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霞
摘要:《老門生三世報恩》通過敘述飽學(xué)之士鮮于同八歲舉神童,“胸藏萬卷,筆掃千軍”但儒途淹蹇,五十七歲依然擠在后生隊伍里,談文講藝,后接連被蒯遇時“錯取”,而最終仕途順達,以其一己之力,報答蒯氏知遇之恩的故事。全篇語言風(fēng)趣幽默風(fēng)趣,角色設(shè)置匠心獨運,蒯遇時的“愛少賤老”與屢次“錯取”鬢發(fā)蒼然的鮮于同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為后來的鮮于同的報恩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故事情節(jié)極具表現(xiàn)張力。
關(guān)鍵詞:《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角色設(shè)置;作用
【中圖分類號】I207.41
一、引言
科舉制度及官場黑暗,在明清小說家筆下并不鮮見。而《老門生三世報恩》以幽默風(fēng)趣的語言,敘述了鮮于同考上上的近乎“傳奇”的經(jīng)歷:原本“胸藏萬卷,筆掃千軍”的才子鮮于同,科舉高中本為理所當然。“彌封閱卷”的蒯知縣,從公品第,鮮于同脫穎而出,但卻遭合堂秀才嘲笑,“愛少賤老”的蒯氏“羞得滿面通紅”。后雖下定決心“三場做得齊整的,多應(yīng)是夙學(xué)之士,年紀長了,不要取他。只揀嫩嫩的口氣,亂亂的文法,歪歪的四六,怯怯的策論,憒憒的判語,那定是少年初學(xué)。雖然學(xué)問未充,養(yǎng)他一兩科,年還不長,且脫了鮮于同這件干紀”。但卻機緣巧合,數(shù)次誤取鮮于同。而仕途順達的老門生鮮于同,卻不忘蒯氏提攜之恩,不但在蒯遇時下獄時積極斡旋,最終使蒯氏被從輕發(fā)落。在蒯遇時家官司纏身時挺身而出,英明斷案。親自教授蒯遇時的孫子蒯悟,資助其讀書應(yīng)試,后終高中?!独祥T生三世報恩》雖客觀上表達了“早成者未必有成,晚達者未必不達。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棄”,贊揚知恩圖報的精神,但客觀上暴露了科考中主考官的主觀隨意性,寄寓了作者對于主考官絕妙諷刺。
二、《老門生三世報恩》角色設(shè)置
(一)鮮于同
學(xué)識——學(xué)富五車。在老門生鮮于同的角色設(shè)置中,作者首先賦予鮮于同“學(xué)富五車”的才學(xué)。鮮于同“八歲時曾舉神童,十一歲游庠,超增補廩。論他的才學(xué),便是董仲舒、司馬相如也不看在眼里;真?zhèn)€是胸藏萬卷,筆掃千軍?!边@與他連年讓貢也可以看出,以他的才學(xué),想要在科舉中勝出,如囊中取物,“鮮于同自三十歲上讓貢起,一連讓了八遍?!贝撕蠹词乖谖迨邭q的時候中舉,他也與其他舉子不同,“眾朋友都在下處看經(jīng)書,溫后場。只有鮮于同平昔飽學(xué),終日在街坊上游玩。”此外,鮮于同在五十幾歲高領(lǐng)得以中舉,也正是一個鮮明的例子證明其才學(xué)真乃人中龍鳳。
具有名士風(fēng)度。作者賦予鮮于同非同一般的名士風(fēng)度?!八莻€有才有志的人,貢途的前程是不屑就的?!薄鞍橙羟樵感【蜁r,三十歲上就了,肯用力鉆刺,少不得做個府佐縣正,昧著心田做去,盡可榮身肥家?!泵鎸τ腥诵λ?、憐他、勸他,他表現(xiàn)的態(tài)度是:笑他的他也不睬,憐他的他也不受,只有那勸他的,他就勃然發(fā)怒起來。鮮于同面對別人的嘲笑,“卻不知龍頭屬于老成,梁皓八十二歲中了狀元,也替天下有骨氣肯讀書的男子爭氣?!薄凹偃缈追蜃硬坏每频冢l說他胸中才學(xué)?”他以梁皓、孔夫子自比。其后作詩也是以諸多先賢自比:“漢時有個平津侯,覆姓公孫名弘,五十歲讀《春秋》,六十歲對策第一,做到丞相封侯。鮮于同后來六十一歲登第。”鮮于同就表現(xiàn)的更為淡然了,不懼嘲笑,面對眾人的不同表現(xiàn),鮮于同也是“憑眾人耍他,笑他,嗔他,厭他,總不在意?!泵看味际?,“做完了文字,將眾人所作看一遍,欣然而歸,以此為常。”即使在其科甲第二的情況下,“得選刑部主事。人道他晚年一第,又居冷局,替他氣悶,他欣然自如?!泵鎸玫牟钍滤踩辉谝?。
知恩圖報。在鮮于同這一人物身上,知恩圖報可謂是其重要的人格因素。事實上,雖然蒯遇時曾經(jīng)刻意不舉鮮于同,但陰差陽錯,他卻屢屢被選中。但對于鮮于同而言,他卻把蒯遇時作為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恩師,時刻想著能報此恩。此后蒯遇時經(jīng)歷了三次磨難,鮮于同次次救他及家人于危難之中,例如,“被吉尋他罪過,下于詔獄?!薄磅r于同在本部一力周旋看覷,所以蒯公不致吃虧。又替他糾合同年,在各衙門懇求方便,蒯公遂得從輕降處?!辈粌H如此,鮮于同更是年年拜見問候。同時他也秉公處置,并不偏頗一方。
同時,他還是一個勤于官職,秉公斷案的清官。在面對自己引為恩師的蒯遇時之子的官司,他能不偏不倚進行論斷,可見其才能與人品。
(二)蒯遇時
