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敏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落實,全新的教學理念已逐步走進課堂教學,使小學語文教學的模式和方法等都發(fā)生了根本性改變。本文主要探究了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三種方法,從三維教學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上實現新突破,全面提升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為其奠定終身發(fā)展基礎。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 小學語文 教學模式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5-0071-01
引言
語文既是一門語言學科,又是一門工具學科,學習語言對學生的人際交往、文學修養(yǎng)、學習其他課程以及對生活的理解等等,都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我們的語文教師,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師,應站在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負責的高度上,從小學階段就抓好語文課堂教學。因此,我們應從語文課程設計出發(fā),科學地選擇教學模式及方法,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使用多媒體等手段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從而實現三維教學目標。
一、教學模式探索之——在新課程大閱讀理念下,不斷拓展閱讀方法途徑,豐富閱讀內容,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認知能力,還可以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必須拓展閱讀,豐富閱讀信息,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提供保證。為了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必須創(chuàng)設一個自主的閱讀平臺,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逐步規(guī)范自己的閱讀行為,為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提供保證。
比如,在進行“養(yǎng)花”方面內容教學時,根據其課程特點,教師可以使用自主閱讀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利用互聯網、課外閱讀材料等進行拓展閱讀。在課堂上,老師可以讓學生談論自己的閱讀理解。許多學生列舉了學習的辛勤和傷心往事。
二、教學模式探索之二——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優(yōu)化改進教學方法手段,解決傳統(tǒng)教學難題,提高教學效率,全力打造優(yōu)質高效的語文課堂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信息時代,信息技術革命對課堂教學改革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實踐證明,教育教學離不開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語文教師必須認識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研究信息技術融入語文教學的技能。特別是微課堂資源的制作和應用,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解決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實現教學的優(yōu)質高效。
比如,在“刻舟求劍”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年齡和知識底蘊等因素影響,學生對我國古代散文的理解仍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講解這則寓言的寓意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動畫“刻舟求劍”。讓學生理解“刻舟求劍”的故事大意,并為古文的理解做好鋪墊,同時為學生更好地了解寓言寓意奠定基礎,做到有效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三、教學模式探索之三——以生活課程資源為基礎,啟迪學生思維模式方法,以寫作為途徑夯實語文實踐能力,綜合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
我們知道教育教學活動離不開生活,語文教學同樣離不開生活課程資源的輔助作用。小學生喜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他們喜歡參加各種語言實踐活動。我們語文教師應抓住學生的這些特點,結合教學實踐科學整合課程資源,通過學生對生活中課程資源的理解與感悟,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語文學科的綜合素養(yǎng)。
比如,“鳥是樹的花朵”相關內容教學時,要貼近生活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篇文章的意義,教師可以讓學生走進大自然,仔細觀察生活在樹林里的鳥,尤其是冬天的麻雀和早春的鴿子。通過對生活中課程資源的仔細觀察,學生可以準確地知道,為什么鳥兒是樹上的花朵,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理解和想象能力,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靈感。生活中的課程資源的有效利用,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教學的理解,更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之熱情,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豐富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
結束語
總之,為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教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在新課程理念下,設計語文教學,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閱讀和寫作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適時組織語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芬.新課改理念下作文教學之我見.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08,12(9):333-342.
[2]連霄.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之我見.中小學電教:下,2010,9(10):222-232.
[3]封麗娟.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之我見.教育教學論壇,2011,9(12):302-3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