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奕晨+李宏英
摘 要 柏拉圖是西方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他的一生著作頗為豐碩,其中最為著名的要屬他的代表作《理想國》?!独硐雵分刑N含著豐富的教育思想。本文將通過對他的教育思想進行淺顯地分析,并結合我國當前教育的現(xiàn)狀,談談柏拉圖的教育思想對我國教育發(fā)展的啟示。
關鍵詞 柏拉圖 理想國 教育思想 啟示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柏拉圖是西方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他的一生著作頗為豐碩,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要屬《理想國》?!独硐雵啡珪恚乩瓐D在書中探討了哲學、文學、藝術、教育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建立起了一個系統(tǒng)的理想國家方案。書中蘊含著大量的教育思想,這些教育思想對后世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且對當下我國教育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
1 柏拉圖的主要教育思想
1.1 學前教育思想
強調(diào)學前教育,是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所論述的教育思想的一大特點。柏拉圖在《理想國》第二章就對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就進行了一番論述,他認為:“凡事開頭最重要。特別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階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它塑成什么形式,就能塑成什么形式。”因此他認為通過音樂和故事等形式對兒童進行熏陶,使兒童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勇敢、善良和正義的良好品質(zhì),促進兒童的全面發(fā)展?!卑乩瓐D在認識到音樂和故事對兒童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的同時,也認識到了選擇游音樂和故事內(nèi)容的重要性,為此他提出要要對兒童的教育內(nèi)容進行嚴格審查,對那些虛偽、丑惡等對兒童成長有害的故事要進行剔除。而那些對孩子成長有良好影響的故事則要讓母親或者保姆講給自己的孩子聽。使兒童如坐春風如沾化雨,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之間受到熏陶,從童年時,就和優(yōu)美、理解融合為一。
1.2 終身教育思想
柏拉圖在提倡學前教育的同時,還提出了教育應該要分不同的階段,人要終身接受教育的思想。在柏拉圖看來在人的不同階段應該接受不同的教育,同時接受教育不僅僅局限于人一生的某一段時期,而是應該要貫穿于人整的一生,即時人工作了人老了也同樣要接受教育。簡而言之,就是要做到活到老,學到老。當接受教育的人到了三十五歲時,這些人就要到城邦中去擔任相應的職務,看他們是否能夠抵擋住各種誘惑,或者是否會畏縮,害怕。這一個階段大概要持續(xù)十五年。當他們年滿五十歲,對工作、學習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的人提出了更高一個層次的要求:即要用至善的理念來武裝自己,改造自己的靈魂。同時他還要求他們在剩余的人生時光里,要依然堅持不懈地學習,研究哲學。但是當輪到他們中的每個人要去值班時,他們每個人都要去處理繁雜的政務,要為了城邦的利益而擔任統(tǒng)治者。
1.3 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思想
注重人的全面發(fā)展是柏拉圖在《理想國》中論述的另一個重要教育思想。柏拉圖十分重視體育和音樂對人成長的作用和意義。他認為音樂是能夠修養(yǎng)人的心性,當一個兒童從小受了好的教育,節(jié)奏與和諧浸入了他的心靈深處,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變得溫文有禮;如果受了壞的教育,結果就會相反。體育則是能夠操練人的軀體,使人身體健壯。但是他又認為如果專門進行體育教育,會使人剛強過度,近于野蠻,不知道“文化”為何物;而如果專門進行音樂教育,則會使人失之孱弱,萎靡不振。所以在他看來,需要將音樂和體育兩者如琴瑟之弦一般配合起來,從小進行教育,從而幫助兒童形成最為完善和高尚的品格,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但是音樂和體育并不能達到他所一貫追求的理念——“善”。因此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又闡述了學習天文、數(shù)學、幾何和辯證法等課程對于人成長的必要性。他認為通過全部的這一學習過程就能夠引導靈魂中最為善的部分上升到大家都能看見是實實在在最善的部分。在這幾門課程中他尤為重視辯證法的學習,在他看來只有學會辯證法,才能弄懂各個課程的聯(lián)系,才能夠探究到事物的本質(zhì)。
1.4 男女平等教育思想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提出了女性應該要享有和男性同等接受教育的權利。他認為:各種天賦才能同樣分布于男女兩性,任何項管理工作,并不因為女人在干而專屬于女性,也并不因為男人在干而專屬于男性。各種職務,不論男女均可參加。因此他主張為了像使用男子一樣去使用女子為城邦做出貢獻,就要同樣地用教育男子所用的音樂和體育這兩門課來教育女子,并且還要同時讓她們接受軍事教育和道德教育。同時男女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也是一樣的。柏拉圖的這一教育思想雖然從表面上看是實現(xiàn)了男女都能夠平等接受教育,但其實并非如此。其一并不是所有女性都可以接受與男性同等的教育,只有處于護衛(wèi)者階層的女性才能夠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其二在《理性國》中有這樣一段話:“那么,如果我們不分彼此地使用女子,照樣用男子那樣,我們一定要給女子以同樣地教育?!庇纱丝芍乩瓐D所提出的男女接受同等的教育,只是為了使用女性,使女性為城邦做出更大的貢獻。由上我們可以知道柏拉圖所提倡的女性應該要享有和男性同等接受教育的權利的,與現(xiàn)代意義上的男女平等享有教育的權利是不同的。但是在那個時代,柏拉圖能提出這個教育思想還是具有先進性的。
