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斌+蘇娟
摘 要:體育教學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實施德育的重要途徑。其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具有“基石”作用,好的體魄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隨著中考改革的進行,初中體育教學也迎來了新的曙光。
關鍵詞:農村;體育教學;措施
一、在教學中感到農村體育教學的困惑
1.農村傳統(tǒng)觀念“扼殺”了學生愛好體育的天性
我們的學生比較特殊,大多是從寧夏“西海固”偏遠農村移民到紅寺堡的,在不同程度上還是受到老家“固有”思想的影響,不善于表現自己。這種思想主要是受家長和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他們父輩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不善言談、老實巴交的農民,根深蒂固的思想使孩子們在體育課上羞于表
現、怕于做動作,完全成為一位“局外者”,女生尤其如此,技術動作課就成了他們“最受罪”的時刻,她們開始討厭不愿上動作教學課,只想自由活動。像這樣的孩子不止一個兩個,在每一個班中都有一部分存在。
2.家庭經濟上的原因
很多農村家庭的學生,經濟不是很寬裕,而很多家長覺得體育學習沒必要,何必花錢買器材。只希望孩子把主課學好,為此很多喜歡體育的學生就放棄繼續(xù)體育練習,這樣一來,喜愛體育運動的學生少之又少,阻礙了體育健康發(fā)展。
二、我所看到的希望
上面看到的是在體育教學中的困惑,但我們并不能抹殺大部分學生對體育的愛好,即使是在農村中學,仍然有淳樸可愛、身形敏捷、有體育天賦的可愛的學生。
在中考改革的大背景下,體育不僅成為必考科目,分值也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學校都開始重視起來了。那我們體育教師要做什么呢?我們不僅要熱愛學校體育工作,還要樹立一個科學的教學目標,找到適合農村中學實際的教學策略,最終使學生在體育課上有一個積極、熱情的學習狀態(tài),從而促進其對體育知識的掌握以及體育技能的提高。
經過8年的教學經驗,我發(fā)現只有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小組競技比賽和游戲活動等),才能充分調動初中學生的運動積極性,使學生樂于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中,從而有利于我們進一步開展體育教學,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
三、在教學中我對學生學習體育的學情分析
1.我認為,分析學生狀況應該從學生“會什么”“喜歡啥”和“想怎么學”這三個方面分析學生情況。剛升入到中學,學生不能馬上適應新的學習方式,學生還是喜歡小學的“放羊式”,如果按教材上的課程安排,學生有可能對體育課產生枯燥、乏味不愿意上的情緒。所以在開始的幾堂課我沒有按課程安排教學,在教授幾個技術動作后就帶學生做游戲,給學生一個逐漸轉變適應的過程。
2.體育課如果單單只是跑跑跳跳是不能達到新課標的要求的,通過游戲、競賽的方式讓學生能對體育產生興趣。
3.由于我校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學生的水平能力有別,對于有特長的學生,我將他們設為小組長,起到引領帶頭作用。在教學中,有些學生能通過示范就可以學會,而有些學生則要反復地講解和訓練,這時候就要發(fā)揮小組長的作用了。
4.身體素質練習比較枯燥,運動技術動作要一遍遍地練習,時間久了會使學生產生乏味、沒意思的情緒。為了消除這種情緒,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對抗比賽的方式,以促使學生在不自覺間完成了教學內容。通過教學實踐,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不斷增強,學習熱情高漲。為了小組榮譽,同學之間在學習技術動作上也是互相幫助指導,達到了我在教學設計中面向全體的目的。
四、針對學情分析,我在教學中采取的措施
1.故事激發(fā)興趣
中學生對奧運冠軍較為關注,課前講一個與課題相關的奧運冠軍(體育名人)故事作為開場。例如:劉翔在跨欄中破世界紀錄的12秒88以及第九道奇跡,促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授的內容有一個簡單的了解,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
2.視頻導入法
觀看視頻影像,制造一種競技榮譽感,使學生一開始上課就受到一種特定氛圍的影響,而在不經意間主動地去思考、學習。運用這種導入方法時,可借助于多媒體。例如:在學習排球《正面屈體扣球》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教師在視頻《2017里約女排總決賽》的畫面中講解(a.女排精神;b.傳奇人物郎平;c.第一主攻朱婷;d.簡單的排球扣球技術)由此展示主題《正面屈體扣球》,讓學生在為國爭光的榮譽感中進行新課的學習,進一步激發(fā)學習興趣。
3.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不應局限于課本,而要把課堂設計成有利于學生主動介入的“體育樂園”。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在不改變規(guī)則的前提下,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他們大膽勇敢地去想,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更快更好地完成老師所授的技術動作,真正做到以人的發(fā)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
總之,體育教學給予學生的絕不能僅是一個“四肢發(fā)達”,而是要交給學生一把開啟鍛煉之門的鑰匙,讓他們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能用一個健康的體魄去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姚亮.淺談結合專業(yè)特點做好體育教學[J].科學之友,2010(8).
[2]趙衛(wèi).職業(yè)高中體育教育若干問題探討[J].南昌高專學報,200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