的表達自己的看法,有利于提高語文教學成效。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不需要掌握過多的話語權,而是將話語權交到學生的手中,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學會用語言表述自己,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例如在講泰格特的《窗》時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可以把學生編為不同的小組進行發(fā)言。語言智能在語文教學課堂上的應用,一反面表現(xiàn)在鍛煉學生的說話能力,讓學生有能夠流利自主、語言通順、思路清晰的用語言表述出自己心中所想的能力;另一方面表現(xiàn)在學生的朗讀能力上,學生能夠有停頓的、有思想的、有感情的、有節(jié)奏的朗誦出文章,在訓練學生朗誦能力的同時,又能讓學生感悟到語文課文的博大精深,進而能使學生愛上語文,則會達到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數(shù)理智能
多元智能理論下的數(shù)理理論不僅是指對數(shù)字的運算以及推理的能力,還包含了例如類比、對比、因果以及邏輯等之間的事物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就是通過數(shù)字運算以及邏輯思維的推理。思維邏輯的培養(yǎng)不僅僅體現(xiàn)在理科中,文科科學教學也相應重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文教學的魅力在于不僅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shù)理能力。
3.空間智能
空間智能是人們日常學習的基本能力,也是人們進行知識獲取的不可或缺的能力??臻g智能不足,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勁頭就不高,更有甚者會產(chǎn)生厭學的心理。因此,如何創(chuàng)造出一個好的、生動形象的外部空間讓學生沉浸其中成為了許多語文教學者所需要思考的問題。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給學生帶來視覺上的沖擊力,從而使學生的想象能力與空間智能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多元智能理論對初中語文教學的啟示
1.個性化的教學對象
教學對象的不同要求了教師教育不同學生的教育方法也應不同。對于初中語文教學而言,初中學生作為教學對象,他們不千篇一律,他們作為個體存在,每個學生都顯得與眾不同。充分利用個性化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核心所在,為不同個性的學生提供適合他們發(fā)展的空間,使不同個性的學生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例如,教師在教《出師表》時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互換,針對不同學生的性格扮演不同的角色,學生能夠在不同人物角色扮演中感受情誼深厚、忠肝義膽的情感。
2.多樣化的教學目標
眾所周知,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育活動中占據(jù)主導地位,而傳統(tǒng)的智力觀則強調知識的學習與積累。在我國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上,教師注重于用灌輸式的方法進行教學。對于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目標來說,教學目標的單一化以及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都過分強調語言智能培養(yǎng),從而導致教師只會單純的向學生傳授一些基本的、書面上的知識,學生了解到的就只是膚淺的、表面化的知識,并不能夠理解透徹。由此可見,初中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傳統(tǒng)的教師向學生傳遞表面知識的教學,而是要結合多樣的教學目標制定出不同的教學方法,集中發(fā)展學生的多元智能。
3.立體化的教學評價
對于教學活動來講,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事實上,由于收傳統(tǒng)的教學成果的考察方法的影響,教師教學任務的考察僅僅是依靠書面考試的方法,這種考察方式得出的評價結果只能顯示出學生在某一段時間內對書面的課本知識的掌握,并不能以偏蓋全代表學生的其他智能。多元智能理論主張從多方面來評價學生的成績,這是一次對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評價的重大挑戰(zhàn)。教師應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立足于多元智能理論的考察方式,評價應蓋全學生的德、智、體、美全方位成績,使得評價顯得更加立體化,使得每個學生都能更加立體的展現(xiàn)他們自己的智能風貌。首先,初中語文教師應改變單一的對學生書面成績評價的方法,評價要顯得多方面化、立體化。學生要能夠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不僅是評價他們書面上成績的這一種智能,要注重總體的、全面的智能相結合。
三、結語
綜上可知,多元智能理論是一次對于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理念的重大挑戰(zhàn)。要讓多元智能理論能夠很好的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上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這還需要初中語文教育者對多元智能理論重要性的認知,并能將多元智能理論與初中語文教學課堂相結合,制定出相應的教學計劃,使得初中語文教學課堂的質量能夠得到真正的提升,學生也能夠在多元智能理論下更加完善自己。
參考文獻
[1] 張詠梅,王振強.課堂中的多元智能——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2003: 13.
[2] 霍爾.成為一所多元智能學校[M].郅庭瑾,譯.北京: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3: 22.
[3] 張玲.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對教育的意義到底何在[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3, (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