1.5 “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雖然柏拉圖沒有像孔子那樣明確地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但是柏拉圖在書中有關教育的闡述中卻體現(xiàn)了這一原則。人生來就是不同的,這些不同主要體現(xiàn)在心理、智力和生理上。因此柏拉圖提出了從人的兒童時代,就應該他們天賦資質(zhì)的差異,把他們培養(yǎng)成在社會上發(fā)揮不同作用的人才:對于那些無論智力還是體能都一般的兒童,要把他們培養(yǎng)成生產(chǎn)者,為社會提供物質(zhì)財富;對于那些智力一般但體格健壯并且具有勇敢和好戰(zhàn)天賦的兒童,要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護衛(wèi)者,來保衛(wèi)國家,對于那些具有天賦的兒童,要把他們培養(yǎng)為統(tǒng)治者,來治理國家。在我們看來這是有違于公平的,人生而平等,每個人無論天賦資質(zhì)如何都應該接受同等的教育。但是按照柏拉圖的“理想國”的治國理念來講,并非如此。每個人都有天賦上的差異,如果讓具有天賦的人去生產(chǎn)社會所需要的商品,而讓天賦一般的人去治理國家,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不公平。endprint
1.6 國家教育的思想
通覽全書,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柏拉圖的教育思想是和國家、政治是緊密聯(lián)系起來的。柏拉圖在《理想國》中認為國家應該對教育進行嚴格控制,教育是建立理想國秩序的工具,教育的內(nèi)容必須符合要國家的統(tǒng)治。同時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城邦的統(tǒng)治者和護衛(wèi)者。因此柏拉圖認為從人的兒童時期開始,就要在體力、智力和心理等各方面對兒童進行考察,從童年、青年以致成年經(jīng)過考驗無懈可擊后,將這種人定為國家的統(tǒng)治者和護衛(wèi)者。他還認為,教育能夠提高人各方面的素質(zhì),使其成為通情達理的人,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教育可以對人的行為舉止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使人能夠形成遵守法律的習慣,有利于促進城邦穩(wěn)定;教育還可以培養(yǎng)智慧、勇敢、節(jié)制和正義這四種美德,有利于維持國家的政治秩序。
2 柏拉圖教育思想的啟示
2.1 加強學生的素質(zhì)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柏拉圖在書中十分強調(diào)素質(zhì)教育,要加強對學生體育、音樂等全方面的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當前我國的教育還處于應試教育階段,對素質(zhì)教育不夠重視。我們在重視學生語文、英語等文化課成績的同時,還要加強學生在思想道德、體育、音樂等方面的素質(zhì)教育,使學生全面發(fā)展,身心健康,從而能為國家做出更大貢獻。
2.2 重視終身教育,促進人的終身發(fā)展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提出了人要終身學習的教育思想。為了應對當前知識更新速度快、行業(yè)流動頻繁的狀況,我國教育要樹立起終身教育的理念。我國教育要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三者充分地結合起來,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終身教育體系。為實現(xiàn)人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2.3 要因材施教,實行分層次教育
柏拉圖認為對于不同天賦的人施以不同的教育,雖然這一教育思想存在局限性,但是對于我國教育還是有很大的啟發(fā)。當前我國教育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教育不分學生的天賦、愛好等都施以相同的教育,學生們都成為了一個模子里套出來的模型,所以難以出真正的人才。我們應該要借鑒柏拉圖的教育理念,建立健全不同的人才培養(yǎng)和評價機制,充分挖掘每個人身上不同的潛能,給不同能力的人提供以不同的發(fā)展機會,使每個人都能在社會上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從而促進社會發(fā)展。
3 結語
我國著名的哲學家陳康先生曾經(jīng)說過:“柏拉圖的《國家篇》不僅是集以前教育思想之大成,而且成為以后希臘教育思想的源泉。一千余年的西洋古代思想史關于教育方面在這里達到他的最高峰。”由此可見,柏拉圖的教育思想在希臘乃至西方教育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柏拉圖的教育思想由于受當時歷史環(huán)境的影響,也必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但是我們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吸收他教育思想中的合理部分,結合我國教育發(fā)展的實際,為我國教育找到歷史和國際的新坐標。
參考文獻
[1] 劉捷.柏拉圖的女性觀及現(xiàn)代視域下的路徑依賴[J].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6):88-90.
[2] 聶篤雄.柏拉圖的公民德育思想探討[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8):163-165.
[3] 魏志耕.我國終身教育現(xiàn)狀及發(fā)展策略[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79-81.
[4] 李永忠,吳和慶.柏拉圖的教育哲學[J].益陽師專學報,2000(2):110-111.endprint