對于蒯遇時而言,他事實上是有真才實學(xué)的,從彌封卷子選人才就可以看出。但另一方面,作者也凸顯了他“愛少賤老”的特點,蒯遇時作為當?shù)氐闹h,聲望較高:“少年科甲,聲價甚高。喜的是談文講藝,商古論今。只有件毛病,愛少賤老,不肯一視同仁。見了后生英俊,加意獎借;若是年長老成的,視為朽物,口呼‘先輩,甚有戲侮之意?!彼幌矚g年老者,本意是相年輕的青年才俊,以后方的借力,他所想的是:“我取個少年門生,他后路悠遠,官也多做幾年,房師也靠得著他。那些老師宿儒,取之無益。”從小說的以上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他之所以“愛少賤老”,主要不是從國家選拔人才方面考慮,而是從自身利益考慮。以鮮于時的才學(xué),本來可以高中,但如果以蒯遇時的標準,鮮于時只能面臨被淘汰的命運。雖然小說家為了糾正“老去文章不值錢”的看法,安排了鮮于同的連連高中,但鮮的高中,卻存在許多的巧合和命中注定的因素,試想以鮮于同宿學(xué)之士,若非他“吃了幾杯生酒,壞了脾胃,破腹起來”,草草完篇,“十分才學(xué)不曾用得一分出來”才得以契合蒯遇時要選“嫩嫩的口氣,亂亂的文法,歪歪的四六,怯怯的策略”的要求?甚至在得知鮮于同又一次考中后,甚至提出“把一卷換他”,若不是主司不肯,估計也不會有后來鮮于同的飛黃騰達了。會試之時,更是因夢中指引,才得以考在“二甲頭上”。蒯遇時的刻意規(guī)避與鮮于同的連連高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也使鮮于同的知恩圖報顯得多少有那么一點滑稽與諷刺。
但在蒯遇時這一角色設(shè)置上,作者雖賦予他“愛少賤老”的缺點,但并未把他設(shè)置成一個壞人,相反,他在官場上能不畏強權(quán),“直言敢諫”,在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時,能勇敢面對,他去世之前,“我子孫世世不可怠慢老成之士”可看出他的自我反省的最好注腳。endprint
(三)其他舉人、秀才
相對于鮮于同與蒯遇時,其他秀才雖然作為次要角色出現(xiàn),但他們的出現(xiàn)則是對現(xiàn)實的客觀反映。他們利用嘲笑,鮮于同初得貢,不愿參加考試于是便有了:“偶然在朋友前露了此意,那下首該貢的秀才,就來打話要他讓貢,情愿將幾十金酬謝。鮮于同又得了這個利息,自以為得計?!钡谝槐槭莻€情,第二遍是個例,人人要貢,個個爭先?!澳切┖笊娏怂?,或以為怪物,望而避之;或以為笑具,就而戲之?!蓖瑫r,這些讀書人還汲汲營營。文中對于科舉錄取場面的首次描述是“比及拆號唱名,只見一人應(yīng)聲而出,從人叢中擠將上來?!痹谪嵊鰰r自認眼力過人的時候,“向眾秀才面前夸獎道:‘本縣拔得個首卷,其文大有吳越中氣脈,必然連捷,通縣秀才,皆莫能及。眾人拱手聽命,卻似漢皇筑壇拜將,正不知拜那一個有名的豪杰?!?/p>
三、《老門生三世報恩》角色設(shè)置的作用
一方面,使得文章更具表現(xiàn)力。文中對于鮮于同的刻畫,表現(xiàn)出了其多面的性格與人物形象,使得人物更加飽滿,鮮于同在文中,學(xué)富五車,桀驁不馴,卻有能淡然處世,知恩圖報,他的性格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發(fā)展變化;他雖是一個正面人物,一個故事的主要人物,但他也有他的缺點,雖有大志,卻還是被眼前的小利益所左右,為了幾兩銀子,就讓貢。同時,還較為自負。
另一方面,其他次要人物的塑造,豐富了故事情節(jié)。正是貢生的“第一遍是個情,第二遍是個例,人人要貢”,才有了鮮于同的多年不中,同時這些人物的塑造也正是全面的襯托了鮮于同的個人形象,貢生、舉人對于鮮于同的嘲笑對于蒯遇時的巴結(jié)之態(tài),也進一步揭露了當時社會的腐朽的科舉制度。
參考文獻:
[1] 李軍. 名實錯位 認知欠缺——《明代中央文官制度與文學(xué)》之學(xué)理批評與辨析[J]. 學(xué)術(shù)界. 2013(11)
[2] 陳文新. 明代文學(xué)與明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生態(tài)[J]. 文藝研究. 2013(10)
[3] 張法. “文學(xué)”一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定型[J]. 文藝研究. 2013(09)
[4] 李軍. 明代入計制度與入計詩文的系年考訂——以袁宏道作品系年訂訛為中心的實際案例[J]. 內(nèi)蒙古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 2013(04)
[5] 羅書華. “散文”概念源流論:從詞體、語體到文體[J]. 文學(xué)遺產(chǎn). 2012(06)
[6] 諸葛憶兵. 論唐宋詩差異與科舉之關(guān)聯(lián)[J]. 文學(xué)評論. 2012(05)
[7] 李競艷.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的史料價值[J]. 史學(xué)月刊. 2012(07)
[8] 何詩海. 明代庶吉士與臺閣體[J]. 文學(xué)評論. 2012(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